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渠道、全方位改革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系统;馆藏建设
一、民办高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民办高校办学初期的经费靠自筹或者“企业”投资,有限的资金大部分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1],那时图书馆面临经费不足,基本建设困难的情况。几十年过去,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大力支持,社会也对民办高等教育逐步认可。民办高校已经脱离了初期的窘迫处境。众所周知,教学、科研,现代化的图书馆是高等院校的三大支柱。民办高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图书馆,很多民办高校的图书馆面积大,藏书量也很丰富。但如何进一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满足高校科研的需求,还存在很多发展中的瓶颈。
1、学校领导重视度不够
作为高校发展的三大支柱的科研,已经被重视起来,并提高到相应的高度。但图书馆的建设,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从人力资源比较而言,一些民办高校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仍然实行差别待遇,他们的薪资待遇相对较低。这样的结果是,不仅很难招聘到,或者留住图书馆发展所需要的高学历相关人才,而且对于民办高校图书馆所吸纳的老员工,无法激励其积极向上的热情,对于新员工,较低的薪酬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已经赶超公立院校,但软件方面,人员素质整体较低,这局限了民办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学校管理层是否对图书馆的重视,这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认为,在民办高校建设初期和目前以及国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民办高等教育,提出这个问题的意义非同小可。
2、电子资源薄弱
目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数据库成为了最为便捷的获取有价值信息资源的途径。公立高校一般经费相对充足,而民办高校的经费有限,面对每年都需要缴纳昂贵费用的网络数据库资源,真是让人望而却步。但是,民办高校的教学、科研都离不开网络数据库的使用。一些独立院校可以依托母校,但这样使用权也是不稳定的。如何进行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是个严峻的课题。
同时,网络硬件的配套建设也是急需的。现在发展较好的民办院校,规模在一万人以上的很多。而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能提供的座位最多只有几百个。民办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中心,如何建设覆盖校园的网络,发展数字图书馆,我相信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3、更新管理手段和系统困难
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发展快。很多基础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在建校初期并未做足长远规划,都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所以,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经过短期快速发展之后,出现了瓶颈。
首先,目前大部分公立图书馆使用的自助图书馆的门禁系统,只设立一个出口和入口,图书馆各楼层完全实行开放自助的读者服务,不仅可延长开馆时间,达到一天为读者开放14个小时,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而且,节约了人力资源。可一些民办图书馆的楼层建设,当初并未安装门禁系统,致使目前,即使有资金,也很难改造楼体结构,无法安装门禁系统。还需要几十人去看守书库,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且,开馆时间也受到限制,广大师生在节假日的学习和查阅图书资料受到很大限制。其次,关于图书馆管理自动化软件,国内有几大提供图书馆管理自动化软件的公司,软件首次安装需几十万左右,之后每年缴纳几万元不等的使用费。这笔费用在今天来看,对于发展较好的民办高校来说不也昂贵。但对于发展初期的民办高校,是一笔很大的费用。所以一些民办高校开发了自己管理自动化系统,这样的系统功能单一,出错率高,只满足基本的图书检索、流通、编目等功能,图书采访,连续出版物等模块缺失。发展至今,如何改造升级替换原有的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系统,特别是完善系统中的大量编目数据,是一个大工程。
4、文献质量不达标
目前,教育部对于民办高校图书馆评估的一个指标是,按学生人数,图书馆藏书量为1:100以上,即图书馆藏书量平均为每个学生可摊到100册书以上。公立大学基本上都有超过50年的历史,甚至上百年。而私立院校大多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并且没有政府资金的投入。我想,教育部制定这样的政策确实是为了提高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办学质量,但是考核指标的单一性,导致了一些民办院校为了应付检查,突击大量购买特价书,填充书量。一个高校图书馆水准的高低单单从藏书数量上比较,显然是不够的。文献购置必须是有计划的统筹安排,单纯为了数量而草草购置,显然不行的。除了馆藏的总量外[1],还要考察藏书的组织结构,藏书的管理和使用率。
二、民办高校图书馆改革刻不容缓
民办高等院校目前发展到一千五百所左右,数量几乎与公立院校的数量齐平。民办高校图书馆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很多院校超过了万人的规模,面对这样的群体图书馆在民办高校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本文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几大瓶颈,以下是对应的改革措施。
1、转变思想,加大投入
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是有自学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人,而不是靠教师灌输而能成才的。而高校的教师也应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对于教师和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培育,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向前发展。高校领导需要一个彻底扭转思想的过程。如果说,当初建校时,创始人都没有预想到学校未来十年的发展,还在为学校是否能生存下去忧虑,忽视图书馆建设还是情有可原的。那么,现在,对于规模上万的,发展稳定的民办高校来说,图书馆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科研是否能长久走下去,信息检索是科研的基石,没有根基,如何盖高楼大厦。另外,培育具备自学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人才是高校的目标,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情报信息网络是土壤,没有自学的土壤,人才如何培养?
目前,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民办高校领导应放长远眼光,做出长远的规划,不再是几年,十几年的发展。在对高校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规划的同时,把图书馆如何配合高校发展纳入到规划体系中。这样才会减少资金浪费,并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电子资源建设
在民办高校管理高层高度重视下,并加大投入力度,全面铺开校园网络的建设,以及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建设,配套相应的硬件、软件设施。让网络覆盖校园,广大师生可以在校园任何角落、随时随地利用自己的手机、电脑登录图书馆信息网页,利用电子信息资源,查询自己所需的资料。
就网站建设来看,据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民办本科院校进行网络调查 ,99所具有招生资格的民办本科院校中有88所开放了内容较为丰富的图书馆网站,约占所有院校的88.9%。
从目前看,在自己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条件下,互联网络高速发达的今天,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如网络数据库、联机馆藏目录库、电子出版物、政府机构信息、休闲娱乐信息等,是获取电子资源最简捷的手段。
第一,网络数据库的利用。网络数据库主要包括联机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要使商业数据库公司通过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和以光盘存储的数据库得到充分的利用,如DPIALOG、Ei Compendex Web可以对其不定时访问,寻找所需的信息。第二,联机馆藏目录库的利用。目前网络上一有6000多个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库对外开放,是传统的图书馆向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其提供的OPAC服务,可以在需要时寻找资料,尽享资源的乐趣。第三,电子出版物的利用。电子出版物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电子报纸等。目前电子图书内容向多样化发展,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畅游在知识的殿堂。电子期刊以时短、内新跃居榜首,读者可以一睹为快,电子期刊带来的便捷得以体现。电子报纸多以免费提供新闻、资讯,让读者一览众天下。第四,政府机构信息的利用。政府信息作为重要资源,作为了解政府机构组织的政策、法律、法规等,最新改革措施的窗口。第五,休闲娱乐信息。大多免费提供给用户资源,包括软件,让用户尽情玩转网络带来奇思妙想的休闲娱乐方式,以舒缓如今现代人紧绷的神经。
3、多方位改善管理手段和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系统
第一,可在图书馆入口处,增设电子设备,突出刷卡业务,以便读者验证身份。只有通过刷卡的读者,才能进入图书馆,这样读者就有了安全保障。还可以适当地延长开馆时间,读者更灵活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寻找所要到的信息资料。无形地促使图书馆消减管理人员,降低成本。第二,在门口的查询台,安装或开发新软件,只要读者输入自己的信息,就能知道自己借阅图书情况,包括到期的图书提醒,以防止超期现象的发生。第三,完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自己开发软件或者聘请软件工程师设计,增设多功能模块,比如图书采访、连续出版物等,使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更加全面,而使其发挥多样化的功能,以便实现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提高图书馆采集工作质量
首先,对图书馆经费的投入,制定学期、学年计划,不要一到检查,就大量投入,不检查,就很少投入。把图书馆纳入到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计划中。对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进行长远规划,从而制定出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等,每学期,学年达到馆藏建设的目标。其次,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多渠道收集各系、部所需图书的信息,采购到师生真正所需图书等资料。最后,馆际互借,与当地其它图书馆合作,开展馆际互借业务,拓展师生借阅渠道。建设和开放捐赠渠道。接纳社会各界捐赠的有质量的图书,也鼓励大四毕业生捐赠高质量的图书。
参考文献
[1]李小平.浅谈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现状与对策[A].科技情报与经济,2014(7):0030-04.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系统;馆藏建设
一、民办高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民办高校办学初期的经费靠自筹或者“企业”投资,有限的资金大部分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1],那时图书馆面临经费不足,基本建设困难的情况。几十年过去,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大力支持,社会也对民办高等教育逐步认可。民办高校已经脱离了初期的窘迫处境。众所周知,教学、科研,现代化的图书馆是高等院校的三大支柱。民办高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图书馆,很多民办高校的图书馆面积大,藏书量也很丰富。但如何进一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满足高校科研的需求,还存在很多发展中的瓶颈。
1、学校领导重视度不够
作为高校发展的三大支柱的科研,已经被重视起来,并提高到相应的高度。但图书馆的建设,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从人力资源比较而言,一些民办高校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仍然实行差别待遇,他们的薪资待遇相对较低。这样的结果是,不仅很难招聘到,或者留住图书馆发展所需要的高学历相关人才,而且对于民办高校图书馆所吸纳的老员工,无法激励其积极向上的热情,对于新员工,较低的薪酬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已经赶超公立院校,但软件方面,人员素质整体较低,这局限了民办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学校管理层是否对图书馆的重视,这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认为,在民办高校建设初期和目前以及国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民办高等教育,提出这个问题的意义非同小可。
2、电子资源薄弱
目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数据库成为了最为便捷的获取有价值信息资源的途径。公立高校一般经费相对充足,而民办高校的经费有限,面对每年都需要缴纳昂贵费用的网络数据库资源,真是让人望而却步。但是,民办高校的教学、科研都离不开网络数据库的使用。一些独立院校可以依托母校,但这样使用权也是不稳定的。如何进行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设,是个严峻的课题。
同时,网络硬件的配套建设也是急需的。现在发展较好的民办院校,规模在一万人以上的很多。而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能提供的座位最多只有几百个。民办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中心,如何建设覆盖校园的网络,发展数字图书馆,我相信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3、更新管理手段和系统困难
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发展快。很多基础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在建校初期并未做足长远规划,都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所以,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经过短期快速发展之后,出现了瓶颈。
首先,目前大部分公立图书馆使用的自助图书馆的门禁系统,只设立一个出口和入口,图书馆各楼层完全实行开放自助的读者服务,不仅可延长开馆时间,达到一天为读者开放14个小时,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而且,节约了人力资源。可一些民办图书馆的楼层建设,当初并未安装门禁系统,致使目前,即使有资金,也很难改造楼体结构,无法安装门禁系统。还需要几十人去看守书库,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且,开馆时间也受到限制,广大师生在节假日的学习和查阅图书资料受到很大限制。其次,关于图书馆管理自动化软件,国内有几大提供图书馆管理自动化软件的公司,软件首次安装需几十万左右,之后每年缴纳几万元不等的使用费。这笔费用在今天来看,对于发展较好的民办高校来说不也昂贵。但对于发展初期的民办高校,是一笔很大的费用。所以一些民办高校开发了自己管理自动化系统,这样的系统功能单一,出错率高,只满足基本的图书检索、流通、编目等功能,图书采访,连续出版物等模块缺失。发展至今,如何改造升级替换原有的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系统,特别是完善系统中的大量编目数据,是一个大工程。
4、文献质量不达标
目前,教育部对于民办高校图书馆评估的一个指标是,按学生人数,图书馆藏书量为1:100以上,即图书馆藏书量平均为每个学生可摊到100册书以上。公立大学基本上都有超过50年的历史,甚至上百年。而私立院校大多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并且没有政府资金的投入。我想,教育部制定这样的政策确实是为了提高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办学质量,但是考核指标的单一性,导致了一些民办院校为了应付检查,突击大量购买特价书,填充书量。一个高校图书馆水准的高低单单从藏书数量上比较,显然是不够的。文献购置必须是有计划的统筹安排,单纯为了数量而草草购置,显然不行的。除了馆藏的总量外[1],还要考察藏书的组织结构,藏书的管理和使用率。
二、民办高校图书馆改革刻不容缓
民办高等院校目前发展到一千五百所左右,数量几乎与公立院校的数量齐平。民办高校图书馆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很多院校超过了万人的规模,面对这样的群体图书馆在民办高校质量提升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本文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几大瓶颈,以下是对应的改革措施。
1、转变思想,加大投入
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是有自学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人,而不是靠教师灌输而能成才的。而高校的教师也应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对于教师和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培育,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向前发展。高校领导需要一个彻底扭转思想的过程。如果说,当初建校时,创始人都没有预想到学校未来十年的发展,还在为学校是否能生存下去忧虑,忽视图书馆建设还是情有可原的。那么,现在,对于规模上万的,发展稳定的民办高校来说,图书馆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科研是否能长久走下去,信息检索是科研的基石,没有根基,如何盖高楼大厦。另外,培育具备自学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人才是高校的目标,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情报信息网络是土壤,没有自学的土壤,人才如何培养?
目前,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民办高校领导应放长远眼光,做出长远的规划,不再是几年,十几年的发展。在对高校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规划的同时,把图书馆如何配合高校发展纳入到规划体系中。这样才会减少资金浪费,并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电子资源建设
在民办高校管理高层高度重视下,并加大投入力度,全面铺开校园网络的建设,以及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建设,配套相应的硬件、软件设施。让网络覆盖校园,广大师生可以在校园任何角落、随时随地利用自己的手机、电脑登录图书馆信息网页,利用电子信息资源,查询自己所需的资料。
就网站建设来看,据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民办本科院校进行网络调查 ,99所具有招生资格的民办本科院校中有88所开放了内容较为丰富的图书馆网站,约占所有院校的88.9%。
从目前看,在自己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条件下,互联网络高速发达的今天,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如网络数据库、联机馆藏目录库、电子出版物、政府机构信息、休闲娱乐信息等,是获取电子资源最简捷的手段。
第一,网络数据库的利用。网络数据库主要包括联机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要使商业数据库公司通过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和以光盘存储的数据库得到充分的利用,如DPIALOG、Ei Compendex Web可以对其不定时访问,寻找所需的信息。第二,联机馆藏目录库的利用。目前网络上一有6000多个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库对外开放,是传统的图书馆向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其提供的OPAC服务,可以在需要时寻找资料,尽享资源的乐趣。第三,电子出版物的利用。电子出版物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电子报纸等。目前电子图书内容向多样化发展,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畅游在知识的殿堂。电子期刊以时短、内新跃居榜首,读者可以一睹为快,电子期刊带来的便捷得以体现。电子报纸多以免费提供新闻、资讯,让读者一览众天下。第四,政府机构信息的利用。政府信息作为重要资源,作为了解政府机构组织的政策、法律、法规等,最新改革措施的窗口。第五,休闲娱乐信息。大多免费提供给用户资源,包括软件,让用户尽情玩转网络带来奇思妙想的休闲娱乐方式,以舒缓如今现代人紧绷的神经。
3、多方位改善管理手段和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系统
第一,可在图书馆入口处,增设电子设备,突出刷卡业务,以便读者验证身份。只有通过刷卡的读者,才能进入图书馆,这样读者就有了安全保障。还可以适当地延长开馆时间,读者更灵活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寻找所要到的信息资料。无形地促使图书馆消减管理人员,降低成本。第二,在门口的查询台,安装或开发新软件,只要读者输入自己的信息,就能知道自己借阅图书情况,包括到期的图书提醒,以防止超期现象的发生。第三,完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自己开发软件或者聘请软件工程师设计,增设多功能模块,比如图书采访、连续出版物等,使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更加全面,而使其发挥多样化的功能,以便实现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提高图书馆采集工作质量
首先,对图书馆经费的投入,制定学期、学年计划,不要一到检查,就大量投入,不检查,就很少投入。把图书馆纳入到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计划中。对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进行长远规划,从而制定出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等,每学期,学年达到馆藏建设的目标。其次,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多渠道收集各系、部所需图书的信息,采购到师生真正所需图书等资料。最后,馆际互借,与当地其它图书馆合作,开展馆际互借业务,拓展师生借阅渠道。建设和开放捐赠渠道。接纳社会各界捐赠的有质量的图书,也鼓励大四毕业生捐赠高质量的图书。
参考文献
[1]李小平.浅谈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现状与对策[A].科技情报与经济,2014(7):0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