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听觉传达与情感动员的方式,诗朗诵在十七年时期极为流行。“大跃进”时期的赛诗会和1960年代初广泛开展的诗朗诵活动具有着不同的组织模式和文本结构,彰显出语境与文本在诗朗诵过程中的分裂。抗战时期“诗朗诵还是朗诵诗”的问题并没有在十七年时期得到解答,与此相反,内在于诗的声音结构无法通过外在于诗的朗诵行为传达给听众的同时,语境的意义逐渐膨胀直至吞噬了诗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