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英语课堂“三维目标”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iba3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初中英语课的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第二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1)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2)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3)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是口语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以及其它能力相互促进、相互结合能力的培养;第四是有效提高与高效课堂具体实施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提高 有效 实现 新教改 三维目标 英语课堂 理论指导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念
  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质”是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具体反映。在确定教学计划时,以课堂教学把“三维目标”有机结合、互相融合、共同渗透,根据“三维目标”教学新理念的思考,我则认为:
  一是以新课改理论为指导,英语课堂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发展的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性的提高学生文化知识和操作能力,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尊重学生成长发展的求知规律,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自觉实践,引导学生学到能够终身使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对英语感兴趣,读背课文、积累词汇,并且为了积累词汇增加阅读量,采取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体会词义把握核心,应具有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口语表达能力,写文章时的用词、语法和用语的合理性、连贯性以及通顺感觉,还有口语交际时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广泛性。通过基础知识的有效积累、深刻理解和符合逻辑的不断提升,丰富文化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首先,教师在备课之前实施优化思考、优化书写和优化修改,独立思考、互助合作和探讨研究。
  其次,教师在英语课堂讲授之时掌握学生个体与整体、层面与深面、独立与全面的综合情况。
  再次,教师运用评判审查的方法,掌握学生对所学内容了解的深度、广度与质量,以便及时总结改变。
  最后,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时,灵活机动、作以引导,使学生在能力提高上加快速度、提高质量、创新思维、快上台阶。
  总之,教师要在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提高过程中做好记录、总结经验、更新观念。
  二是以新课改理论为指导,英语课堂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有效
  新课程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1)教师要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思考、作准备、作努力,有计划、有目标、有过程、有方法地进行课前思考和安排,确保课堂讲授的规律和原则。
  (2)教师要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做思考,新课改理念是要教师关注课堂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教师要成为学习的良师益友。
  (3)教师要为英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交流、参与、引导和自主思维提供时间、空间和机会。
  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思考,教师应该:
  第一是以集体备课为机遇,及时向其他教师求经、求知、求法,“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越性。
  第二是以课堂交流为方式,激发学生广泛思维,发现学生敏捷思维中的闪光点,或许在某个问题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教学相长的巨大作用和意外收获。
  第三是其实教师即是教育者、又是引导者,更是交流者和倾听者的“双重身份”,这样会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近感而没有隔阂心,“亲其师而信其道”。
  第四是以课后评价为契机,分析、判断、积累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作用、关系与经验的有效性。
  基于上述情况,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才能够体味得到、分析得了、总结得出。
  三是以新课改理论为指导,英语课堂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实现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首先,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基础,兼讲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化、热爱历史人物、热爱社会制度的思想感情。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今文化都绽放着作者浓浓的思想情感,是陶冶、教育和改变新一代青年的精神珍品,每学期的教材课文都选编了珍贵的艺术作品,这是英语科任教师在课堂实施情感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在讲课时,教师不但要巧妙地运用,而且要有意无意、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之中,教育要用手段达到目的。
  其次,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基础,兼讲历史文化,造就学生面对社会现实的生活态度。
  最后,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基础,兼讲历史文化,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追求人生的价值观,是生活最为高尚的境界、是现代教育理念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教学准则。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能否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的有效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是对课堂教学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高效课堂和课堂高效,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战场。
其他文献
中药“连黄”(精提,粗提)是本实验室以多味中药按照不同的配比方法,经过了大量的动物实验而筛选出来的科学组方。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通过耐药基因失活试验,检测中药“连黄”(精提,粗提)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AcrA的影响,通过对中药“连黄”(精提,粗提)作用前后的各耐药菌株耐药基因AcrA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比较分析,研究中药“连黄”(精提,粗提)对大
本实验以猪瘟野毒人工感染发病猪的脾脏为材料,提取细胞总RNA,根据已报道的CSFV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以细胞总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套组聚合酶链
新孢子虫病(Neosporiasis)是由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寄生于犬、牛、马、羊等多种宿主动物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新孢子虫病是多种家畜共患的一种原虫病,该病对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但精神生活却越发的贫瘠。价值判断出现了畸形甚至倒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官场贪污腐化,不正之风,歪风邪气弥漫,社会风气乌烟瘴气,人们对待问题的看法也呈现出低俗化,偏激,麻木的态势等等。这一切都与物质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真正的理想生活是立足于人的真实生活世界之上的寻求自我的超越。现代性过多的调动了人的感性欲望,并且未能有效的将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加以平衡,导致人们在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始学习预习课文。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作为教者只注重教给学生的预习方法还是不够的,督促、检查、指导也是重要环节,教给学生的预习方法实际上得到运用了吗?效果如何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评价”这一“指挥棒”,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使预习成为习惯,从而提高能力。  一、发挥“蝴蝶效应” 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