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11月期间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与传输规律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re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气溶胶化学组分在线监测仪(ACSM)对北京地区2016年10月15日~11月15日期间非难熔性PM1(NR-PM1)化学组分进行实时连续在线观测,探讨了NR-PM1化学组分的演变特征;运用潜在源贡献分析(PSCF)法和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识别了北京PM2.5潜在污染源区和传输路径,揭示了PM2.5净传输通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秋季NR-PM1和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59.16±57.05)μg·m-3和(89.82±66.66)μg·m-3,其中NR-PM1平均占PM2.5的(70.31±22.28)%。整个观测期间,有机物(Org)、硝酸盐(NO3-)、硫酸盐(SO42-)、铵盐(NH4+)和氯化物(Chl)分别占NR-PM1总质量浓度的(42.75±11.35)%、(21.27±7.72)%、(19.11±7.08)%、(12.19±2.64)%和(4.68±3.24)%,不同化学组分的日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对北京秋季NR-PM1污染影响较大的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及山东西部,重污染期间保定、北京南部及廊坊等城市对NR-PM1贡献较大。WRF-CAMx模拟结果表明,PM2.5总的净传输通量呈现出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整个观测期间,毗邻城市主要向北京输入PM2.5,净通量最大出现在海拔600~1000m;而重污染前期外来源输送PM2.5主要位于高空,直到污染最严重的11月5日,PM2.5转为近地面传输,说明高空和近地面传输是影响北京秋季PM2.5重污染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鉴别出了两种传输路径,即西南-东北方向(保定→北京→承德)和西北-东南方向(张家口→北京→廊坊北→天津)。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2009年10月,有关机构和专家面向各保护区管理人员和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针对当前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制约因素的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30份,有效回收92份。本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本文用无穷无与有限元耦合系统模拟拱坝地基,满足了在地基的无穷远处位移衰减至零的边界条件.通过对三维半空间问题以及对拱坝实例的分析表明:这一耦合系统与有限元地基模型
期刊
欧盟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快速的成长性,其突出的特点是以风险投资和私人资产融资的方式越来越广泛,国际化的程度很高,政府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
采用人工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沙生植物群落优势种沙柳、油蒿、柠条、杨柴对高CO 2浓度(700μmol/mo1)和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有利于4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