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不见的链条
自然界中生活着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广泛地分布在的大自然环境中,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生活着,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不论是海洋还是天空;也不论是冰冻的极地,还是烈日炎炎的沙漠,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物。
每一种生物都必须从生活的环境中获取所需的食物、水和其他物质,以满足维持生存、生长和繁殖后代的需要。所有的生物因不同需要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庞大且复杂的生物链。这一生物链包容了我们人类,且使人类受益非浅。比如:植物长出的叶和果为昆虫提供了食物,昆虫成为鸟的食物源,有了鸟,才会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灾……当动物的粪便和尸体回归土壤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把它们分解成简单化合物,为植物提供养分,使其长出新的叶和果。就这样,生物链建立了自然界物质的健康循环。不管打破了这种生物链中的哪个环节都会使整个循环遭到破坏。从而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某种灾难。
在非洲的毛里求斯,曾生活过一种叫渡渡鸟的生物。这种鸟身体大大的,虽有翅膀,但老早就退化了,不仅笨笨的不会飞,走起路来还慢吞吞的。
渡渡鸟喜欢在大栌榄树林中生活。在16 世纪至17 世纪时,欧洲人来到了毛里求斯。这一下,肉肥味美的渡渡鸟可倒了大霉,它们很快便成了欧洲人肆意捕食的对象。在来福枪的射杀和猎犬的追捕下,渡渡鸟的数量急骤减少,到1681 年,最后一只渡渡鸟也被杀死,从此,地球上再也见不到那自由漫步在大栌榄树丛林里,憨态可掬的渡渡鸟了。
说也奇怪,渡渡鸟灭绝以后,大栌榄树也日渐稀少,到20世纪80 年代,整个毛里求斯就只剩下13 棵大栌榄树啦。这是怎么回事呢?人们一时也弄不明白。
1981 年,一位名叫坦普尔的美国生态学家来到了毛里求斯,这一年正好是渡渡鸟灭绝300 周年,而那幸存下的13棵大栌榄树的年龄正好也是300 岁。就是说,渡渡鸟灭绝的时候,恰是大栌榄树绝育的日子。这个巧合引起了坦普尔的兴趣:“渡渡鸟的灭绝和大栌榄树的绝育有什么联系呢?”坦普尔陷入了沉思。
一天,坦普尔找到了一只渡渡鸟的骨骸和几颗大栌榄树的果实。“也许渡渡鸟与大栌榄树种子的发芽能力有关。” 坦普尔自言自语地说。可是渡渡鸟已经没有了,要怎么证明自己的猜测呢?聪明的坦普尔想到了吐绶鸡。这吐绶鸡可是和渡渡鸟一样不会飞的大鸟,生活习性也差不多呢。
说做就做,坦普尔抓了几只吐绶鸡来,喂它们吃下了大栌榄树的果实。不几天,坦普尔又从吐绶鸡的排泄物中找到了大栌榄树的种子。经过仔细观察,坦普尔发现,这些大栌榄树的种子在吐绶鸡的身体里旅游一回后,外壳竟然变得软软的,不像原先那么坚厚了。他把这些经过吐绶鸡“处理”过的大栌榄树种子栽在苗圃里。不久,居然绽出了绿油油的嫩芽,就这样大栌榄树的不育症被治好了!
到这个时候,人们终于解开了大栌榄树日渐稀少的秘密。原来,渡渡鸟与大栌榄树相依为命,构成了巧妙的生态关系。鸟以果实为生,鸟又为树催生。它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杀灭了渡渡鸟,实际上也扼杀了大栌榄树的生机。
其实,不仅是渡渡鸟与大栌榄树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大多数植物的花都需要蜜蜂或蝴蝶授粉才能结出果实;没有了讨厌的黄鼠狼,老鼠可就会上房揭瓦;当捕杀了大量的麻雀,我们房屋周围的树木就会遭受病虫害的侵袭。
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类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物种?可能谁也说不清楚。目前经科学家确认命名的动物就有250万种以上。可是,每年还有新的物种被发现,也有我们所知道的物种消失。
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生物多样性就没有我们人类。总体来看,生物多样性是改良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全人类食物、水和健康的保障。生物对于人类如此重要。人类就必须了解和把握它们的生活规律。这样才能保护它,利用它。
可是,这数以万计的生物如果无序地放在你面前,我们如何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发展规律呢?瑞典生物学家卡尔·林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林奈发现,许多生物有共同的生活习性,并有着从属的关系。如果将它们分门别类,找出大致相同物种共同的规律,以后再研究生物间的关系就比较清晰了。因此,他将世界上原本杂乱无章的物种进行了分类归属。首先将自然世界分成植物界、动物界和矿物界,在界的下面,又如阶梯般排列了5个等级:纲、目、属、种、变种。他把动物分成六个纲:四足动物纲、鸟纲、两栖动物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第一个纲中,林奈将鲸、人、大猩猩、猴等等都放入其中,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哺乳动物纲。于是,林奈将世界上的所有生物,甚至包括矿物,都统一到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当中。就这样,现在我们要是想找豹子和老虎的资料,只要翻开生物学工具书,在哺乳动物中就能看到了。
就像牛顿所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的进步源于不断地探索与积淀。正是有了卡尔·林奈在生物分类学上的奠基作用,才使人们可以清楚地将不同物种区别研究,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渐将生物链的面貌勾画出来,并通过对生物链的研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人们在保护美国国鸟白头鹰的时候,就突出地体现了生物分类学与生物链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一个物种的发展或灭绝是很复杂的,有时我们要从它的生物链中去寻找原因。这是因为,食物链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如一种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例如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当它经常吃草,有毒物质会逐渐在它体内积累,鹰再吃下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质又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美国国鸟白头鹰之所以面临灭绝,并不在于人类的捕杀,而是因有害化学物质DDT在它们体内逐渐积累,导致生下的蛋都是软壳,无法孵化。
这是联系多么紧密的网状机构啊!在生物链条上,一个物种发生变化,就会破坏整条生物链的结构,以致波及到其他物种,使整个生态系统失衡。所以保护生物,就一定要了解生物链,而要了解生物链,首先就一定要明晰物种的类别。所以我们要感谢卡尔·林奈先生,他的科学研究对我们人类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可真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呢。
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
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不只是对资源的过度掠夺。对某些动植物的不科学保护或引进,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但是中国也是一个很容易遭受外来物种侵害的国家。追其原因,还是我们人类的自以为是和无知——总把一些物种带到它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
近年来,我国南方水葫芦泛滥成灾。说起水葫芦,它的学名叫凤眼兰,这种植物原产在南美委内瑞拉,后来竟被人们带到了世界各国。其实,水葫芦是一种很美丽的植物,它浑身碧透,簇簇紫花绽放,就好像热带兰一样高雅,作为盆景放在庭院里,还真不比荷花逊色呢。可是水葫芦的生命力很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放到水中就会疯狂繁殖。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覆满了整个湾口。当时,一些船只夜泊在开阔的港口中,只一晚,第二天早起船就开不动了,四周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造成许多航线瘫痪。不久,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使得当地鱼类死亡,渔民失业,就连饮用水都成了问题。
水葫芦是在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的。50到60年代,用于猪饲料推广种植,可是营养价值不高,猪吃了也不长肉。后来人们忽略了对水葫芦的管理,它就在野外到处生长起来。结果,仅十几年时间,水葫芦在南方的一些城市就成为了一大公害。在印度语中,水葫芦被称为:能够把一个海洋的水吸干的草。可以想象,它的过分繁殖会给水生动物带来多么大的害处。为了疏通水道,保护当地水产,只1991年,温州和莆田人工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分别是1000万和500万元人民币。你们看,对外来物种的引入要是不慎重,不考虑到本地区的生态体系,只是受一时利益的驱动,造成的恶果有多大啊!
自然界中生活着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广泛地分布在的大自然环境中,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生活着,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不论是海洋还是天空;也不论是冰冻的极地,还是烈日炎炎的沙漠,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物。
每一种生物都必须从生活的环境中获取所需的食物、水和其他物质,以满足维持生存、生长和繁殖后代的需要。所有的生物因不同需要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庞大且复杂的生物链。这一生物链包容了我们人类,且使人类受益非浅。比如:植物长出的叶和果为昆虫提供了食物,昆虫成为鸟的食物源,有了鸟,才会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灾……当动物的粪便和尸体回归土壤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把它们分解成简单化合物,为植物提供养分,使其长出新的叶和果。就这样,生物链建立了自然界物质的健康循环。不管打破了这种生物链中的哪个环节都会使整个循环遭到破坏。从而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某种灾难。
在非洲的毛里求斯,曾生活过一种叫渡渡鸟的生物。这种鸟身体大大的,虽有翅膀,但老早就退化了,不仅笨笨的不会飞,走起路来还慢吞吞的。
渡渡鸟喜欢在大栌榄树林中生活。在16 世纪至17 世纪时,欧洲人来到了毛里求斯。这一下,肉肥味美的渡渡鸟可倒了大霉,它们很快便成了欧洲人肆意捕食的对象。在来福枪的射杀和猎犬的追捕下,渡渡鸟的数量急骤减少,到1681 年,最后一只渡渡鸟也被杀死,从此,地球上再也见不到那自由漫步在大栌榄树丛林里,憨态可掬的渡渡鸟了。
说也奇怪,渡渡鸟灭绝以后,大栌榄树也日渐稀少,到20世纪80 年代,整个毛里求斯就只剩下13 棵大栌榄树啦。这是怎么回事呢?人们一时也弄不明白。
1981 年,一位名叫坦普尔的美国生态学家来到了毛里求斯,这一年正好是渡渡鸟灭绝300 周年,而那幸存下的13棵大栌榄树的年龄正好也是300 岁。就是说,渡渡鸟灭绝的时候,恰是大栌榄树绝育的日子。这个巧合引起了坦普尔的兴趣:“渡渡鸟的灭绝和大栌榄树的绝育有什么联系呢?”坦普尔陷入了沉思。
一天,坦普尔找到了一只渡渡鸟的骨骸和几颗大栌榄树的果实。“也许渡渡鸟与大栌榄树种子的发芽能力有关。” 坦普尔自言自语地说。可是渡渡鸟已经没有了,要怎么证明自己的猜测呢?聪明的坦普尔想到了吐绶鸡。这吐绶鸡可是和渡渡鸟一样不会飞的大鸟,生活习性也差不多呢。
说做就做,坦普尔抓了几只吐绶鸡来,喂它们吃下了大栌榄树的果实。不几天,坦普尔又从吐绶鸡的排泄物中找到了大栌榄树的种子。经过仔细观察,坦普尔发现,这些大栌榄树的种子在吐绶鸡的身体里旅游一回后,外壳竟然变得软软的,不像原先那么坚厚了。他把这些经过吐绶鸡“处理”过的大栌榄树种子栽在苗圃里。不久,居然绽出了绿油油的嫩芽,就这样大栌榄树的不育症被治好了!
到这个时候,人们终于解开了大栌榄树日渐稀少的秘密。原来,渡渡鸟与大栌榄树相依为命,构成了巧妙的生态关系。鸟以果实为生,鸟又为树催生。它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杀灭了渡渡鸟,实际上也扼杀了大栌榄树的生机。
其实,不仅是渡渡鸟与大栌榄树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大多数植物的花都需要蜜蜂或蝴蝶授粉才能结出果实;没有了讨厌的黄鼠狼,老鼠可就会上房揭瓦;当捕杀了大量的麻雀,我们房屋周围的树木就会遭受病虫害的侵袭。
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类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物种?可能谁也说不清楚。目前经科学家确认命名的动物就有250万种以上。可是,每年还有新的物种被发现,也有我们所知道的物种消失。
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生物多样性就没有我们人类。总体来看,生物多样性是改良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全人类食物、水和健康的保障。生物对于人类如此重要。人类就必须了解和把握它们的生活规律。这样才能保护它,利用它。
可是,这数以万计的生物如果无序地放在你面前,我们如何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发展规律呢?瑞典生物学家卡尔·林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林奈发现,许多生物有共同的生活习性,并有着从属的关系。如果将它们分门别类,找出大致相同物种共同的规律,以后再研究生物间的关系就比较清晰了。因此,他将世界上原本杂乱无章的物种进行了分类归属。首先将自然世界分成植物界、动物界和矿物界,在界的下面,又如阶梯般排列了5个等级:纲、目、属、种、变种。他把动物分成六个纲:四足动物纲、鸟纲、两栖动物纲、鱼纲、昆虫纲和蠕虫纲。第一个纲中,林奈将鲸、人、大猩猩、猴等等都放入其中,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哺乳动物纲。于是,林奈将世界上的所有生物,甚至包括矿物,都统一到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当中。就这样,现在我们要是想找豹子和老虎的资料,只要翻开生物学工具书,在哺乳动物中就能看到了。
就像牛顿所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的进步源于不断地探索与积淀。正是有了卡尔·林奈在生物分类学上的奠基作用,才使人们可以清楚地将不同物种区别研究,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渐将生物链的面貌勾画出来,并通过对生物链的研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人们在保护美国国鸟白头鹰的时候,就突出地体现了生物分类学与生物链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一个物种的发展或灭绝是很复杂的,有时我们要从它的生物链中去寻找原因。这是因为,食物链有累积和放大的效应。如一种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例如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当它经常吃草,有毒物质会逐渐在它体内积累,鹰再吃下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质又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美国国鸟白头鹰之所以面临灭绝,并不在于人类的捕杀,而是因有害化学物质DDT在它们体内逐渐积累,导致生下的蛋都是软壳,无法孵化。
这是联系多么紧密的网状机构啊!在生物链条上,一个物种发生变化,就会破坏整条生物链的结构,以致波及到其他物种,使整个生态系统失衡。所以保护生物,就一定要了解生物链,而要了解生物链,首先就一定要明晰物种的类别。所以我们要感谢卡尔·林奈先生,他的科学研究对我们人类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可真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呢。
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
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不只是对资源的过度掠夺。对某些动植物的不科学保护或引进,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但是中国也是一个很容易遭受外来物种侵害的国家。追其原因,还是我们人类的自以为是和无知——总把一些物种带到它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
近年来,我国南方水葫芦泛滥成灾。说起水葫芦,它的学名叫凤眼兰,这种植物原产在南美委内瑞拉,后来竟被人们带到了世界各国。其实,水葫芦是一种很美丽的植物,它浑身碧透,簇簇紫花绽放,就好像热带兰一样高雅,作为盆景放在庭院里,还真不比荷花逊色呢。可是水葫芦的生命力很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放到水中就会疯狂繁殖。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覆满了整个湾口。当时,一些船只夜泊在开阔的港口中,只一晚,第二天早起船就开不动了,四周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造成许多航线瘫痪。不久,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使得当地鱼类死亡,渔民失业,就连饮用水都成了问题。
水葫芦是在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的。50到60年代,用于猪饲料推广种植,可是营养价值不高,猪吃了也不长肉。后来人们忽略了对水葫芦的管理,它就在野外到处生长起来。结果,仅十几年时间,水葫芦在南方的一些城市就成为了一大公害。在印度语中,水葫芦被称为:能够把一个海洋的水吸干的草。可以想象,它的过分繁殖会给水生动物带来多么大的害处。为了疏通水道,保护当地水产,只1991年,温州和莆田人工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分别是1000万和500万元人民币。你们看,对外来物种的引入要是不慎重,不考虑到本地区的生态体系,只是受一时利益的驱动,造成的恶果有多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