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困境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专业化建设迫在眉睫,但在现实发展中却面临着许多困境,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政辅导员;发展困境
  一、概述
  高校思政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承担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心理健康咨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培训等重要学生工作,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这对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大意义。
  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是依据大学生成长规律,有目的地为大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服务,依托专门的机构和终身专业训练体系,对思政辅导员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培养,进而掌握高校德育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提高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思政輔导员职责的稳定的社会职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随着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思政辅导员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思政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资源整合、制度建立、创设平台等,有效提高思政辅导员个人对职业的认可度、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促使其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辅导员研究与管理工作水平,拓展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十分重视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建设工作:教育部于2006年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并于2015年进行了修订;2014年又专门颁布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各高校加强思政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提供了依据,但现实中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既影响了思政辅导员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高校相关工作成效。
  二、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面临的发展困境
  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相关学科专业发展、高校思政辅导员的选拔及后期培养培训机制、高校思政辅导员团队建设、相关政策激励支持、高校思政辅导员的自身努力提高等多个方面。因此,必须分析并正视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面临的各种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当前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面临的实际问题主要有:
  1.高校思政辅导员配备不到位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随着高校近几年的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长,但目前许多高校的编制不足,数量有限,导致专职思政辅导员的数量也不足。很多高校的做法是聘任一部分的专职思政辅导员,除此之外,还聘任一部分的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作为兼职思政辅导员,实际结果是并没有达到教育部文件规定的专职思政辅导员的配备比例。
  2.高校思政辅导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高校在聘任思政辅导员时普遍依靠三个条件:第一、中共党员;第二、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第三、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优先,但对相应的学科专业背景则普遍不做要求。部分高校思政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更多的高校思政辅导员则是其他专业的,学科分布也是五花八门。高校思政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日常管理、就业创业指导、助学帮扶等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并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在现实中,高校思政辅导员的自身专业知识与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存在差距,缺乏相关经验,只能依靠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自我摸索。
  3.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低,人员流失严重
  部分高校对思政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工作不重视,导致高校思政辅导员对专业化发展缺乏信心,职业认同感低,进而导致高校思政辅导员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尽管高校思政辅导员具有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校并未在经费投入、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将其与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一视同仁。因为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意识薄弱,高校思政辅导员经常受学历提升、职位提拔、转岗聘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脱离思政辅导员的工作,而且部分高校思政辅导员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初,就将其作为一块转向高校其他工作的“跳板”。
  4.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工作职责不清
  教育部在2006年5月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划分了思政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各高校对思政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做了规定,主要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高校部门分工不明确,部分领导不重视思政辅导员的作用,往往成为多头管理的对象。除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还要承担多个相关部门分配的工作任务,导致其整天陷入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身心疲惫,“职业倦怠”情况严重,对于其所称思政辅导员主要肩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而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深入。
  5.高校思政辅导员激励政策机制不到位
  高校思政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处于学生管理工作和行政工作的一线,非常辛苦,但目前高校对思政辅导员的定位比较模糊,有些是作为专业教师看待,有些是作为行政管理人员看待,有些则作为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来看待。高校思政辅导员定位的不准确,也进一步导致了相关专业化发展机制的欠缺。高校思政辅导员的福利待遇普遍较低,目前高校仍以教学、科研为主,比起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个人发展前景不占优势。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成果周期长,见效慢,难以用量化考核的方式来衡量,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尽科学,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工作中的工作过程、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评价。在对高校思政辅导员进行培训时,没有侧重点,方式千篇一律,内容枯燥乏味,且不重视同行之间的交流,更多的还是靠自身在实际工作中的摸索和经验总结。   三、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面临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
  当前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面临困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高校思政辅导员虽然扮演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承担学生管理工作,这使得高校思政辅导员在大学这样一个学术组织中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专业教师实际身份的缺失使得思政辅导员的教育者身份的合理性收到了质疑和挑战,高校思政辅导员岗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也未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认同。高校思政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权责不对等:权力主要集中在学生管理层面,但在福利待遇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则权力极小或没有;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这就导致只要是涉及到学生的事情都要和高校思政辅导员沾边,且需负责,长期承受着“眼睛一闭,提高警惕;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的压力和考验,往往沦为“保姆”、“救火隊员”,甚至是“替罪羊”,这也导致了部分高校思政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排斥专业化,甚至表示“谁愿意一辈子当辅导员啊”。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急剧转型的时期,高等教育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否能满足社会的广泛需求和民众的个人需求;大学生的构成和素质也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更加艰巨和复杂。
  四、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困境的解决之道
  当前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遭遇到许多的困境,可以从多方面去尝试解决。
  (1)规范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入职门槛,在高校思政辅导员的聘任方面要严格要求,尽量多聘任符合条件的专职思政辅导员入职,使其相关工作能够得到充足的人手来予以保证。在聘任时,应该尽量多聘任符合或有利于学生工作开展的相关专业的应聘者,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并且要从多方面入手,鼓励和吸引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从事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
  (2)进一步的规范及明确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及范围。在当前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中,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未能明确思政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及范围,导致思政辅导员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角色定位发生偏差。应当在实践中积极改正各个方面对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所产生的错误认识,对于思政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及范围实行制度性规范,进一步明确其角色定位,减少一人多头领导的工作状态,使其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使高校思政辅导员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能够得到保证,从而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中去。
  (3)建立科学的高校思政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要针对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特点及性质来设计考核评估办法,考核评价指标要全面、科学、具有动态性,力求采用多方位的考核评价手段,注重过程的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要公开透明,并及时反馈总结。要使考核评价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推动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不断取得成效。
  (4)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政辅导员培训体系,力求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使思政辅导员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专家”和“权威”。同时,要积极搭建相关平台,便于高校思政辅导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拓宽其工作视野和思路,以此来共同提高专业水准和职业技能。
  (5)畅通高校思政辅导员职称及岗位晋升渠道,促进思政辅导员工作队伍的稳定。高校思政辅导员由于岗位特性的原因,在职称及岗位晋升方面,相比专业教师存在一定的弱势。可以根据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其职称晋升单列指标、单设条件、单独评审,健全和完善思政辅导员岗位晋升渠道,让广大思政辅导员能够看到职业发展前景,增强思政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五、结语
  在当今高校的发展及建设过程中,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高校能够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的认识,认真仔细的分析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切实有效的对其加以完善和解决,使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化能够取得更好效果,进而促进高校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以泉州地区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
  [2]杨克玉.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2016,4.
  [3]杨文杰.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可行性分析——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2.
  [4]娄芳芳,弁腊春.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J].当代经济,2017,4.
  作者简介:
  张筱青(1983—),男,江苏淮安人,阿坝师范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左侧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并且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例左侧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
期刊
本文所指的实物档案是指本单位在各种职能活动中直接形成、接受、获得或征集的以实物为载体的,反映本单位活动并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规范地对实物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分类,
中国政府投入巨额资金改造喀什老城区的做法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在国际上是令人钦佩的举措.喀什市老城区改造项目中划定试验区,居民自主参与一对一改造设计,改造后的建筑形态保
本人参与过吐鲁番沈宏集团多个铬渣处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资料收集整理、现场实地踏勘,以及环评报告书的编制、评审等工作过程中,我对铬渣处理项目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亚当·斯密强调人性自私,公共利益是个人竞相追逐自我利益的副产品.亚当·斯密建立在市场自发性基础上的公共利益理论是以完备的自由市场为前提的,公共品和非市场性相互依赖,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群中最普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海马区淀粉样蛋白寡聚体的沉积.β-淀粉样蛋白(Aβ)聚合成寡聚状态被认为是AD发病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而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是对当代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和流派进行研究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广泛的现象,
本文根据本校与湖南迈威技术有限公司3年的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总结了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带来的成效。同时,也指出了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