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al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儿童恶性血液病治疗方法的进步,持续缓解率不断提高,恶性血液病儿童的生存质量问题正被广泛的关注.以往对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治疗主要采取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力法,而临床心理干预被认为是在上述常规治疗之外的一种非必须的方法.随着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临床心理干预的作用[1].但临床心理干预对儿童恶性血液病生存质量的研究甚少有报告.因此,本研究对恶性血液病儿童在化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探讨临床心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

其他文献
抑郁和焦虑障碍在诊断标准中是相互独立的疾病,但临床中常常存在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情况[1-2].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往往提示抑郁病情更严重,甚至掩盖抑郁症状,社会功能受损明显,自杀率较高.所以在治疗初期,常常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以尽快缓解焦虑症状.有关阿普唑仑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报告较多[3-4],但因副作用较多限制了其应用.本院根据临床使用多年的治疗经验处方组合,研制了中西药结合制剂佳乐静液应用于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