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峡谷城市地表灰尘中水溶性离子组分空间分布特征与来源解析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nl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典型峡谷城市黔江区城区地表灰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表灰尘中9种水溶性离子组分含量,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灰尘基本为微酸性和中性.9种水溶性离子总浓度范围为2.42×103~1.15×105 mg/kg,平均值为2.79×104 mg/kg.SO2-4、Ca2+、Na+、NO3-是灰尘中最主要的水溶性成分.研究区域灰尘均为低氯灰尘和中氯灰尘,灰尘中离子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源、土壤源、交通源和农业源.
其他文献
为了解梯级筑坝河流浮游植物群落在不同水文时期下的结构变化、演替规律及其优势种的联结性,2020年8月(丰水期)、2020年11月(枯水期)和2021年4月(平水期)对贵州省桐梓河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3个水文时期鉴定出的浮游植物有6门75种,其中优势种有5门15种;梅尼小环藻(Cylotella me-neghiniana),小型异极藻(Gomphonema parvulum),尖针杆藻(Synedra acusva)和舟形藻(Navicula sp.),以及隐藻门中的啮齿隐藻(Crypt
为降低个人位置信息在LBS应用过程中的泄露风险,基于普通匿名区域生成算法提出了迭代搜索线性偏移区域切换算法与分布式匿名区域外溢切换算法.迭代搜索线性偏移区域切换算法对区域中心点进行线性偏移来提高匿名区域切换成功率;分布式匿名区域外溢切换算法根据区域用户分布情况来决定生成区域的方位,对匿名区域实行分布式和外溢处理,抵御攻击效果和服务质量明显增强.试验表明,在中心点和等比缩放攻击情况下,两种改进算法的区域切换成功率最高能达100%,显著优于普通匿名区域生成算法.
为探索实际生产过程中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行为,采用自行设计的液固流化床,在浓相床层条件下,进行了连续分选试验,考察了床层质量浓度与上升水速对液固流化床分选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液固流化床连续分选条件下,较高的床层质量浓度与较低的上升水速相结合,形成浓相床层,有利于提高悬浮液密度,显著提升分选效果;床层质量浓度在33.00%~36.50%条件下,上升水速为8.50~12.50 mm/s时,均可以实现1.00~0.25 mm粗煤泥的有效分选,可能偏差E值介于0.119~0.140 g/cm3之间;在床层质
针对青麦地大型石灰岩露天矿高陡边坡的稳定性问题,通过现场调查统计分析,主要是由层理优势结构面所控制.利用赤平极射投影图分析层理优势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依据分析结果,适当加大了该露天矿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的宽度尺寸,并将该层理结构面考虑到岩体稳定性计算分析模型中.根据赤平极射投影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布置采场边坡结构参数,层理结构面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小,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为现场开采设置边坡结构参数提了施工指导依据.
为了研究Li+,Na+,K+离子掺杂对Ca2 GdNbO6:0.03Sm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Ca2GdNbO6:0.03Sm3+,0.05M+(M=Li+,Na+,K+)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量并分析了荧光粉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Li+,Na+,K+离子成功掺入Ca2 GdNbO6:0.03Sm3+晶格.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了荧光粉的微观形貌,从图谱中可以看出,Na+离子掺入Ca2 GdNbO6:0.03Sm3+荧光粉时,其晶粒发育最完整.通过荧光光谱仪测量了荧
通过铁尾矿砂的土工液限确定无机结合料类型,按照无机结合料稳定铁尾矿的目标级配和碎石铁尾矿各档材料的筛分情况,当集料级配波动上下限在x×(1±2Cv)范围时,按照碎石铁尾矿使用比例合成级配进行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铁尾矿混合料重型击实试验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型为水泥粉煤灰;水泥:粉煤灰:碎石铁尾矿=5:10:85的配合比中,碎石:铁尾矿=64:36时,水泥粉煤灰稳定铁尾矿碎石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最低为5.1%,对应最大干密为2.396 g/cm3,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为6
图像融合的目标是将低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multispectral,MS)图像与高分辨率的全色(panchromatic,PAN)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具有高光谱和空间分辨率的图像.针对基于强度-色调-饱和度(intensity-hue-satura-tion,IHS)变换的融合后图像会出现光谱扭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改进的松鼠搜索算法和IHS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首先,通过考虑融合后图像与原全色和多光谱图像之间的关系建立光谱保真和空间保真项,并引入边缘信息保持项,建立了优化目标.其次,为了克服松鼠搜索算法(
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分析2013—2019年云南省旅游景区规模等级与旅游收入的重心移动轨迹、错位类型及错位程度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二者重心轨迹无重合且间隔较大,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并由逆向错位向顺向错位演化.将各市(州)历年的空间错位指数值划分为高、中、低度错位3个层次,高、中度错位的市(州)数量呈减少趋势,低度错位的市(州)呈增长趋势,最后结合各市(州)的错位演化类型归纳具体演化态势,针对错位问题严重的昆明、大理、丽江、德宏、怒江等提出了相应优化建议.
中华小熊猫(Ailurus styani)为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对其研究较少.该研究使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对邛崃山系中华小熊猫适宜栖息地进行了预测分析,同时采用Jackknife检验对生态因子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华小熊猫适宜栖息地预测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是0.945和0.886,均大于0.8,模型精度可靠.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影响中华小熊猫适宜栖息地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年均温(25.7%)、海拔(24.9%)
利用中尺度模式对2020年3月23日贵州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观测的雷达回波、卫星反演结果和冰雹落区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形对冰雹云的影响.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地形的变化会改变降雹的空间分布,地形增高会导致贵州西部偏南风增强,加强辐合,降雹前期垂直速度迅速升高,输送更多的过冷水,使雪晶、霰含量增加,有利于雹云的发展增强和冰雹的形成,使地面累积降雹量增加,地形降低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