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生的3个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ab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有思想的人越难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统治!同样,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开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见,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变得似乎“不听话”“叛逆”起来了。
  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长,你就不会再为此而挠头。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左右
  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所以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觉!”“吃饭!”“不饭!”“叫阿姨”“不阿姨!”等。
  有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叛逆了,那可能是因为妈妈在跟孩子交流时,总喜欢命令式的不要怎样,不许怎样,孩子就过早地学会了说“不”。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么样的,在他那里就会得到反射。所以改变孩子的关键,还是先改变自己!
  而且孩子虽然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在与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比如当别人抢他玩具时,情急之下他会做出拳打脚踢的动作。一个是因为手脚敏感期,一个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该怎样正确表达意见,慌乱中做出的随心所欲的反应。
  那么父母该如何管教这一时期的孩子呢?
  1. 切记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长似乎很民主,凡事都与孩子用商量的口气,我们去吃饭好不好?我们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这种情况下大都会回答“不好!”接着你又会开始发脾气或者讲道理,那宝宝会更听不进去。
  2.让孩子做选择题。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选择方式,给出他两个选择!比如你想吃米饭还是面条?咱们现在出去,还是5分钟后出去?
  当然,有的小孩会给出额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确地告诉他,这不是选择范围内的,然后很严肃地再重复一遍自己的命题。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也不想给家长太多的冲撞,一般此时他会根据你的范围来选择的。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引导,另一方面让孩子觉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3.不要总是用命令的口气交流。
  比如:“不许把玩具到处乱扔!”其实你直接说:“宝宝应该把玩具放好!”这句他更乐意接受。
  家长粗暴,孩子就会跟着学习你的粗暴,接着就是无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长要首先改变1%,那宝宝就会改变99%。
  4.给出孩子做准备的时间。
  虽然孩子是以玩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须立马停止的,你要给他做出反应的时间。
  比如:“快去洗手,吃饭!不要磨磨蹭蹭的!”改为“宝宝,再过5分钟,我们要吃饭了哦!”
  想想哪种方式孩子更乐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会不同!
  5.让更多的人参与孩子的成长。
  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一手带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妈妈的脾气秉性,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在“斗智斗勇”中取胜。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讲道理,只是陪他玩儿,做给他看,他自然会明白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规矩!
  第二个叛逆期:7~9岁的小大人儿
  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个“小大人儿”了,极力想挣脱父母的掌控,于是就变得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
  既然孩子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变!不然头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还会因为没得到恰当引导,变得更加叛逆,甚至学习成绩也因此下降,最终无法挽回!
  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长专权,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让他自己做主。
  此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非常重要,比如饭前做作业,饭后看20分钟电视,这些约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帮你更好地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三个叛逆期:12~15岁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初步成熟,而心理却未成熟,于是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感,心理变得更加矛盾,甚至烦躁!
  父母如果此时强行管制,效果肯定是适得其反。而是要先试着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确引导他。
  不妨多给他看一些积极的励志书,比如名人传记等,让他内心有个学习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另外,他的社交圈虽然我们无法干预,至少可以给予他一个健康的社交氛围,比如多带他出去接触接触不同的人,去高校学府感受感受等。
  父亲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时更能赢得孩子的内心,比焦虑的母亲沟通起来要简单许多,所以父亲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不同时期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变化,所以我们的教养方式不能一成不变。
  无论何时,请记得收起你的家长专制!
  另外,夫妻恩爱是最好的家长,家庭氛围越是剑拔弩张,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摘自《中国教育报》)
  (责编 满天)
其他文献
音乐的好处  ——工作时听纯音乐效率高  工作时听音乐通常被认为不够认真,但日本研究发现,工作时或工作间隙听10~20分钟纯音乐,反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手脚冰凉。工作时久坐不动容易引起血液循环不良,导致手脚冰凉,而听1小时纯音乐后,29%的人体温上升,2小时后这个比例增长到43%。  提高注意力。一般而言,人的唾液分泌量会因紧张而减少。该项研究显示,听纯音乐后,所有人的唾液分泌量均有增加
肤黑、脸圆、眼小、衣着简朴中还略带土气……在帅哥美女云集的央视主持人中,肖东坡的形象并不起眼。但正是这位相貌平平的“小黑哥”,用多年努力把《乡约》打造成了CCTV的名牌栏目。但事业风光的肖东坡却情路坎坷,是谁征服了这位“央视著名王老五”?他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    拼成央视名嘴,丢了“校花老婆”  今年47岁的肖东坡是山东济南人。1994年,他参加山东电视台《广告文体大观》栏目的主持人招聘,从1
能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或是一本杂志,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自从上班之后,每天忙得像一个陀螺,再也没有心情安心读书。那时觉得年纪渐长,焚林而猎,书香怕是要从我的生活里淡去了。  直到我遇见《现代妇女》。初见时没有那么惊艳,却觉得很清新。或许正是这样,才能爱上吧,因为真正的喜欢是细水长流。  《现代妇女》和别的杂志有共通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性在里面,有亲情、有爱情、有睿智、有幽默、有警示、也有哲理
2010年8月25日,在美国华盛顿的一家医院里,一个有着棕色头发、黑亮眼睛的小女孩儿呱呱坠地。  她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无尽的喜悦。然而,命运仿佛总是嫉妒那些太完满的幸福,在她1周岁的时候,厄运降临了。  医生诊断她患上“腓骨肌萎缩症”,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父母带着她走遍关国的各大医院,做了各种努力,但仍然无法创造奇迹。渐渐地,她无法吃饭,需要插入导管注射流食;她无法呼吸,需要整天戴着呼吸面罩
嘉峪关市邓宏亮家庭:把最好的爱带给你  2013年7月,邓鑫在甘肃省残疾人运动会田径项目中获得了亚军。听见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妈妈柳兰芳的脸上满是泪水,因为她知道,这块奖牌的背后,包含着太多难以想象的无奈与辛酸。20年前,小邓鑫出生了,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柳兰芳发现,和同龄的孩子比起来,小邓鑫始终不会爬,还反应迟钝。她和丈夫邓宏亮将孩子送去医院,检查结果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先天性脑部发育障碍。夫妻俩
2月14日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在这一天,相爱的男女会互相赠送礼物表达爱意。现在,这个节日已经日趋全球化,部分中国人对该节日的重视程度已经可以与春节、中秋节相比。说到情人,总是有人会将它和“婚姻”区别开来。实际上,让你的妻子(丈夫)成为一辈子的情人,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之道。中国的传统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相敬如宾,那么外国人的婚姻中又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呢?本期栏目,小编将带您一起去看看——  日本:流行婚前
爱神阿佛洛狄忒曾经送给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一串粉晶手链,上面有爱情预言。长大后,帕里斯遵守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命令,率领庞大的舰队到斯巴达交涉,把他的姑母赫西俄涅要回来,然而他在斯巴达的锡西拉岛神庙里,见到当时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海伦。帕里斯几乎不能控制自己,海伦也在打量这位从亚细亚来的俊美的王子。他身材魁梧,讲话温文尔雅,眼睛里燃烧着激情的火焰,粉水晶手链发着粉红的光,让海伦迷醉得不能自制。帕里斯忘了父
王洛宾(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日),原名王荣庭,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传奇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事业,长达62年的音乐创作中,搜集整理和创作了 1000多首广为流传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的经典之作。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誉为“二十世纪华人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   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   也许有时候,我们应该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   低配一点儿,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不勉强,不逞强,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美国著
妈妈的声音是一副良药绝非虚言。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病与行为科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孩子只需要不到1秒钟的时间就能识别出母亲的声音,而这种声音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甚至提高孩子语言能力。  研究者选取了24名年龄在7~12岁之间的儿童,要求他们在听毫无意义的音频剪辑时接受大脑核磁共振成像扫描。这些音频短片有些来自于他们的母亲,有些来自于陌生人。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是不到1秒钟的音频剪辑,孩子们识别母亲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