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卒中:问题与争议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_sar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减退与进展性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解放军第九十二医院脑科中心住院的首次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46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完成血清肌酐水平测定,参考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工作组(CKD-EPI)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入院2 d内及随访1年时行头颅MRI(包含梯度回波序列)检查,采用脑微出血解
目的探讨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对缺氧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迁移及炎症因子释放能力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N9小胶质细胞分为4组:常氧组、缺氧组、吡格列酮+缺氧组(应用吡格列酮激活PPAR-γ信号通路)和T0070907(PPAR-γ信号通路抑制剂)+吡格列酮+缺氧组。提取各组细胞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
目的了解远外侧入路中枕动脉的解剖特点,为后循环搭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血管注入染色乳胶的成人头颈标本10例(共20侧枕动脉)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解剖开颅,观察枕动脉的起源、行程、邻近结构、血管分支,记录枕动脉各段的直径、可移植段的长度、椎动脉V3的直径以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的距离。结果枕动脉在下颌角水平起自颈外动脉的后壁,在颈外动脉内侧、颈静脉外侧上行,到达茎突后内侧区,转向后外侧行走,行于二腹肌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12年10月至2016年3月解放军第一八医院神经内科采用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术或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CCE)患者共24例,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进行rt-PA静脉溶栓的CCE患者作为对照组(共21例)。对比2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临床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情况,同时进一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痴呆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4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例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双侧穹窿/下丘脑为治疗靶点进行DBS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对患者行临床痴呆分级(CDR)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功能活动问卷FA
脊髓损伤(SCI)与血脊髓屏障(BSCB)破坏密切相关,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度活化在BSCB破坏及SCI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围绕EGFR信号通路激活介导SCI后BSCB破坏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使用Solitaire取栓支架进行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和兵团第七师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取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评估3个月时临床预后,研究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共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颅内血肿穿刺精确定位的方法。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采用钻孔血肿穿刺引流治疗脑出血患者16例。术前利用常规CT影像,根据空间立体定向原理,以基线平面的正中矢状线与双侧外耳孔联线的交点为坐标系参考原点,测量穿刺靶点相对原点的三维坐标值,根据测量结果在头皮上标记出靶点在头皮上的2个投影点,穿刺点指向两点的方向形成两条定位引导线,在两点两
目的探讨首发急性轻中度缺血性卒中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2014年3月至10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MR扫描。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筛选出PSD患者,分别归入PSD组和非PSD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量表评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改良R
铁死亡是于2012年新提出的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通路,该发现发表在当年的Cell杂志上。此后铁死亡的机制及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阐述,对于铁死亡的抑制则在众多研究中表现出明显组织保护的功效。在众多研究中,铁死亡表现出了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围绕铁死亡的机制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各类效应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