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电动机的行线槽控制电路安装”的六个有效环节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电动机的行线槽控制电路安装”是维修电工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本人在长期的实习教学过程中,归纳了以“节点定位法”为中心的六个有效的教学环节,从而将复杂的学习过程简单化。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就可以迅速地掌握这项技能,而且电路安装的正确率可达到100%。
  [关键词] 电工实习 行线槽电路安装 节点定位法 六个教学环节
  
  复杂的电动机控制电路中有诸多的交流接触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和各种开关按钮,它们之间连接需要大量导线。为了电路的整洁美观,通常把这些连线成把地置入行线槽,构成行线槽电路。由此可知,电动机行线槽控制电路的安装是一个复杂的技术过程。为了让学生快速、正确地掌握这项技术,我经过反复探讨试验,归纳出了一套以“节点定位法”为中心的简易教学法,来指导学生进行的学习,使学生在短时间里准确无误地完成了电动机控制配电盘的安装,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Y/Δ降压启动控制电路安装”(图1)为例,来说明我教学的全过程。
  一、引导学生对所安装电路的控制过程进行分析,并对电动机主、控电路编号
  分析安装电路的控制过程,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电器要完成的动作,以正确进行安装结果的试验;编号是为正确导线的连接和检修电路故障打下基础。
  编号要求如下:
  
  1、主电路的编号:
  1)三相电源依次编为L1、L2、L3,经电源开关后的编号由上而下,每经过一个接点就递增一个数。同电位接点标注一个号。
  2)单台电动机三根引出线按相序依次编号为U、V、W或用U1、V1、W1表示;多台电动机用2U、2V、2W——表示。
  3)单台电动机若采用U、V、W编号,则三相电源开关后的编号可为U1、V1、W1或为U11、V11、W11。
  2、控制电路的编号:
  从阿拉伯数字1开始编写,由上而下,从左至右,依此递增1。行线槽线路配线复杂,故采用全标法编号。按钮与按钮、元件与元件连接处都要编号。
  二、指导学生正确选择电器元件、检查各元件质量和安装固定元件
  元件选择是让学生根据电动机功率要求,选择需要的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熔断器、按钮、端子排等电器元件,并写出需用的电器元件明细表。元件检查是对选择元件的容量、数量、质量进行检查。如果元件有问题,必须更换或维修后再固定在控制板上。
  元件安装要遵循排列合理、整齐、美观的原则:
  (1)不同类元件上下排列。同类元件,从左至右排列,并且在一条水平线上。
  (2)熔断器下接点接电源,熔体的带标志端放在上面。各熔断器之间距离要紧凑,以方便更换熔体为准。
  (3)行线槽根据需要可以采用E型、王型、曰型安装。
  (4)元件固定要求:各个元件要受力均匀。
  三、画出元件的实物接线图,详细讲解各元件、各接点定位方法
  这个步骤是控制电路安装正确与否,化复杂安装为简单安装的一个关键。定位主要是对二次回路接点的定位,即是把原理图中的编号确定到控制元件的各触点上,以便于就近接线减少转角和防止学生错误接线的发生。定位方法如下:(图2)
  (1)按元件安装的样式画出各控制电器的实际位置,并画出需接线的各个元件常开、常闭触点和线圈,电路中没有使用的触点可以不画。
  如:KM1虽然有两对常开触点,但在控制电路中只用一对,所以只画一对触点即可。
  (2)各节点的定位严格按照原理图中的编号进行。
  (3)为了减少导线转角,就近接线,同电位的接点尽量放在同侧。
  
  四、二次控制回路的接线指导
  二次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板元件的接线和按钮配线。如果把元件的接点和线圈的编号定位好了,接线就容易了。步骤如下:
  (1)配电板上元件之间的接线
  1)先把元件与按钮连接线引到端子棑上。
  根据原理图,凡是按钮与元件有连接之处,都要引出一根线到端子排上,并在导线两头套上号码管。
  如图2:根据原理图可知,元件将与按钮对接的线有3根线,即2、3、4号线。先把这三根线引到端子棑上,准备与按钮对接。
  2)分别把板上同标号的元件的接点连接起来。
  接0号线四根、5号线三根、1号线一根、6号线一根、7号线三根、8号线一根、FU1—FU2的连线两根、FU1—FU2的连线两根。
  每接完一个节点的连线,要检查有无漏接现象,以确保接线的正确性。
  (2)按钮配线
  本电路按钮的配线比较简单,但行线槽电路的按钮配线一般比较复杂。所以也往往是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而按钮线一旦配错了,整个配电盘控制就不能完成。对于按钮错误配线的问题,我们则同样可用“节点定位”法来解决避免。
  配线较多的按钮可按下面方法进行配线:
  1)画出按钮实物配线图(图3)
  先把按钮的常开、常闭触点按实际位置画出,再按照原理图标注上各按钮的代号,如SB1、SB2、SB3。按钮的实物接线图中只画按钮与按钮之间的连接线。先按原理图从停止按钮画起,同时标注上与原理图对应的编号。连线要放在按钮左右两侧,不要交叉。为避免遗漏,尽量把一个节点所有连接线画完,再画另一个节点的连线。
  对按钮实物配线图的画法训练,我采用的方法是:先专门抽出一段时间(最少30分钟)多出几个电路让学生做反复练习,如果画错了,要求他们分析错画的原因,待学生熟练正确地画出配线图后,再让学生做按钮的实物配线。把着了这个关,再复杂的按钮配线也不会错了。
  2)依照按钮的实物接线图,将几个按钮用导线连接起来。
  3)把按钮与元件的连接点均引出的线,对接在控制盘的端子排上。
  如:把2、3、4号按钮引出线与控制板上的端子排对接。
  (3)电路配线的工艺要求:
  槽内布线要求:
  1)以元件的中心为界,中心线以上的导线,必须进入元件的上行线槽。中心线以下的导线,必须进入元件的下行线槽。任何方向的导线都不允许从水平方向进入行线槽。
  2)走在行线槽内的线,尽可能避免交叉,装线容量不超过槽容量的70%,能方便的盖上盖板,线槽内的线不能有接头。
  3)主电路、按钮线、控制电路的线分别排列在一起,便于检查维修。
  槽外布线要求 :
  1)各电器元件与走线槽外面的导线,尽可能做到横平竖直,转角垂直。同型号同位置接线桩的线应敷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高低相等,前后一致。
  2)导线架空连接的条件是:間距小、元件的机械强度差(如 KT触头的连线)可架空,其它导线,一律走行线槽。
  4)导线与接线桩子连接可靠,每个接线桩不能接两根以上的导线,如果需要多接采用专门设计的接线端子。
  5)如果导线的截面小,可在导线头上穿上针形或叉形轧头并压紧。
  五、提出主电路的接线要求
  主电路按原理图从上至下连接,相邻元件的连接线可架空。
  主电路的颜色、走向、线径要和控制电路要明显区分。
  六、指导学生进行电路自检和通电试验
  线路安装完毕,老师应先指导学生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路,确定无短路故障后再进行通电试验,并观察电器的动作是否达到原理图中控制要求。
  不论要安装的行线槽电路有多么复杂,只要按此六个环节进行操作,都可以避免配线错误,让您得到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电工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