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中情感点培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情感维系着兴趣,没有情感的培养,便没有兴趣的存在,缺乏兴趣,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主動性和积极性,教学将难以成功。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进入数学教学创设的情境之中,才能尽心去体味,领悟教学内容,掌握并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质。下面就多年的教学教研实践,浅谈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热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只有教师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才能焕发学生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谈话是经常采用的途径和形式。教师要细心体察学生的听讲情况,以亲切期待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信任、理解、亲切与爱护,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他们就会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来。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它对于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自由地发展,具有动力性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好奇心强、求欲望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教师要善于运用新颖有趣的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报数,然后教师很快地说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这样学生被教师的本领所折服,头脑中便会产生“教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判断出来?”的疑问,使他们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知道这种判断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正确培养学习动机的先导,结合教材创设情境,常常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成功欲,进而鼓励他们从小立志,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目的。
  三、开展活动,培养学习意志力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的目的心理过程。学习数学并不总是兴趣盎然的活动。有的同学遇到困难时,常常依赖家长、同学或老师的帮助,有的同学碰到复杂的计算时,马马虎虎或抄袭别人的作业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意志是受其情感支配的,故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同时要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根据学生好奇心胜的特点,可以开展一些学生间的竞赛活动。如组织优秀的作业展览、数学小竞赛、计算能手评比、数学明星评比等等,并辅以树立榜样,有意识地磨砺他们的意志。其次,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当学生急于信赖老师指导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拖一拖,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依赖性强的学生,教师在积极引导的同时,要严格要求,决不能得过且过,迁就学生。做到布置必须有检查,检查后必有措施。
  四、提供机会,树立学习自信心
  一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断地开发自己大脑的潜能。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他们没有潜能,而是不相信自己有潜能,在经历了一两次的失败和挫折以后,对自己没有信心,结果自己大脑中的潜能被埋没了。这样情况在教学中经常遇到。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做题,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通过小的成功,激发了他们的潜能,为自己树立信心,并由此不断地开发自己巨大的潜能。这样他们会体会到学好数学的成功感,学习成绩也会不断地提高。
  五、持之以恒,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终生有益。
  1、提倡独立思考,刻苦钻研。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研讨活动。可以进行不同层次信息反馈,形成多项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促进每个人积极地思考问题。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针对“只要是相除关系就成正比例”的狭隘概念指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什么比例?为什么?鼓励大家发表独立见解。
  2、严格要求,认真训练。良好的习惯是严格训练的结晶,那么如何进行训练,方法很多,下面以计算教学为例。正确、迅速、合理是计算要求首要的就是一个“准”字。要保证计算得正确,除了正确地理解、掌握、运用法则外,还要受到学生个体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直接影响。因此,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计算得正确。(1)提倡“三审”:一审运算顺序。看先算哪步,在算哪一步;二审题目特点。看能否运用简算;三审数据特点。看怎么算方便就怎么算。坚持“三审”可以变盲目地机械计算为主动灵活地计算。(2)重视估算。计算后进行估算,就能判断了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可以及时纠正。(3)验算。验算是计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一种习惯。教学中要学生掌握一般常用的检查和验算方法,并且要求学生坚持经常运用验算方法确定计算准确无误。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时通过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来体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情感的培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也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盘锦市双台子区教育研究中心 辽宁】
其他文献
科技创意中心是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获得科学经验和能力,并运用科学原理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学习场,它将幼儿的科学探索与艺术表达有机地整合起来,是幼儿园开展科学和艺术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园始终把握住诸多理念中的一句关键语——“回归教育原点”,来建构科技创意中心的课程。追寻着幼儿教育的本真,实现促进孩子发展的最大价值。  一、回归目标的原点——培育情感、提高素养  在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新课标》也指出:课堂的舞台上,主角将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就不可能产生高效率。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课程要适当设计能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创设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使他们
小学美术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感知美、赏析美和创造美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学生有临摹画面到创作画面的过程中着重学生观察、创新、联想等多种能力,以不断提升学生绘画表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强化意义,提升学生敏锐观察能力  美术创作的基础是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提升。有人曾经说过,世界生活中其实并不缺乏美,重要的是缺乏欣赏美的眼睛。只有拥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学生才能临摹
《劳动与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是一门学习日常生活与简单劳动的常识、技能的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具有技能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与人们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非常紧密,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基础学科。通过《劳技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劳动教育,传授劳动技术,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素质和健康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新课程改革思路和《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
在许多课堂教学乐器中,竖笛既经济又实用,深受广大老师的青睐。但说起竖笛教学,很多老师都会皱起眉头。竖笛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音乐的过程。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训练,一旦进入学习就必须付出艰苦卓绝的脑力加体力的劳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喜欢竖笛,让竖笛真正的走进课堂,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呢?     一、充分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竖笛教学中,培养学
要使美育有机地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要使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能落到实处,就需要运用恰当的美育策略。笔者以《荷花》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从课堂教学的“起”“承”“转”“合”四个层次来谈美育策略的实施。  一、“起”——引人入胜,感受美  对于一堂课来讲,“起”就是导语,通过导语把本堂课要学的内容、要完成的目标导出来,引人入胜,让学生初步感受文本之美。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委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常余音未了,出现“上不完”现象,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探究内容过多过繁、探究材料喧宾夺主、探究方法欠缺指导等。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围绕探究内容、探究材料、探究引领、探究延伸等4方面提出建义,让“上不完”的探究课成为不用“再探究”的探究课,从而真正成为有效的探究课堂。  一、探究现象  “上不完”的探究课,通常有以下这些原因所致。  (一)探究内容过多过繁  探究课的内容不
时间:2012年3月27日、4月10日  地点:四(4)班、四(1)班教室  一、观察缘起  在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學生学得很痛苦。教学过程中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职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空泛,低质、缺乏策略的。课堂上只有严肃的单一对话,只有单调的文本剖析,学生昏昏欲睡,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开放。因此长期
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广大数学教师和研究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走进数学课堂,我们真正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理解上还不到位,导致种种实践行为上的偏差,使数学课堂教学走入了一些新的误区,从而出现了数学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现象。因此,如何走出这些教学误区,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知道我们的同行们,有没有发现自己的音乐课堂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以下的几个画面:  画面一:老师正在讲着黑板上的乐理知识,学生们有的很认真,可是有的学生却是一片茫然,从他们空洞的的眼神里,其实我们心里最清楚,此刻他们的思绪早已飞出九霄云外……  画面二:老师正在弹奏某首歌曲时,有的学生在听在唱,有的却以音乐书做盾牌,进行着自己的小游戏,上演着“掩耳盗铃”的故事……  画面三:像是搞地下站似的,音乐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