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文化底蕴深厚有品位的教师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ael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以如饥似渴的态度读书,以谦虚卑下的态度学习,以深思熟虑的态度思考,以锲而不舍的态度写作,以及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钻研,才能厚积文化底蕴,从而使自己成为文化底蕴深厚有品位的教师。
  关键词:教师;文化底蕴;文化品位;提升路径
  教师被称为“文化人”。“文化人”是对知识分子的总称,是指读过书受过教育的、有知识的人。教师作为文化人,自然就存在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问题。所谓文化品位,就是教师所展示出的内在的文化气质和外在的文化形象;所谓文化底蕴,是指教师所蕴藏的才智、见识、学识修养和文化涵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厚积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努力做新时代文化底蕴深厚有品位的教师。
  一、读书——以如饥似渴的态度
  作家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句话说明了高尔基对书籍的嗜好和如饥似渴的态度。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品位崇高的人,一定都是嗜书如命的人。一名教师,如果不喜欢读书、不爱好读书,做不到酷爱读书,就做不到有文化底蕴,更谈不上有文化品位。完全可以这样说,读书是厚积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的主要途径。
  从厚积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的角度看,教师读书就应该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书籍。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放射着智慧的光芒。教师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书籍的过程,就是用文化的阳光雨露滋润心灵、滋养精神的过程,也就是厚积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的过程。
  从教师队伍的现状看,老教师往往是“文革”期间接受的中小学教育,严重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和熏陶;年轻教师则是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接受的中小学教育,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也是很不够的。因此,所有的教师都面临着借助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来厚积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的任务。可以这样说,号召、引导、鼓励、促进教师以如饥似渴的态度读书,特别是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乃是当务之急!
  二、学习——以谦虚卑下的态度
  学习,是教师厚积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的不二法门。这里的学习,不仅仅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向教育名家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等内容。
  教师的学习,关键要有谦虚卑下的态度。如果没有谦虚卑下的态度,就会觉得:同事都是普通教师,没有什么可学的;学生年幼无知更无可学之处;教育名家很多也徒有虚名甚至不如自己;生活就是柴米油盐,更谈不上学习;教师本身就是社会的精英,没有必要向社会学习。
  可见,如果没有谦虚卑下的态度,就没有学习的愿望和要求,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人为设置了积淀文化底蕴的“障碍”,阻塞了自己提升文化品位的“通道”。毛泽东主席早就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这说明,教师必须以谦虚卑下的态度去学习。以这样的态度去学习,文化底蕴就会越来越深厚,文化品位也会越来越高。
  三、思考——以深思熟虑的态度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说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其实,思考与文化底蕴、文化品位也存在密切的关系。思考越深入、越深刻、越独到、越丰富、越持久,文化底蕴就会越深厚,文化品位就会越崇高。一个仅仅能够做到读书、学习的教师,如果不善于以深思熟虑的态度独立思考,不善于以深思熟虑的态度不断反思,也是难以真正增强文化底蕴和真正提升文化品位的。
  教师以深思熟虑的态度思考包括许多方面,诸如:对教育教学的思考,深化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认识;对道德的思考,提升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志,践履道德行为;对审美的思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对人生的思考,获得独特的人生见解、感受和体验;对社会、国家、民族和人类的思考,强化对社会的认识,增加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增强对人类文明、人类命运的关切;等等。
  一个深思熟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教师,文化涵养往往是深厚的,文化气质往往是高雅的,文化形象也往往是美好的。
  四、写作——以锲而不舍的态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不满52岁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以锲而不舍的态度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地去写作,令人不可思议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正是这样锲而不舍地写作,成就了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也使其成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品位崇高的人。
  普通教师也许难以成为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大师”,但是完全应该以锲而不舍的态度去写作;普通教师的教育写作也许难以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高产”,但是完全可以有所“收获”。一个不善于写作的教师,特别是不善于以锲而不舍的态度写作的教师,要使自己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品位崇高,那是不可想象的。
  笔者的年龄现在已经超过了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年龄,自从2001年踏上教育写作之路,以锲而不舍的态度持之以恒地写到了今天,成绩虽然无法与苏霍姆林斯基相比,但是也是收获颇多。许多没有注重教育写作的教师,往往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写,或者是不知写什么。其实,这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坚持写,以锲而不舍的态度去写。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等名言警句,强调的都是要有锲而不舍的态度。
  五、钻研——以精益求精的态度
  厚积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还应该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钻研业务,也就是钻研教育教学。因为文化底蕴的积淀、文化品位的提升,离不开教师长期的潜心教育教学实践。德国心理学家舒曼曾经说过:“勤勉而頑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些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品位崇高的教师,通常也是教育教学业务非常精湛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善于弘扬学生的个性;在面对学生时,往往举止端庄文雅、言行亲切得体,浑身散发出高雅的文化气质和儒雅的文化风度。这既是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表现,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持续钻研的结果。
  这种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勤于钻研的精神,就是人们所颂扬的“工匠精神”。教师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教育教学卓越的创新精神,就是精益求精地追求教育品质的精神,就是学生至上、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肯定是有文化品位的教师。
  总之,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以如饥似渴的态度读书,以谦虚卑下的态度学习,以深思熟虑的态度思考,以锲而不舍的态度写作,以及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钻研,才能厚积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文化底蕴深厚有品位的教师!
其他文献
气象预警大喇叭是预报预警信息的传递突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的重要举措之一。该文通过对气象预警大喇叭的运行原理、实用性、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大喇叭在梅县区的运
摘 要:当前中学哲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方面误导学生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哲学史缺失导致学生对哲学思想不能动态把握,哲学家生平缺失导致对哲学家产生片面认识,哲学体系构建缺失导致不能从总体了解。为此,需要我们在哲学教学中善于运用历史延伸哲学的长度,运用生平增加哲学的厚度,运用结构拓展哲学的广度,让我们的哲学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哲学教学;哲学史;哲学家生平;哲学体系  当前中学哲学教学存在着简单化
文章介绍了软岩洞室锚注支护体系的概况和基本特点,回顾近年来我国软岩洞室锚注支护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并作出相应的简要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软岩洞室锚注支护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