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NS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指南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相当少见的疾病,仅占所有卒中的不到1%.由于其临床症状谱广且常呈亚急性或迁延起病,因此往往被漏诊或延误诊断.目前在临床实践中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抗凝药,如剂量调整的静脉肝素或体质量调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溶栓治疗;对症治疗,包括控制(癎)性发作和降低颅内压.我们通过MEDLIN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中心资料库和Cochrane数据库进行了文献检索,对支持这些治疗措施的证据强度进行了评价,并在现有最佳证据基础上制定了CVST治疗的推荐意见.综述性文献和书籍章节内容亦被包括在内.通过共识达成推荐意见.当缺乏证据但能达成明确的共识时,我们将自己的观点表述为良好临床实践要点(GPP).无抗凝禁忌证的CVST患者应接受体质量调整皮下注射LMWH或剂量调整静脉肝素治疗(GPP).伴发CVST相关性颅内出血不是肝素治疗的禁忌证.急性期后口服抗凝药的最佳疗程尚不清楚.如果CVST继发于可迅速消退的危险因素,口服抗凝治疗可持续3个月;对于原发性CVST和存在轻度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则需要治疗6~12个月;对于有过≥2次CVST以及有过1次CVST但存在严重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应考虑永久性抗凝治疗(GPP).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对CVST患者进行全身或局部溶栓治疗.如果充分抗凝治疗后患者仍然出现病情恶化并且排除了其他导致恶化的因素,溶栓治疗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无颅内出血的病例(GPP).在重症CVST患者中,关于降低增高的颅内压(伴脑组织移位)的某些治疗措施的风险和益处尚无对照资料.抗水肿治疗应作为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包括过度通气、渗透性利尿药和颅骨切除术(GPP).
其他文献
目前认为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有以下四个:①肿瘤的病理分级。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患者的预后也越差。检测一系列的肿瘤生化因子和标志物,如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结核和肿瘤是引起胸腔积液的最常见原因,传统治疗多采用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插管闭式引流术易造成气胸、胸腔感染,且难以彻底抽尽胸水,增加患者的痛苦,且易发生胸壁种植转移等,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112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对部分病例行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我院慢性心衰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调查我院收治的378例慢性心衰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慢性心衰患者发生DVT的相关因素.结果 慢性心衰患者发生DVT57例,发生率为15.08%.年龄≥60岁组发生DVT高于<6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心衰Ⅲ、Ⅳ级DVT发生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级(P<0.0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电切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的护理.方法 对6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留置硬膜镇痛泵,观察其镇痛效果、并发症、对病情的影响及护理.结果 硬膜外镇痛能持久有效地镇痛和解除膀胱痉挛,其中发生延迟性呼吸抑制1例,呼吸减慢2例,头晕、血压偏低3例,恶心呕吐4例,腹胀及肛门排气延长4例,其余患者镇痛效果满意.结论 前列腺电切术后应用硬外镇痛泵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密切观察病情和精心的护理对减少膀胱
Kufor-Rakeb病(KRD)为神经系统多系统变性病,黑质、纹状体、苍白球、锥体束等均受累。亚急性起病,一般13岁左右发病。临床可见运动不能、强直性帕金森综合征、核上性凝视麻痹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指导颈椎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案,提出护理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的直接和间接实证,并进行分析、归纳,结合临床实践,制定出护理方案并实施.结果 观察组术后伤口疼痛、入睡困难、咽喉部疼痛不适、呼吸道阻塞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低于对照组(P<
目的 探索舒适护理理论在大疱性皮肤病护理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理论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普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较之以往的血管性痴呆更为宽泛,但其临床症状谱、诊断标准,尤其是与Alzheimer病的关系,目前仍不清楚。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顾分析,并提出了将来相关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澄清的问题。
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Orem自理理论模式护理可大大提高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庭满意度.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各个阶段不同自理能力动态评估,传授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帮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自我护理及自我保健的能力。
目前的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中存在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变化.HSP是机体在应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组蛋白质,发挥分子伴侣作用而提高细胞对应激原的耐受性,维持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