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理念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e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从不同角度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从生活中悟出物理知识,又将知识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化;理念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物理难教难学是师生的共同呼声。而我认为物理学科应该比其他学科更容易教容易学,因为它和生活联系更紧密,更具实用性,只要我们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生活气息,通过各种途径搜索、查找和收集各种与物理教学有关的信息材料,并在教学中创设关于生活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养成关注身边的物理学的习惯,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物”和“理”之间的联系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来源于生活,用大量的生活事例让学生感觉: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体育课中助跑跳远比立定跳远要远很多?跳高要助跑才能跳得更高?再例如,什么是理想化方法?很多初学的学生对此不太理解,有的老师提出了如下的比喻,效果非常好,他说:理想化方法就好像用渔网来捕鱼一样,必须漏掉水、杂物及小鱼,捕到我们需要的大鱼。假如使用的是滴水不漏的容器来捕鱼,由于鱼、水、杂物很重,那时提不起容器,也是捕不到大鱼的。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生活化情境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新奇的生活化情景,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创设这些情境使学生既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连,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三、利用实验活动创设生活化情境
  物理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投放足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围绕某个专题展开实验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验证假释,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准备。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教师由此引入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
  通过挖掘教材尽可能多地进行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形象地再现生活情境
  多媒体网络技术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能生动的再现生活情境,也能将不同的情境进行整合,并且形象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内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比如建议同学观看电视CCTV-10频道播出的“我爱发明”这一节目,每个发明都用到了许许多多的物理知识。又例如,在讲电流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感到抽象难以理解,而现在通过多媒体课件十分直观的演示出电流流动的画面,这样把微观粒子夸张,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又如,电流的磁场、磁场的分布情况,光学中的光路图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现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清楚地再现。
  综上所述,如果能把物理教学生活化,把生活现象物理化,“物”和“理”完美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晨,李昌宇.还物理于生活.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8).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五通中学)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知识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目的呢?  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日常的生产、生活和发展中,数学的运用随处可见。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实际,说明知识的可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自发学习新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在讲一年级的“元,角,分的认识”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纸币的用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
为符合我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当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体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小学体育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
小学语文是小学的学习科目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导致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为了使其适应科技快速发
编教材,是第一次,极具挑战和压力,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编写的内容要适合二年级孩子,编写后呈现的方式要适合二年级孩子,毕竟这不是语文书,校诵课也不是语文课,应该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现实生活、参与游戏活动、开展比赛竞争、巧用激励评价。通过这些途径,能使他们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
猪肠便秘是一种腹痛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肠道弛缓,肠腔内滞留的粪便逐渐变干变硬,并完全阻塞肠腔。任何猪都能够发生该病,其中以仔猪和母猪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全年任何季节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其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实现他们对汉字的熟练掌握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针对在“减负增效”的大前提下,如何让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得以更加良好地开展和完善,如何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汉字,让识字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得以提升做一些简单谈论。  关键词:减负增效;识字教学;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