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的气势中华的传统——《吉龙如意》壶的创作意趣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nyao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唐朝开始,品茶便成为了是我国自古而来的一件雅事,品茶自然离不开茶具。作为茶具的紫砂壶原产于江苏宜兴,泡茶不走味,藏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
其他文献
古人道:直兴茗壶“无铜锡之败味,无金银之奢靡,而善蕴茗香”。特别是壶类造型,可谓是“方匪一式,圆不一相”。
期刊
紫砂市场潮起潮落,对于购壶的人来说也是一件头痛的事,有的人道听途说,用敲出来的声音来判断一把壶的好坏。有的拿一本册页,按照职称来购买茶壶,有的财大气粗,专门购名人的紫
作为当代紫砂艺人,我一直在探索如何用紫砂艺术来折射出蒙古族的民族特色,选择用蒙古族的住宅“蒙古包”的形体来创作紫砂壶最为贴切。
泡茶时,先要识别名茶、鉴赏名茶。观于茶形,闻于茶香,选好茶后用茶抄抄起卷紧茶叶如珍珠,倒入紫砂壶中,茶壶发出清脆的"嘀嘀……"更重要的还要识壶,壶的质感也是识壶的一个方面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赛出使西域,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件大事。此后,东西两汉内地和西域的交流日见繁盛。著名的丝绸之路随之开通,中亚文化大量涌入汉土。西域对于当时的汉人
高大乡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夯实基础,培育特色,合力推进,顺利完成代办库南村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