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牛奶蛋白过敏和肠道菌群特点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g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奶蛋白过敏(CMPA)是婴儿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早产儿CMPA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易漏诊或误诊,导致不适当的禁食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因此早产儿CMPA更应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明肠道菌群的建立和完善是婴儿出生后免疫系统成熟和诱导免疫反应平衡的基本因素。食物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与非过敏婴儿存在差异。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显著不足,胃肠道和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过敏风险更大。益生菌的使用能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耐受性。现对早产儿CMPA的临床诊治、肠道菌群特点及益生菌在早产儿中使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的VD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生活能力、血脂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
目的:观察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C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治疗的110胆囊结石伴C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采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术中指标、住院时间、炎症介质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白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