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闲暇时间,以运动队的形式对有体育基础和技术较好的学生进行系统培训,以提高体育成绩的教育过程。吉林省很多的民办高校都成立了运动队,这对促进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吉林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中可以看出,吉林省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它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吉林省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为使各个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不断进行完善和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吉林省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能够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了吉林省10所民办高校,100名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
通过对吉林省10所民办高校进行调查,拥有课余体育训练运动队的学校有8所,占总数的80%;在有运动队的学校中常年坚持训练的只有2所,占总数的20%。在比赛前参加集训的学校占60%;不进行训练直接参加比赛的学校占20%。
2.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办院校领导对课余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训练经费不足。在多数民办高校中,体育处于尴尬境地,学校领导对高校体育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多数高校在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不够,致使体育训练发展滞后。
(2)课余体育训练设施落后,场馆器材不能满足需要。关于体育场地器材是否满足课余训练的调查显示:没有能够完全满足各类课余体育训练需要的学校,基本能够满足课余体育训练需要的学校占35%,不能满足课余体育训练需要的学校占65%。这说明民办高校体育设施落后,改善体育设施条件是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3)民办高校学生课余体育的训练时间不充足。运动训练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训练时间是否充足,影响运动训练水平能否持续提高。民办高校的学生多数都是有一些体育特长,自愿参加课余训练的。但是,受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学校的制度的束缚,能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每次训练的时间比较少,每周训练的次数又不够,这样就很难制定训练计划,进行系统的训练。
(4)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训练水平有限,专职化程度较低。体育教师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运动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高低。据统计,在我国从事课余体育训练的教练队伍中,来自于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体育系的教师占90%,这些教师虽然具有专业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但缺乏高水平训练和比赛的经验,以及与训练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难以达到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
四、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提高民办高校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
课余体育训练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因此,吉林省民办高校领导应重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对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
2.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
吉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比较闭塞,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学习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应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应多给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培训的机会,相关部门应安排一些运动训练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把先进的科学训练理论、方法、手段传递到民办高校,从而提高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水平。此外,我们还应该发展和完善体育教练评估和奖励制度,以激励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3.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处理好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处理好运动员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问题,所以要加强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使其认真对待运动训练。同时,学校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制度,激励运动员使其正确地处理自身学习、训练和业余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办求做到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严于律己,自强不息,成为学校体育运动的骨干。
4.解决好课余体育训练的经费问题
体育经费的短缺不仅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严重影响了课余训练与竞赛工作,民办高校必须加强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解决好课余体育训练的经费问题,逐步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综合管理现有的体育设施,进一步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保证吉林省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总的来说,应该创造更多的比赛机会,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吉林省民办高校的运动水平。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闲暇时间,以运动队的形式对有体育基础和技术较好的学生进行系统培训,以提高体育成绩的教育过程。吉林省很多的民办高校都成立了运动队,这对促进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吉林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中可以看出,吉林省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它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吉林省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为使各个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不断进行完善和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吉林省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能够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了吉林省10所民办高校,100名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
通过对吉林省10所民办高校进行调查,拥有课余体育训练运动队的学校有8所,占总数的80%;在有运动队的学校中常年坚持训练的只有2所,占总数的20%。在比赛前参加集训的学校占60%;不进行训练直接参加比赛的学校占20%。
2.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办院校领导对课余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训练经费不足。在多数民办高校中,体育处于尴尬境地,学校领导对高校体育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多数高校在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不够,致使体育训练发展滞后。
(2)课余体育训练设施落后,场馆器材不能满足需要。关于体育场地器材是否满足课余训练的调查显示:没有能够完全满足各类课余体育训练需要的学校,基本能够满足课余体育训练需要的学校占35%,不能满足课余体育训练需要的学校占65%。这说明民办高校体育设施落后,改善体育设施条件是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3)民办高校学生课余体育的训练时间不充足。运动训练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训练时间是否充足,影响运动训练水平能否持续提高。民办高校的学生多数都是有一些体育特长,自愿参加课余训练的。但是,受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学校的制度的束缚,能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每次训练的时间比较少,每周训练的次数又不够,这样就很难制定训练计划,进行系统的训练。
(4)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训练水平有限,专职化程度较低。体育教师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运动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高低。据统计,在我国从事课余体育训练的教练队伍中,来自于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体育系的教师占90%,这些教师虽然具有专业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但缺乏高水平训练和比赛的经验,以及与训练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难以达到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
四、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提高民办高校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
课余体育训练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因此,吉林省民办高校领导应重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对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
2.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
吉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比较闭塞,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学习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应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应多给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培训的机会,相关部门应安排一些运动训练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把先进的科学训练理论、方法、手段传递到民办高校,从而提高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水平。此外,我们还应该发展和完善体育教练评估和奖励制度,以激励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3.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处理好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处理好运动员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问题,所以要加强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使其认真对待运动训练。同时,学校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制度,激励运动员使其正确地处理自身学习、训练和业余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办求做到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严于律己,自强不息,成为学校体育运动的骨干。
4.解决好课余体育训练的经费问题
体育经费的短缺不仅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严重影响了课余训练与竞赛工作,民办高校必须加强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解决好课余体育训练的经费问题,逐步改善学校的体育设施,综合管理现有的体育设施,进一步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保证吉林省民办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总的来说,应该创造更多的比赛机会,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吉林省民办高校的运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