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报担负着全面反映社会舆论,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正确实行舆论监督的重要任务。进入新世纪,面对无可回避的媒体竞争,地市报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个根本,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时代精神和群众心声,提高引导水平,是每一个地市报人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如何提高引导水平,笔者以为,应突出抓好四个环节:
抓好重大主题报道。党报的权威来自于党的权威,来自于一级党委、政府的权威,要提高引导水平,就得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深做透重大主题报道。重大主题报道是党报的中心报道内容,也是党报权威性的重要体现。面对当今多样化的受众需求,面对读者要求的不断提高,笔者认为,重大主题报道一要准,二要深,三要前。准就是找准切入点,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确定主题;深就是采访要深入细致,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前就是要有前瞻性,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未来的前进方向。比如,近几年来,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实施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节能减排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目前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鹤壁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做好节能减排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为搞好鹤壁的节能减排工作报道,《鹤壁日报》结合全市循环经济工作推进,开设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奋力实现新跨越”栏目,分循环经济篇、访谈篇、环境保护篇三部分,先后刊发文章26篇。同时,报道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每一个行业都应该积极行动,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提高会议报道质量。党报对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要会议进行报道、宣传,既是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党报特有的优势。然而,这方面的报道也往往容易程式化,宣传模式僵硬,结构千篇一律,稿件里常常只有领导讲话,缺少读者关心的内容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会议、一个报告,报道的立意不同、取材不同、角度不同、写法不同,效果会大不一样。关键在于能不能领会其基本精神,会不会精采、精编,能不能把握宣传的量和度。结合《鹤壁日报》这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题要从读者的需要出发,以新闻的眼光,作选择性的报道,从会议中发现和报道有价值的新闻。二是要有产品销售的观念,既要做好程序性报道,让领导满意,也要以读者为重,经常自问稿件写出后有没有人看、谁看,争取做到既要让读者满意,也要让领导满意。三是高度重视导语的写作,把最有意思、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放在导语中,每条导语只包含和强调最重要的内容,尽可能不使用“某某会议在某地召开”作标题和导语。四是要进行总量控制,切实突出重点。对全局性的特别重要的会议如全会、每年的两会等要作为战役报道、重头报道进行,对那些可报可不报的会议要坚决不报,对那些没有新意的工作报道要坚决压缩。比如《鹤壁日报》去年5月份开始改革会议报道,规定对市委书记、市长重要会议、重要活动报道在一版重要位置发表,一般不超过1200字;对人大、政协等正职领导重要活动报道在一版发表,一般不超过500字,其他副市级领导到基层的检查、调研、外事活动,除对全局工作确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般不进行报道。此举彻底改变了过去报纸领导活动多、滥、散、浅的问题,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搞好热点引导。所谓“热点”,是指一段时间内在社会上受到较多关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或是带有普遍性而又难以解决的难点,是矛盾的焦点,关系人心、关系稳定、关系大局,因而在新闻宣传中更能集中体现舆论的导向,引导的水平,对“政治家办报”有更高的要求。对于热点的报道,已成为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的常规武器,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也有很强的贴近性、可读性。一般来说,社会热点往往也是诸多矛盾的集合点、突出点,宣传报道的难度是很大的。比如下岗职工生活、股票市场、社会治安、农民负担等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对于这些政策性、群众性、敏感性很强的问题,党报不能回避,回避就会失去群众,脱离实际,但又不能草率行事,盲目宣传,而要高屋建瓴,正确引导,不断提高宣传艺术和引导水平。通过引导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形势,看清问题,达到增强信心、振奋精神、提高认识、增进理解、弘扬正气、改进工作、加强团结之目的。对热点问题报道必须注意,报道的目的是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因此,一般要选取那些既是党和政府关心重视的,又是广大群众迫切要求的,同时还是有条件解决的,通过宣传报道,促使问题解决。近期不能解决的不要去诱导,努力做到帮忙不添乱,不能为了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妄下结论。
要重视评论的作用。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一张报纸要担负导向任务只有消息还不行,因为消息只是就事论事,还得有评论。评论是一张报纸综合“报力”的最好标志。一张报纸如果只是大量的信息,如果只是一些典型,而不能提出新思想,特别是转折时期说不出新话,举不起旗,这张报纸恐怕就没有了什么竞争力。
重视发挥评论的引导作用,应该从三个层次上加以把握:第一,重视大型评论的写作,这里的大型评论包括常说的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社论是报纸最高规格的评论,往往直接传达中央的声音,此外,重大主题、重大活动、重要工作,一般也用社论方式刊出,以示郑重;评论员文章次之,通常是阐述本报编辑部观点,比较重要的主题或某一方面的重要工作,一般用评论员文章方式刊出。无论是社论还是本报评论员文章,都需要报纸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经常性地确定一批文章选题,组织力量写作,有计划地发表,始终保持理论宣传的气候。第二,要加强言论引导。言论大多采用读者来稿。从某种意义上说,言论有大量作者和读者,堪称“群言堂”,最为群众喜闻乐见。加强言论引导,要求言论的立意要高,针对性要强,富于说理性、逻辑性。写作方法可以吸收杂文笔法、散文手法,切不可干干巴巴,令人厌读。
把握舆论导向、提高党报引导水平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作者单位:鹤壁日报社)
编校:杨彩霞
抓好重大主题报道。党报的权威来自于党的权威,来自于一级党委、政府的权威,要提高引导水平,就得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深做透重大主题报道。重大主题报道是党报的中心报道内容,也是党报权威性的重要体现。面对当今多样化的受众需求,面对读者要求的不断提高,笔者认为,重大主题报道一要准,二要深,三要前。准就是找准切入点,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确定主题;深就是采访要深入细致,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前就是要有前瞻性,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未来的前进方向。比如,近几年来,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实施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节能减排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目前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鹤壁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做好节能减排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为搞好鹤壁的节能减排工作报道,《鹤壁日报》结合全市循环经济工作推进,开设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奋力实现新跨越”栏目,分循环经济篇、访谈篇、环境保护篇三部分,先后刊发文章26篇。同时,报道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每一个行业都应该积极行动,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提高会议报道质量。党报对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要会议进行报道、宣传,既是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党报特有的优势。然而,这方面的报道也往往容易程式化,宣传模式僵硬,结构千篇一律,稿件里常常只有领导讲话,缺少读者关心的内容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会议、一个报告,报道的立意不同、取材不同、角度不同、写法不同,效果会大不一样。关键在于能不能领会其基本精神,会不会精采、精编,能不能把握宣传的量和度。结合《鹤壁日报》这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题要从读者的需要出发,以新闻的眼光,作选择性的报道,从会议中发现和报道有价值的新闻。二是要有产品销售的观念,既要做好程序性报道,让领导满意,也要以读者为重,经常自问稿件写出后有没有人看、谁看,争取做到既要让读者满意,也要让领导满意。三是高度重视导语的写作,把最有意思、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放在导语中,每条导语只包含和强调最重要的内容,尽可能不使用“某某会议在某地召开”作标题和导语。四是要进行总量控制,切实突出重点。对全局性的特别重要的会议如全会、每年的两会等要作为战役报道、重头报道进行,对那些可报可不报的会议要坚决不报,对那些没有新意的工作报道要坚决压缩。比如《鹤壁日报》去年5月份开始改革会议报道,规定对市委书记、市长重要会议、重要活动报道在一版重要位置发表,一般不超过1200字;对人大、政协等正职领导重要活动报道在一版发表,一般不超过500字,其他副市级领导到基层的检查、调研、外事活动,除对全局工作确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般不进行报道。此举彻底改变了过去报纸领导活动多、滥、散、浅的问题,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搞好热点引导。所谓“热点”,是指一段时间内在社会上受到较多关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或是带有普遍性而又难以解决的难点,是矛盾的焦点,关系人心、关系稳定、关系大局,因而在新闻宣传中更能集中体现舆论的导向,引导的水平,对“政治家办报”有更高的要求。对于热点的报道,已成为新闻报道引导社会舆论的常规武器,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也有很强的贴近性、可读性。一般来说,社会热点往往也是诸多矛盾的集合点、突出点,宣传报道的难度是很大的。比如下岗职工生活、股票市场、社会治安、农民负担等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对于这些政策性、群众性、敏感性很强的问题,党报不能回避,回避就会失去群众,脱离实际,但又不能草率行事,盲目宣传,而要高屋建瓴,正确引导,不断提高宣传艺术和引导水平。通过引导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形势,看清问题,达到增强信心、振奋精神、提高认识、增进理解、弘扬正气、改进工作、加强团结之目的。对热点问题报道必须注意,报道的目的是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因此,一般要选取那些既是党和政府关心重视的,又是广大群众迫切要求的,同时还是有条件解决的,通过宣传报道,促使问题解决。近期不能解决的不要去诱导,努力做到帮忙不添乱,不能为了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妄下结论。
要重视评论的作用。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一张报纸要担负导向任务只有消息还不行,因为消息只是就事论事,还得有评论。评论是一张报纸综合“报力”的最好标志。一张报纸如果只是大量的信息,如果只是一些典型,而不能提出新思想,特别是转折时期说不出新话,举不起旗,这张报纸恐怕就没有了什么竞争力。
重视发挥评论的引导作用,应该从三个层次上加以把握:第一,重视大型评论的写作,这里的大型评论包括常说的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社论是报纸最高规格的评论,往往直接传达中央的声音,此外,重大主题、重大活动、重要工作,一般也用社论方式刊出,以示郑重;评论员文章次之,通常是阐述本报编辑部观点,比较重要的主题或某一方面的重要工作,一般用评论员文章方式刊出。无论是社论还是本报评论员文章,都需要报纸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经常性地确定一批文章选题,组织力量写作,有计划地发表,始终保持理论宣传的气候。第二,要加强言论引导。言论大多采用读者来稿。从某种意义上说,言论有大量作者和读者,堪称“群言堂”,最为群众喜闻乐见。加强言论引导,要求言论的立意要高,针对性要强,富于说理性、逻辑性。写作方法可以吸收杂文笔法、散文手法,切不可干干巴巴,令人厌读。
把握舆论导向、提高党报引导水平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作者单位:鹤壁日报社)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