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

来源 :高校理论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确实也存在很多问题,形势严峻。本文着重就问题方面作一些分析。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从总体上看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于物质文明建设,不相适应。二、与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有直接联系的应用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较快,而基础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一些与生产力、市场经济联系比较间接的社会科学则发展缓慢,有的处于停滞、甚至萎缩状态。三、马克思主义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其他文献
'正义'是伦理学、政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它便与美学相通,经常地作为一种形而上的美学理念和人类文明社会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而存在于前仆后继的哲学家们的思想中。所谓重构'正义之城'的美学向度,也就是对文学艺术之伦理维度的重视,重新唤醒诗的美学效用。这一问题在当代学界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外学者均作出了各自的建构策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美国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所提出的'诗性正义'理论,主张重构文学批评的伦理立场,在文学想象中唤醒人类所丧失的文学情感能力,呼唤同情、仁慈和正义的回归。在
<正> “两手抓”指的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表述,综合起来大致包括这样的内容:一手是指“抓改革开放”,“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抓经济建设”,“抓物质文明”;另一手是指“抓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抓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民主建设,防止、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反对资产
<正>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使民主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问题,找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道路,这是其意义不亚于解决中国革命战略问题的伟大贡献。
<正> 中国共产党找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党的许多领导人都为此艰辛探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前后率先探索,他所提出的正确思想和理论观点,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作出了重大贡献。
<正> 金竞在《拜金主义的哲学剖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特别是支配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要求允许企业和个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各国的现实市
<正> 今年四月,全国总工会决定:在全国职工中广泛开展向李双良同志学习的活动。决定指出:“双良精神”是孟泰精神、雷锋精神和铁人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李双良同志今年70岁,是太原钢铁公司的退休职工。1983年,在他即将退休的时候,主动提出并承担了治理渣山的艰巨任务。他团结带领渣场广大职工,不要国家一
<正> 酝酿了两年之久的美国总统选举活动随着1992年11月3日全国普选完毕而告一段落。但是此时事情尚未终结,要到“选举团”的总统选举决定出一位新任总统后,才算总统选举的最后终结。众所周知,在美国竞选总统的候选人完全是由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各自推举的,这就是美国开国以来牢不可破的两党制的传统。1992年
<正> 周纪兰、吴意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德育的困感与出路》(《教育管理与研究》1993年第3期》一文中,分析了市场经济下高校德育面临的困难: 1.来自学生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大学生表现得更加务实:逃课去打工、经商赚钱;对一些系统的基础理论课,特别是像德育这样的软科学,能逃就逃,而且逃得“理直气壮”。有的同学认为“我们是来学
<正> 蒙雅森在《暨南教育》1993年第1期撰文指出,必须正视高校在确定与实现德育目标过程中一些被忽视的问题。其一,德育目标的设定只停留在人才培养总目标的档次,而学生毕业时的德育总目标,在校时的中、近期目标等阶梯档次,至今仍是空白。其二,在智育上只注重知识传授和才智培养,
'三线建设'是我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的一次全国性战略布局调整。宁夏作为西北三线建设的重要基地之一,历经迁移、发展与融合三个阶段,呈现迁移企业承接顺利、三线建设助推区域发展与三线移民文化同当地文化充分融合三个特点,从而保障了三线建设的顺利开展,为地方工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