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长寿两招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qiao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儒家”的梁漱溟,幼年时体弱多病,发育也很缓慢。长辈们都担心他活不久,但谁能想到他竟活到了95岁高龄呢?甚至在1986年,医生检查他的身体时,发现他的心脏跳动仍似青年。
  梁漱溟之所以健康长寿,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长期坚持吃素。梁漱溟在十四五岁时,突然对佛教来了兴趣,到处搜寻佛教经典,苦读苦思。20岁时,他还想皈依佛门,由于家人再三劝阻,才未出家,但他却开始遵守佛家戒条吃起素来。以后几十年如一日,不管什么场合,他都坚持吃素。但他的坚持也并不刻板。有一次,他的儿子见他在吃一小碟羊肝,大为吃惊,一问才知,这羊肝原来是医生开的治病良药。
  1950年3月,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各界人士。面对满桌丰盛菜肴,梁漱溟不为所动,只夹素菜入口。毛泽东见此情景,走到梁漱溟的座席前,笑着说:“梁先生坚持素食,清心寡欲,定长寿也。”第二天,毛泽东又在家里宴请梁漱溟等客人。梁漱溟对毛泽东说:“我是素食者,有一两样素菜就成,你们吃什么请自便,不碍我的事。”谁知毛泽东接过话来说:“不!不是一两样,统统要素食,我们今天吃饭,也要‘统一战线’嘛。”结果那一顿饭,大家都陪着梁漱溟吃素。
  二是少吃多动,淡泊平和。梁漱溟自谓“吃苦耐劳,摒绝嗜好,食色都很淡泊”。晚年时,有人问他长寿养生要诀,他回答说:“要说养生,我的经验可总结为:在生活上‘少吃多动’,持之以恒;在精神上气贵平和,情贵淡泊。”
  他吃饭,绝不吃饱,也绝不因食物品种多少和味道好坏而有所增减。他的食量很小,早餐是半磅牛奶,煮时加些果脯(如桃、李、杏仁、桂圆肉),佐以一两块苏打饼干或面包。正餐吃一两样青菜或豆腐,吃蛋以煮汤为多,主食为面食,极少吃米饭。对于水果,吃得较多的是桃子、西瓜、橘子、荔枝、苹果,但量少。
  对于酒,他是绝少上口的。晚年受失眠困扰,时而在睡前饮一小杯葡萄酒。平时很少饮茶,更不饮浓茶,而且饮茶量少,一天两杯就算多的了。在他55岁生日时,一位朋友一再向他敬酒,他皆勉强应付。有人问他:“先生能饮?”他答道:“平日绝不饮,但亦可应酬,多饮似不醉。吾常谓:吃饭是应酬自己,饮酒是应酬人家。”
  他不但自己吃得少,对儿孙也是如此要求。他常常带孙辈去公园玩,如在外吃饭,孙儿们回来总向奶奶抱怨诉苦,说爷爷没让他们吃饱。
  少吃多动,并持之以恒,这是梁漱溟的生活规律。他的活动,主要有四种。
  第一是静坐。他从小瘦弱多病,又爱动脑,因此从年轻时代就有失眠之苦。1919年,他受蔡元培之聘,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不久,他的失眠症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只好向蔡先生请假,到西直门外的极乐寺休养。极乐寺的省元老和尚指点他以静坐治疗失眠,效果颇佳,就一直坚持下来。
  第二是打太极拳。梁漱溟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练太极拳,兴致一直很高,一招一式,都认真练习揣摩,从不间断。练太极拳的地方也不拘泥,庭院、公园、过道,他都能静心习练。
  第三是散步。他常说:“俗话讲,‘人老腿先衰’,我现在对此深有体会。腿的衰老比其他器官为早,因此老年人越是懒得动,越是要活动。”他信奉“百练不如一走”之说,认为“人进行各种有套路与规范的锻炼,都必然使大脑处于回忆与思维之中,使人落于被动。唯有散步是属于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活动,听之自然,无所思索,使人处于主动”。解放后在北京,他每月购买通用月票,经常游历于中山公园、北海、紫竹院、卧佛寺、颐和园、八大处、香山等处。在90岁高龄之后,除外出郊游需人搀扶外,仍坚持在楼前楼后散步。在他的日记里,也常记有“早起写稿后去北海穿行而出”“早起去頤和园”等散步活动。即使是在“文革”遭批斗期间,他也没有中断晨起、午后的散步活动。
  第四是自我按摩。这是他数十年来持之以恒的锻炼项目。每天早上5点左右醒来,就在床上进行。在按摩过程中,不断伸腰、蹬腿、转动脖颈、吸气、呼气、屏气等,使全身都得到活动。大约按摩五十分钟,才下床洗漱、散步。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树鼩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雌性滇西亚种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仅切除与子宫和卵巢等
房事节制,勿禁勿纵,这是台湾许多老中医师一致主张的养生之道。对于房事,老中医们认为青年时不可纵欲,老年时亦不可绝对禁止。中年以后的房事节律,难以有一个定数。有位老中医提出“九九數调节法”,即取年龄的十位数加1后平方,如45岁以后,将十位数4加1,即5×5=25,25天一次;55岁以后,十位数5加1,6×6=36,即36天一次;65岁以后,按7×7=49,即49天一次。此法易记易行,基本符合中老年房
目的 研究酒精对滇西亚种树鼩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择滇西亚种树鼢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酒精组和对照组.树鼩自由采食颗粒饲料,酒精组每天定时按体重每100 g灌服0.
老王是个对养生很有心得的人,他的书柜里放满养生名家的著作,他的书桌上搁着各式健身功法的要诀,他的子女每年孝敬他的礼物,都是当时最流行的保健食品,他家的厨房只收留打上有机、无农药标志的蔬果。  他的朋友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要是活不到一百岁,就真没天理了。”  他听了,只笑笑,不说话。  有一年健康检查,他的癌症筛查异常。子女看他体态健康、面色红润,都觉得是医院搞错了。他们查了资料后,互相安慰说:“这
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关于食物抗癌的说法,如大蒜抗癌、蓝莓抗癌、菜花抗癌、绿茶抗癌等,真的存在能抗癌的食物吗?  想要验证某种食物是否可能抗癌,最直接的实验方法就是用该食物或者它所含的某种成分对癌细胞进行处理,观察癌细胞的反应,科学家将其称为“细胞实验”。目前,有不少研究表明,很多所谓的抗癌食物的确含有一些特殊的、有益健康的成分,比如,蔬菜及水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花青素、类黄酮等抗氧化成分。在细胞实
散步是最适合老人的锻炼方式之一.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散步的讲究也有不同.rn关节差不背手rn拐杖能减轻身体负重,避免对关节造成二次伤害.关节不好的老人更容易摔跌,尤其要避
人类大概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动不动给自己励个志,赶英超美要争第一;再不济,也得弄个专家的头衔。比如有人喜欢写毛笔字,于是就要做书法家;有人是个吃货,于是就要做美食家。至于跑步,跑了三五个月,也会想到奥运会啊、马拉松啊之类的玩意儿,以为不跑个世界第一,就白跑了一场。  我也免不了俗。我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跑步软件,GPS跟踪定位的,可以计算速度和距离,甚至卡路里消耗量。有了这个,我对自己跑步的情况就有了
1797年,德国耶拿大学医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威廉·胡弗兰  德撰写了《延长寿命的艺术》,这部著作是他对人类寿命进行长达8年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胡弗兰德乐观地预测:在最为理想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寿命可达到200岁。  作为一名18世纪的医生,胡弗兰德给出的“人能活到200岁”的预测是否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其实并不尽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口学研究所生存与长寿实验室负责人詹姆斯·瓦珀尔指出,人口死亡
对于老年人来说,每次体检后的化验单就好比“成绩单”。医生告诉我:“你的成绩单有我的一半,但一大半应该属于你自己。成绩好,是你的功劳;成绩差,是你的不足。你我要协同作战,共同努力,尽量做到成绩合格,带病延年。”  我是个“三高”患者,外加贫血、冠心病,全身零件几乎没一个完整的。运转六十多年,磨损得差不多了。这样的身体状况,体检成绩想想也好不到哪里去。  数年前,我的“成绩单”显示:血糖12毫摩尔/升
李嘉诚,85岁高龄,头脑清醒、逻辑清晰,与记者畅谈数小时而精神奕奕。  曼德拉,一生历尽艰难困苦,数十年在监狱里度过,依然活到了95岁高龄。  让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宽泛些,再看看一些投资大师级的人物:  健在的投资大师:查理·芒格89岁,巴菲特83岁,约翰·内夫82岁。  已故的投资大师:邓普顿105岁,费雪97岁,是川银藏95岁……  有点意思吧?让我们来试着总结总结,为什么他们都长寿?  第一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