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视觉性晕动病时胃电图的变化

来源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kfc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方法:受试者为7名健康志愿者(男5名、女2名),让其坐在直径为76cm、高91.5cm、内壁交替画着白、黑色竖条纹的圆筒内,使圆筒以60°/S的速度向右旋转,诱发视觉性晕动病。同时记录圆筒旋转前、旋转时、旋转后15min的胃电图,并用自觉症状记分法(SSMS)评价旋转负荷时伴随症状的变化。胃电图用FFT分析,描记光率谱,计算记录范围内正常与异常波所占的比例,比较与SSMS变化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甘肃地区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变.方法 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了29例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第3,5,6,7,11,12外显子及其两侧旁侧内含子.结果 在58个等位基因中检测到了45个突变等位基因,检出率达77.6%(45/58),鉴定了18种突变,其中突变基因(IVS12+5G>C)国内外未见报道.甘肃地区
患者 33岁,男,因结婚4年其妻未孕就诊.其妻月经正常,妇科检查正常.患者查体:身高168 cm,体重60 kg,外生殖器正常.血性激素检查正常,否认腮腺炎或睾丸外伤史.精液多次常规检查示:(1~5)×10~6/mL。
患者女28岁,分别于2003年11月孕60天,2005年2月孕60余天稽留流产,2次均无明显诱因。夫妻表型、智力正常,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双方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目的 研究一个常染色体显性牙本质发育不全家系发病的遗传基础.方法 通过对一个DSPP家系临床检查和家族史调查,连锁分析和DSPP基因的突变检测,以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分析该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结果 连锁分析发现,该疾病致病基因与微卫星标记D4S1534完全连锁,对位于该区域的DSPP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一个新的致病突变(c.49C→T,p.Pro17Ser),该突变位于DSPP基因的第
目的 研究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是否与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关联.方法 放射免疫法检测225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尿白蛋白含量和血浆醛固酮浓度,24 h尿白蛋白<30 mg判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4 h尿白蛋白在30~300 mg为微量白蛋白尿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25例高血压患者和135名正常对照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结
采用毛细管电泳分离并定量检测粉色西番莲(Passiflora incarnata)中的类黄酮成分,以内标法建立标准曲线,分析了市售的10种西番莲样品。
目的 对一份血清学检测为CisAB型的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序确认.方法 血清学方法采用试管正反定型法;基因分型方法为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 DNA测序采用双脱氧法.结果 血清学检测结果为: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检出抗B,抗H+++,自身不凝.PCR-SSP的结果是CisAB01型,家系调查符合CisAB型遗传规律.
目的 对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诊断染色体22q11.2微缺失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MLPA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两种方法分别检测了32份儿童(男16例,女16例;年龄1~13岁,平均3.6±3.1岁)血样本,其中16例为
<正>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Duke大学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治疗中度的大抑郁症无效,不应代替标准的药物或精神治疗。Davidson等在多中心“贯叶
目的探讨STAMP2基因功能区多态位点与新疆维吾尔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以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47个维吾尔族人(包括81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