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是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的行动纲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指针,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遵循,是深化生态领域改革的科学指南。省委骆书记结合我省实际,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也为我县科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如何贯彻好指示精神,作为组织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以组织工作科学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全县党员干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把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现代远程教育、主题班等形式和平台,采取有力措施,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一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积极引导各基层党组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必学内容,在坚持集中学习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习形式,通过听取报告、实地调研、现场观摩、集中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贯彻落实。二是突出党员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作用。通过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对全县基层党组织书记分期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教育培训,拓宽党员干部视野、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执行能力,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能力基础。三是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目标考核范围,逐步提高考核权重,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以及党员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以此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引领领导干部自觉参与到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从而形成广大党员干部人人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解放思想,进一步拓展全县党员干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全县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抓基层党建工作,牢牢把握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破解阻碍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不良倾向。一是破除“小进即满”的思想。要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决策重大发展事项时,从平安的实际出发,在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的过程中首先从保障生态、绿色发展这个角度考虑,自我加压,顶层设计,高标准定位。二是破除“不紧不慢”的思想。因势利导,坚决防止出现生态矛盾问题时绕着走,往上推,凡事等靠要,行动慢半拍的思想。按照“生态为重、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全县上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三是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把我县的发展放在全省“三区”建设的大环境中去考虑,开动脑筋,争取生态建设项目,谋求合作。四是破除“封闭狭隘”的思想。要有“放眼看天下”的谋事韬略,通过纵向、横向比较,找准平安绿色发展的薄弱点,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在生态建设中大胆引进技术和人才,赢得主动。五是破除“官本位”的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决防止与民争利、违背群众意愿、“官本位”思想,善于听取民声、尊重民意、吸纳民智,真正做到为民、靠民、富民、安民,树立起人民公仆形象。六是破除“坐而论道”的思想。坚决防止吃拿卡要、衙门风气、官僚作风、部门利益第一,树立全局观念,培养清廉作风,提升效率效能,把一切心思放在工作上,切实把每一项工作任务,每一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三、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县党员干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动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宏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一支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干部队伍,为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的人才力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人才的培养锻炼。一是要在锻炼上动真格。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积极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干部教育培养新模式,拓展优化干部培养链。首先要向外拓展,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到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市、县培养锻炼,学习先进经验,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开拓型、创新型干部。其次要向下拓展,把干部培养的焦点聚集到乡镇一线,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到乡镇锻炼,提高他们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决策和指挥能力。最后,要向上拓展,选派优秀基层干部到省市单位锻炼,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二是要在选配上做文章。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选人用人,在班子配备上充分考虑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将那些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有思路、有想法、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当中,带动整个班子在推进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发挥作用。三是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建立健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激励机制,使那些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基层干部能够脱颖而出,使干部的“潜能”转化为“显绩”,激发和保护干部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力。
四、加强基层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县基层党组织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性。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有力保障。一是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生态文明示范村、单位、窗口”评选活动,明确党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职责任务,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党员,进行大力宣传和奖励,努力激发党员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注重结合各类党建活动载体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促互进。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发挥各类党建活动载体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第一是注重与“高原先锋”创建活动相结合,开展建设生态文明党内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创先进、争优秀。第二是注重与各类结对帮扶活动相结合,深化“联姻帮扶”、“共驻共建”等活动,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党组织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三是注重社会各团体的参与,进一步整合公共资源,提高服务效能,为推进农村、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三是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美丽乡村、生态乡村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主动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主动维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全县党员干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把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现代远程教育、主题班等形式和平台,采取有力措施,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一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积极引导各基层党组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必学内容,在坚持集中学习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习形式,通过听取报告、实地调研、现场观摩、集中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贯彻落实。二是突出党员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作用。通过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对全县基层党组织书记分期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教育培训,拓宽党员干部视野、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执行能力,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能力基础。三是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目标考核范围,逐步提高考核权重,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以及党员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以此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引领领导干部自觉参与到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从而形成广大党员干部人人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解放思想,进一步拓展全县党员干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全县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抓基层党建工作,牢牢把握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破解阻碍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不良倾向。一是破除“小进即满”的思想。要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决策重大发展事项时,从平安的实际出发,在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的过程中首先从保障生态、绿色发展这个角度考虑,自我加压,顶层设计,高标准定位。二是破除“不紧不慢”的思想。因势利导,坚决防止出现生态矛盾问题时绕着走,往上推,凡事等靠要,行动慢半拍的思想。按照“生态为重、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全县上下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三是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把我县的发展放在全省“三区”建设的大环境中去考虑,开动脑筋,争取生态建设项目,谋求合作。四是破除“封闭狭隘”的思想。要有“放眼看天下”的谋事韬略,通过纵向、横向比较,找准平安绿色发展的薄弱点,树立合作共赢的意识,在生态建设中大胆引进技术和人才,赢得主动。五是破除“官本位”的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决防止与民争利、违背群众意愿、“官本位”思想,善于听取民声、尊重民意、吸纳民智,真正做到为民、靠民、富民、安民,树立起人民公仆形象。六是破除“坐而论道”的思想。坚决防止吃拿卡要、衙门风气、官僚作风、部门利益第一,树立全局观念,培养清廉作风,提升效率效能,把一切心思放在工作上,切实把每一项工作任务,每一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三、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县党员干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动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宏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一支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干部队伍,为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的人才力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人才的培养锻炼。一是要在锻炼上动真格。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积极探索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干部教育培养新模式,拓展优化干部培养链。首先要向外拓展,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到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市、县培养锻炼,学习先进经验,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开拓型、创新型干部。其次要向下拓展,把干部培养的焦点聚集到乡镇一线,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到乡镇锻炼,提高他们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决策和指挥能力。最后,要向上拓展,选派优秀基层干部到省市单位锻炼,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二是要在选配上做文章。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选人用人,在班子配备上充分考虑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将那些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有思路、有想法、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当中,带动整个班子在推进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发挥作用。三是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建立健全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激励机制,使那些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上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基层干部能够脱颖而出,使干部的“潜能”转化为“显绩”,激发和保护干部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力。
四、加强基层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县基层党组织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性。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有力保障。一是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生态文明示范村、单位、窗口”评选活动,明确党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职责任务,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党员,进行大力宣传和奖励,努力激发党员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注重结合各类党建活动载体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促互进。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发挥各类党建活动载体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第一是注重与“高原先锋”创建活动相结合,开展建设生态文明党内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创先进、争优秀。第二是注重与各类结对帮扶活动相结合,深化“联姻帮扶”、“共驻共建”等活动,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党组织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三是注重社会各团体的参与,进一步整合公共资源,提高服务效能,为推进农村、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三是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美丽乡村、生态乡村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主动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主动维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