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标:
1 感受线条的变化产生的美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 了解油水分离的绘画方法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3 大胆作画,感受红、黄、蓝三原色组合的色彩。
活动准备:
浅色卡纸人手一张,红、黄、蓝颜料每组一盘,水粉笔人手一支,白色油画棒,变魔术用的道具一套。
活动过程:
1 变魔术。
师:今天老师要变一个魔术给小朋友看。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上有用白色的蜡笔画的图形)。
师:看,这是一张白色的作业纸,但是老师一会儿让它变出好看的图形来。我需要一支神奇的笔。
教师拿出水粉笔,蘸上鲜艳的颜料,在白色纸上一涂,出现了一幅漂亮的画。
师: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讨论、猜测。
师:其实神奇的不是老师的这支笔,而是这张白色的纸。
2 探讨作画方法。
教师出示一支白色的油画棒。
师:这支白色的油画棒平时我们很少用到,但是今天,有了它,我们才能变魔术。
师:你们想在图画纸上变个什么图形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要求现场画几个图形。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刷颜料,其他小朋友喊“变、变、变”,魔术开始了。
幼儿再次讨论,寻找答案。
师:白色的油画棒画在白色的纸上,看上去还是一张白纸,其实魔力已经产生了,接下来,只要刷上颜料,画过白色油画棒的地方颜料刷不上去,图形就露出来了。
教师介绍这是一种“油水分离”法,因为油画棒是油性的,而水粉颜料溶于水,油与水不互溶,所以当颜料遇到油画棒时,就自然地脱离开。
3 幼儿创作。
1 活动要求。
任意地在纸上画上线条,可以是直线、曲线、螺旋线等,把线条加粗加重。
用水粉笔蘸上喜欢的颜料涂,感受红、黄、蓝三色融合在一起时的效果。
2 教师指导。
重点引导孩子观察三原色融合在一起时所产生的颜色变化,初步体验色彩的调配不同而产生的深浅效果。
4 欣赏各自作品。
活动延伸:
把幼儿的作品晾干后,做成桶状,两边打孔,用回形针穿起,布置教室。
1 感受线条的变化产生的美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 了解油水分离的绘画方法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3 大胆作画,感受红、黄、蓝三原色组合的色彩。
活动准备:
浅色卡纸人手一张,红、黄、蓝颜料每组一盘,水粉笔人手一支,白色油画棒,变魔术用的道具一套。
活动过程:
1 变魔术。
师:今天老师要变一个魔术给小朋友看。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上有用白色的蜡笔画的图形)。
师:看,这是一张白色的作业纸,但是老师一会儿让它变出好看的图形来。我需要一支神奇的笔。
教师拿出水粉笔,蘸上鲜艳的颜料,在白色纸上一涂,出现了一幅漂亮的画。
师: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讨论、猜测。
师:其实神奇的不是老师的这支笔,而是这张白色的纸。
2 探讨作画方法。
教师出示一支白色的油画棒。
师:这支白色的油画棒平时我们很少用到,但是今天,有了它,我们才能变魔术。
师:你们想在图画纸上变个什么图形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要求现场画几个图形。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刷颜料,其他小朋友喊“变、变、变”,魔术开始了。
幼儿再次讨论,寻找答案。
师:白色的油画棒画在白色的纸上,看上去还是一张白纸,其实魔力已经产生了,接下来,只要刷上颜料,画过白色油画棒的地方颜料刷不上去,图形就露出来了。
教师介绍这是一种“油水分离”法,因为油画棒是油性的,而水粉颜料溶于水,油与水不互溶,所以当颜料遇到油画棒时,就自然地脱离开。
3 幼儿创作。
1 活动要求。
任意地在纸上画上线条,可以是直线、曲线、螺旋线等,把线条加粗加重。
用水粉笔蘸上喜欢的颜料涂,感受红、黄、蓝三色融合在一起时的效果。
2 教师指导。
重点引导孩子观察三原色融合在一起时所产生的颜色变化,初步体验色彩的调配不同而产生的深浅效果。
4 欣赏各自作品。
活动延伸:
把幼儿的作品晾干后,做成桶状,两边打孔,用回形针穿起,布置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