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阿坝县既拥有自然景观、民风民俗、宗教文化等资源优势,又有地处川、甘、青三省交汇处的地域优势,借助自身的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和商贸业成为了阿坝县拓展现代特色三产的重要内容。

农旅共建 文旅互动 打造旅游新风景
阿坝县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以莲宝叶则为代表的冰川遗迹、高原湖泊和高原群山风光独具特色;以柯河—茸安大峡谷为代表的高山峡谷、河流森林风景秀美;以曼扎塘湿地和黄河草原为特色的草原湿地生态宜人,这一系列自然景观的聚集,构成了阿坝县独特秀美的风光。阿坝县除其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观外,还蕴藏丰富的宗教文化和人文景观资源,如不可复制的传统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非遗文化,造就了阿坝县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这一系列文化的相互交融,赋予了阿坝旅游神秘、广博的灵魂。
位于阿坝县城附近的哇尔玛乡铁穷村,解放前是麦桑部落的官寨所在地。以遗留至今的土司官寨为中心,辐射开来的庞大藏寨民居建筑群落洒落其中,是阿坝县众多安多民居村寨的典范。
以铁穷村为典范的安多民居,是中国建筑史、文化史和军事史上的一处活化石,是阿曲河沿岸安多群众“天人合一居住理念、细致入微民俗文化和攻防兼备军事设施”的集中体现。
铁穷村的藏式建筑大都用木板间隔,房顶是平的,上面用黄泥土铺面,且滴水不漏,而且踩上去还不会泥泞。这种住房一般由主楼和前院两部分组成。前院由黄土夯筑的围墙与主楼一并围出一块四方天地,院子里通常种有树木、花草之类的植物,使整个前院形成一个独特的小世界。主楼一般分为三层,一楼用来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二楼是人居住的地方,分为厨房兼客厅、卧室和经堂三个部分。
安多民居以黄土夯筑高墙来建房,在造型上前院低、后院高,底部厚、上部薄,形成了下大上小的“宝塔式”建筑格局,其门窗的精美雕刻还体现出了阿坝浓厚的藏区宗教文化特色。
为了让铁穷村从“安多民居第一村”向“旅游产业第一村”转变,政府引领当地村民,在文化业态展示、旅游标识标牌、餐饮住宿规范、旅游服务礼仪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提升,乡村旅游特色村落的雏形逐渐形成。
据铁穷村村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在已经完成修建的旅游设施的基础上,村上计划新建游客休息亭5个,安装栅栏1200平方米,完成草场种草3000平方米,购优质草坪草种180斤,主要对村内户间、屋旁、路边进行环境整治和安装栅栏。
通过“农旅共建”,铁穷村独特的安多藏寨民居和民俗风情特色得到了更好的展示,当地农牧民也多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机会。
以铁穷和神座为示范,阿坝县从点到面,逐步启动了“农旅共建”的产业发展之路。
今年8月28日红原机场正式通航,给阿坝县发展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阿坝大草原与成都、西北的距离迅速被拉近。川、甘、青三省通衢,交通四通八达,宜商、宜居、宜旅的阿坝大草原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对八方商贾、四方宾朋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阿坝县查理乡政府余全彬乡长告诉记者,“随着红原机场的通航,中国的世外桃源——神座景区可进入性明显增强。我们大力加强了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接待能力及接待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今年1至9月神座景区共接待游客61472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48.9%。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我乡农牧民群众的收入。”
正是由于阿坝县委、县政府紧抓历史机遇,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旅游促销步伐,逐步夯实旅游支柱地位,注重突出生态和文化特色,注重“农旅共建”“文旅互动”,不断推动旅游业由单一型观光旅游向复合型文化旅游发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阿坝县有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旅游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之中。
发挥地域优势 打造川甘青结合部物流中心
除了发展旅游业之外,阿坝县还充分发挥地处川、甘、青三省交汇处的地域优势和西北地区与内地口岸作用,大力发展商贸业。
自古以来,阿坝县就是商贾重地,素有“高原商城”之誉。作为川、甘、青三省结合部,商业气息浓郁的阿坝县,成为了周边地区的贸易中心,青海、甘肃的客商都会到阿坝县采购货物。
商贸通、经济活,近年来,阿坝县大力发展农畜产品、中药材、日用百货、生产资料、建筑材料等专业市场和物流体系,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为充分发挥阿坝县地处川、甘、青三省交汇处的地域优势和西北地区与内地口岸作用,提升服务能力,阿坝县在南岸新区建设了三省结合部最大的商贸物流批发中心。中通、圆通、韵达等众多物流企业也纷纷进驻阿坝县,参与阿坝县商贸物流业的大发展。
“阿坝县地处川甘青三省结合部,在发展商贸物流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通驻阿坝县代理点负责人周先生告诉记者,“特别是近年来,阿坝县高度重视商贸物流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给发展商贸物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此外,阿坝县还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村消费持续升温;着重培育中小型区域特色专业市场,形成片区商贸中心;支持各类专业化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农资经营服务等;大力发展家政、卫生、物业管理、养老托幼、修理服务和废旧物品回收等社区服务业。
从草原到县城,从牧业到生态农业、商贸旅游业,新的产业发展思路和生产生活方式对传统观念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靠天吃饭的高原传统农牧业时代渐渐远去,人民群众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而且走上了好路子,更过上了好日子。安居乐业、跨越发展、长治久安的中国梦阿坝篇章在川西北高原得到了越来越精彩的演绎。

农旅共建 文旅互动 打造旅游新风景
阿坝县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以莲宝叶则为代表的冰川遗迹、高原湖泊和高原群山风光独具特色;以柯河—茸安大峡谷为代表的高山峡谷、河流森林风景秀美;以曼扎塘湿地和黄河草原为特色的草原湿地生态宜人,这一系列自然景观的聚集,构成了阿坝县独特秀美的风光。阿坝县除其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观外,还蕴藏丰富的宗教文化和人文景观资源,如不可复制的传统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非遗文化,造就了阿坝县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这一系列文化的相互交融,赋予了阿坝旅游神秘、广博的灵魂。
位于阿坝县城附近的哇尔玛乡铁穷村,解放前是麦桑部落的官寨所在地。以遗留至今的土司官寨为中心,辐射开来的庞大藏寨民居建筑群落洒落其中,是阿坝县众多安多民居村寨的典范。
以铁穷村为典范的安多民居,是中国建筑史、文化史和军事史上的一处活化石,是阿曲河沿岸安多群众“天人合一居住理念、细致入微民俗文化和攻防兼备军事设施”的集中体现。
铁穷村的藏式建筑大都用木板间隔,房顶是平的,上面用黄泥土铺面,且滴水不漏,而且踩上去还不会泥泞。这种住房一般由主楼和前院两部分组成。前院由黄土夯筑的围墙与主楼一并围出一块四方天地,院子里通常种有树木、花草之类的植物,使整个前院形成一个独特的小世界。主楼一般分为三层,一楼用来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二楼是人居住的地方,分为厨房兼客厅、卧室和经堂三个部分。
安多民居以黄土夯筑高墙来建房,在造型上前院低、后院高,底部厚、上部薄,形成了下大上小的“宝塔式”建筑格局,其门窗的精美雕刻还体现出了阿坝浓厚的藏区宗教文化特色。
为了让铁穷村从“安多民居第一村”向“旅游产业第一村”转变,政府引领当地村民,在文化业态展示、旅游标识标牌、餐饮住宿规范、旅游服务礼仪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提升,乡村旅游特色村落的雏形逐渐形成。
据铁穷村村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在已经完成修建的旅游设施的基础上,村上计划新建游客休息亭5个,安装栅栏1200平方米,完成草场种草3000平方米,购优质草坪草种180斤,主要对村内户间、屋旁、路边进行环境整治和安装栅栏。
通过“农旅共建”,铁穷村独特的安多藏寨民居和民俗风情特色得到了更好的展示,当地农牧民也多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机会。
以铁穷和神座为示范,阿坝县从点到面,逐步启动了“农旅共建”的产业发展之路。
今年8月28日红原机场正式通航,给阿坝县发展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阿坝大草原与成都、西北的距离迅速被拉近。川、甘、青三省通衢,交通四通八达,宜商、宜居、宜旅的阿坝大草原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对八方商贾、四方宾朋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阿坝县查理乡政府余全彬乡长告诉记者,“随着红原机场的通航,中国的世外桃源——神座景区可进入性明显增强。我们大力加强了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接待能力及接待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今年1至9月神座景区共接待游客61472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48.9%。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我乡农牧民群众的收入。”
正是由于阿坝县委、县政府紧抓历史机遇,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旅游促销步伐,逐步夯实旅游支柱地位,注重突出生态和文化特色,注重“农旅共建”“文旅互动”,不断推动旅游业由单一型观光旅游向复合型文化旅游发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阿坝县有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旅游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之中。
发挥地域优势 打造川甘青结合部物流中心
除了发展旅游业之外,阿坝县还充分发挥地处川、甘、青三省交汇处的地域优势和西北地区与内地口岸作用,大力发展商贸业。
自古以来,阿坝县就是商贾重地,素有“高原商城”之誉。作为川、甘、青三省结合部,商业气息浓郁的阿坝县,成为了周边地区的贸易中心,青海、甘肃的客商都会到阿坝县采购货物。
商贸通、经济活,近年来,阿坝县大力发展农畜产品、中药材、日用百货、生产资料、建筑材料等专业市场和物流体系,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为充分发挥阿坝县地处川、甘、青三省交汇处的地域优势和西北地区与内地口岸作用,提升服务能力,阿坝县在南岸新区建设了三省结合部最大的商贸物流批发中心。中通、圆通、韵达等众多物流企业也纷纷进驻阿坝县,参与阿坝县商贸物流业的大发展。
“阿坝县地处川甘青三省结合部,在发展商贸物流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通驻阿坝县代理点负责人周先生告诉记者,“特别是近年来,阿坝县高度重视商贸物流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给发展商贸物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此外,阿坝县还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村消费持续升温;着重培育中小型区域特色专业市场,形成片区商贸中心;支持各类专业化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农资经营服务等;大力发展家政、卫生、物业管理、养老托幼、修理服务和废旧物品回收等社区服务业。
从草原到县城,从牧业到生态农业、商贸旅游业,新的产业发展思路和生产生活方式对传统观念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靠天吃饭的高原传统农牧业时代渐渐远去,人民群众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而且走上了好路子,更过上了好日子。安居乐业、跨越发展、长治久安的中国梦阿坝篇章在川西北高原得到了越来越精彩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