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的全球合作和共建共享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074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是“2012国际Moodle大会”(简称iMoot)的会议综述和简评。Moodle是由澳大利亚的Moodle总部和全球54個Moodle官方合作伙伴,基于建构主义和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由几十个国家的教育专家合作主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开发的开源学习管理平台软件,目前已经在222个国家的开放大学、普通高校、中小学、企业大学等广泛应用。为了促进全球范围内Moodle平台的不断提升和共建共享,为了给全球Moodle用户提供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的机会,Moodle总部从201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全网络的国际Moodle大会,今年大会的主题是“交流、协作、社区”,由Moodle的官方合作伙伴之一布谷鸟教学科技发展公司(Pukunui,澳大利亚总部和香港分部)基于Moodle平台开发了会议网站。本文着重介绍此次大会的部分主题报告和平行论坛的主要内容,包括:Moodle的研究和发展;最新版Moodle的特点和改进;基于Moodle的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使用Moodle的经验分享;有效使用Moodle 的策略和技能等。Moodle国际会议跨越了时空界限,来自全球的专家和参会者全程参与和积极互动,费用降低、成效提高,研讨会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进行,四天内有99场讲座,参会者可以随时随地加入,参会者在会后的一年内都可以随时进入网站学习和交流,直到下一次的年会,这为专家和参会者提供了一个永久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关键词】 Moodel;iMoot;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网络研讨会
  【中图分类号】 G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10—0025—07
  一、介绍
  Moodle是英文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首字母缩写,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这是一个免费的开源软件,基于这一学习平台管理软件,任何机构和个人可以根据特定的自身需求,定制自己的教学和学习平台。Moodle基于先进的网络教学理念,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互动性、共享性、良好成本效益等优势,从根本上改变了技术驱动的网络教学模式,并转型为以教育和网络教学论驱动的新一代网络教学工具,深受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欢迎。Moodle除了位于澳大利亚珀斯的总部以外,全球有54个官方合作伙伴,共同持续开发平台新的教育功能,并提供平台建设的咨询、定制、培训等服务。由此,技术公司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逐渐被Moodle替代,基于Moodle进行设计和定制开发的教学平台风靡全球。
  截至2012年5月底,Moodle能够支持97种不同的语言版本,使用Moodle的国家和地区有222个,注册使用机构67,000所,注册用户数量达到了5,800万,运行的课程600多万门。由于使用Moodle进行注册是自愿的,估计没有经过注册的机构和用户超过注册机构的数字。在注册用户机构最多的国家排名中,前五位分别是美国、西班牙、巴西、英国和德国,用户人数最多的是Moodle.org,注册用户人数超过118万,其次是OU online 用户超过84万(Moodle, 2012)。
  Moodle在全球教育和培训机构广泛使用,开放大学中如英国开放大学和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加拿大开放大学)均已采用。普通高校以香港为例,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香港职业训练局等都使用Moodle。即使是国际上著名的科技公司,也不再采用自己开发的网络学习或培训平台,而转用Moodle,其中著名的机构如微软、谷歌、英特尔、思科等。
  Moodle总部每年都主办不同的Moodle研讨会,有全球性的、有地区性的、有一个国家的;有学术研究分享的、有实践使用交流的;有面向高校的、有面向中小学的、有面向企业的。从2010年起,Moodle总部每年都举办一次全网络的国际Moodle大会,即iMoot,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和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广泛参与。Moot的英文含义为“训练营”,通常的做法是由组织者邀请当地的专家和业内人士,在特定的场所与大家分享知识,建立联系。这种形式尽管非常吸引人,但是影响有限,仅限于当地,也仅限于那些能够亲身参加会议的人。iMoot就不同了,它可以将世界各地的同行召集到同一个虚拟平台,真正意义上将Moodle社区联系起来,让专家和业内人士在同一个虚拟环境中分享理念和实践,跨越国界和时区的限制。
  二、大会简介
  2012年的iMoot大会(网址是:http://2012.imoot.org)于5月26日至29日举行,为期四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滚动进行。讲座分为主题报告和平行论坛两种。会议期间,除了六场主题发言时间之外,任何时候都同时有两场平行论坛发言,每场时间为90分钟。参会人员来源广泛,包括政府、高等教育机构、远程教育机构、继续教育机构、职业教育机构、中小学校、社区教育机构、跨国教育机构、教育咨询公司、企业、军队、非盈利组织以及医疗卫生组织等。
  本届iMoot大会的主题是三个“C”,即:“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Community”(iMoot,2012),即“交流、协作、社区”。会议组织者希望通过Moodle平台,实现跨国家、跨地区、跨文化、跨社团、跨不同教育层次、跨不同类型机构的知识的分享和交流,在这个方面,Moodle的网站(Moodle.org)堪称最佳的实践社区,因为其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帮助Moodle用户之间建立联系。而且,只有在有效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才可能发挥教育交流和合作的力量。
  三、主题报告综述
  本次大会共组织了六场主题报告,与一般的学术会议一样,在主题报告期间,就没有分论坛,大家都集中在这一个Moodle的虚拟“报告厅”。这里我们介绍其中四场主题报告的情况。   第一个主题报告是由来自美国Moodle官方合作伙伴机构的Michelle Moore主讲,题目是“你没有用过的最好的Moodle功能”。Michelle首先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用户利用Moodle平台管理学习材料和组织交流占到了所有行为的95%以上;而事实上,Moodle平台的潜能尚未得到发挥,她在讲座中特别展示了图书(Book)、教程(Lesson)、词汇表(Glossary)、互动评价(Workshop)以及条件性活动(Conditional activities)这五个常为人们忽略的但又非常重要的Moodle工具。对于上述每一个工具,Michelle都分别从定义、作用、特点和应用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和示范。以条件性活动为例,她首先从设置页面的截图开始,介绍条件性活动可以通过访问时间、活动成绩、活动进度三个方面的条件进行设置,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达到了设定的学习目标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下一阶段的学习材料或者活动可以选择完全不显示,也可以用暗色显示,并显示限制信息。Michelle认为,利用这种活动设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差异化教学,从而调整教学方式,并给予个别指导,充分关心、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他们学习得更好;同时,平台可以通过逐步发放教学内容和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权。简言之,这种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如果没有达到上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就像玩游戏过关一样,可以达到与游戏教学一样的激励效果。除了讲座之外,她还在会议网站上专门为这五种工具制作了应用范例,参会者随时可以亲自体验Moodle这几个功能的特点和优势。
  任职Moodle总部的研发经理Michael de Raadt介绍了Moodle的研发情况。Michael和他的开发人员团队负责改进和维护Moodle的核心代码,这些核心代码共有150多万行。Michael以浅易的方式介绍了Moodle软件的维护和改进的工作流程。据他介绍,Moodle总部现有22个全职开发人员,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有200多位特约开发人员,另外,全世界还有不计其数的自愿参与的开发人员,以各种方式为Moodle的发展作出贡献,比如说完善不同的语言版本、参与论坛讨论、提出新的需求、建议改善的地方、完善用户文档等等。Moodle根据网络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新的发展,基于信息交流技术的新的发展,基于用户提出的新的要求,每6个月更新一次平台,如2011年12月发布了2.2版本,2012年6月发布的版本是2.3版本。通过Michael的介紹,我们了解到Moodle虽然是一个开源软件,但背后是一个由50多个国家的教育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庞大的平台开发和提升的国际团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达到的。
  会议日程过半的时候,Moodle使用者的偶像人物、Moodle的创始人Martin Dougiamas先生出现了,Martin介绍了2012年6月中旬推出的Moodle 2.3版的特征和优势,世界各地Moodle的用户也得以有机会一睹他的风采,这也是历次iMoot大会的重头戏,是众多Moodle用户期待的时刻。Martin也的确不负众望,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详细介绍并演示了不少令人鼓舞且耳目一新的平台功能改善和创新,让各位与会的不论是新手还是专家,都大呼精彩。Martin首先介绍了Moodle 2.3版本系统内文件管理与使用方面的改进,使文件使用的效率大为提高,以下略举几个例子:
  ● 将“添加资源”和“添加活动”两个下拉选单合二为一,并在弹出框的右侧显示相关选项的简介;
  ● 文件选择器的界面更美观,操作更简便;
  ● 文件管理和选择的界面中,图片以缩略图的形式显示(不像以前的版本,只是看到文件名,需要多次操作才找到自己要找的图片);
  ● 其他文件类型的图标也更加美观;
  ● 文件的操作也更加直观和简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缩略图、列表还是树形结构图显示;
  ● 用户可以直接从桌面拖放文件到文件区(这也是让人迫不及待的新特征);
  ● 文件的信息可以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方便地进行编辑和查看;
  ● 可以对文件创建“快捷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功能,将自己放在私人文件夹中的文件在不同的课程中多次使用,只要更新源文件,则所有派生的“快捷方式”文件都会自动同步更新!
  ● 可以非常直观地识别出哪些是派生的“快捷方式”文件。
  Martin接着介绍了Moodle 2.3版中资源库的一个重大改进,就是只要资源库可以支持,用户就可以为外部资源库的文件创建快捷方式文件。如果该文件在外部资源库有了更新,那么它在Moodle中的快捷方式文件也会进行更新。在2.3版本的核心部分,支持的资源库包括Equella、文件系统、私人文件、课程文件以及box.net等,当然,用户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资源库,例如,Alfresco等。对于系统内部的文件,利用这个快捷方式的功能,将可以在课程中多次重复使用同一个文件,一旦源文件进行了更改,所有派生的快捷方式文件都会随之更改,而且,快捷方式文件有一个特别的标志,在文件管理界面中很容易识别。
  此外,Martin也介绍了Moodle 2.3版在课程页面、作业模块、书籍、测验、SCORM课件等其他方面的改进,例如,在课程页面中,可以直接将版块拖动到想要放的位置,可以不用进入编辑状态直接修改活动或者资源的名称,以及将前面提到的第三方插件“图书”放入Moodle核心插件等等,这些都是2.3版本中出现的重大改变,难怪现场许多参会者纷纷通过聊天工具“发言”,希望尽快升级到新的版本。
  最后一场主题报告的主讲者是来自爱尔兰的Gavin Henrick。Gavin在Moodle的网上社区中的影响力很大,他经常出席各种Moodle相关的会议,他也经常撰写博文,对来自Moodle社区的插件、项目和主题进行评论。这一次他以“打破学习技术的藩篱——以Moodle为基础构建学习生态系统”为题,介绍以Moodle平台为基础,整合其他外部学习管理工具,例如,WordPress(个人信息发布系统工具)、ChemVantage(普通化学在线教学工具)、Noteflight(在线音乐创作教学工具)、WebPA(在线的同行评价打分工具)等等,结合生动的实例,形象地展示了Moodle教学平台的功能巨大的拓展性,有助于打破普通教师对于技术的恐惧感,为不同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创建发展能力的环境,并能最终帮助他们将各种不同的技术和工具与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听着他的讲座,笔者不禁联想到了国内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说法,这大概就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吧。   四、平行论坛综述
  除了上述的主题报告之外,笔者根据日程表的安排,发现大会还组织了99场平行论坛讲座,相对主题报告而言,这些讲座的范围更加宽广,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大体而言,这些讲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使用技巧型、经验分享型和学术研究型。其中关于使用技巧的报告最多,经验分享方面的次之,学术研究方面的较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此次大会面向用户、注重实用的务实特点。据了解,Moodle从2012年开始,每年还将举办面对面的Moodle学术研讨会,今年将在希腊举行。
  属于“使用技巧”类型的讲座共有50场次,主要涉及如何创造实用、创新的学习活动、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情境,尤其是有关Moodle工具的使用以及其他社交网络工具的整合;此外,也有一些讲座涉及网站管理员的技巧,例如网站维护、网络安全以及服务器的设置等。因此,所有参会者都可以从这些讲座中获得启发和收获技巧,并且用于自己的实践中去。例如,来自新西兰的Miriam Laidlaw为大家介绍了如何个性化设置Moodle网站的主题风格。虽然Moodle平台本身附带了一些界面风格可供选择,但是,很多情况下,教师或者机构都有可能需要对网站的界面进行调整。考虑到大多数老师并非技术人员,Miriam介绍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使得老师可以很快着手进行一些调整。
  属于“经验分享”这一类型的共有46场次讲座,参与发言的都是世界各地Moodle平台的管理员和教师,他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使用Moodle和其他开源软件的真实感受,包括遇到的问题、挑战以及获得的经验。例如,马来西亚的Vinny Stocker分享他对于如何使用讨论区的101个想法,对于那些想改善讨论区参与情况的老师来说应该有很多启发,而且马上就可以在教学中加以应用。而来自英国的Lewis Carr介绍了他所在的利兹城市学院在使用Moodle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首先是问题和挫折,包括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来自教师的意见等等;接着,他介绍了对员工的培训安排,包括培训手册的编写等等;最后,他介绍了他们学院对Moodle 2.0平台所做的10大改进,包括主题风格调整、课程搜索、用户搜索、定制的报表以及个性化的个人首页等,众多与会者感同身受,纷纷发言表示非常理解和获益匪浅。
  如上所述,属于“学术研究”类型的讲座只有三场次(实为两场,其中一场分两个不同时间段进行了两次),分别是第一场主题报告的演讲嘉宾Michelle Moore所做的“我的Moodle课程:一项关于社会建构的实验”,以及澳大利亚的Lindy Klein所做的题为“影响学习:管理员的角色?”的报告。虽然归为学术研究,这两场讲座仍然与实践紧密结合,只是主讲者从理论的角度去探讨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五、讨论和结论
  2012 iMoot大会可以说是真正的国际会议,共有79位发言人主讲了 99场讲座,整个会议历时97.5小时(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累计讲座时间为148.5小时!虽然大会网站上没有给出“iMoot”里面的字母“i”的含义,但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international(國际化)” ,“internet(网络化)”和“individualized(个性化)”这三个方面,而这也正好可以用来评价此次会议除了会议内容之外的成功之处。
  根据大会主办单位在会后提供的数据,截至现场会议结束,注册参会人员共有325位,来自世界五大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55位主讲专家分布在22个时区,由于时差的关系,以至于部分讲座安排进行两次,以便有更多的人可以实时参加讲座。也正是由于这么高的国际化程度,组织者特别提醒各位参会者,大会日程上所写的时间都是澳大利亚珀斯(Moodle总部所在的城市)的时间。因为珀斯位于东八区,和北京时间一样,所以笔者参加会议无需调整时间。当然,如果参会者位于其他时区也没有问题,大会网站的日程表上有一个“调整时区”的按钮,可以将日程表很方便地切换到参会者当前的时间。也正是因为这种国际化,所以主办方在会议网站上发布通知的时候,一般都这样写:“各位与会人员,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
  这场会议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充分发挥了网络技术灵活方便的特点。参会人员不用请假,无需申请差旅费用,“足不出户”便可以聆听世界各地Moodle专家的讲座,掌握网络教学方面最新的国际动态,也可以与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大会完全超越时空界限,专家和听众全程互动参与,如实时投票、文字聊天等,讲座之余可以回顾讲座录像,每场讲座完成5分钟之后,本场讲座的录像就已经可以在网上看到;可以与主讲嘉宾以及其他人在论坛进行讨论,可以查看讲座的PPT文件,可以浏览专家在平台中准备的示范课件,等等,一切都在会议网站的范围之内,而本次会议的网站本身就是建立在Moodle平台的基础之上,不禁让我们对Moodle平台的功能又多了一个让人惊喜的新认识。
  此次会议提供的个性化支持服务也是一大亮点。在会议期间,除了可以与会务组进行电话和电子邮件联系之外,大会还提供了Twitter、LinkedIn、Facebook、实时聊天工具、网上留言簿、论坛讨论区等多种沟通渠道,让参会人员可以随时联系到会务组,随时掌握大会的进展情况,跟踪自己最喜欢的讲座等等;在会议结束的时候,与会者还可以自行从大会网站下载本人参加会议的证书。
  与此前两次iMoot大会一样,今年的iMoot大会还是由Moodle的54家正式官方合作伙伴之一的澳大利亚Pukunui公司承办,该公司的负责人Shane Eliotte正是最早与Martin Dougiamas一起开发Moodle的创始人之一。值得一提的是,Pukunui公司2011年曾经在北京开放大学举办过一场关于Moodle的学术讲座,吸引了首都高校和企业的专业人士参与,并在北京开放大学成立Pukunui公司北京办事处(Pukunui Beijing Office),这标志着澳大利亚Moodle官方合作伙伴第一次落户中国内地。
  同时,此次大会的性价比也非常高:注册费仅为80澳元,相当于不到500元人民币,而且注册的用户名一年之内都有效,可以随时进入网站观看讲座录像,并与世界各地的同行交流。听说每年都有人虽然连一场实时的讲座都没有能够参加,但是仍然注册参加,目的只为了能够在一年之内细细观看所有的会议录像,直到下一年的iMoot再次举行。此举可以保证所有的参会者能持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将最新的平台功能有效地应用在教学之中。
  iMoot大会已经成为一场关于教育和技术深度融合的思想盛宴,世界各地的同行都借此学习和分享经验。但有些遗憾的是,从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无论是主讲嘉宾,还是参会人员,来自中国的屈指可数,我国虽然有一万多个机构采用Moodle,但参与本次iMoot大会的中国参会者只是北京开放大学的技术人员和部分教师。作者希望,在今后iMoot大会上能够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专家、教师和技术人员的身影,让我们加入国际网络教学发展的队伍,共同发展优质的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 iMoot. (2012). "iMoot 2012 Conference Information". Retrieved June 1, 2012, from http://2012.imoot.org/mod/book/view.php?id=31
其他文献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16年4月发布了2023教育统计预测。该中心自1964年开始持续发布教育统计预测报告,这是第42版。该报告分为6个部分,分别是中小学入学情况、中小学教师情况、高中毕业生情况、公立中小学教育支出情况、高等学历教育招生情况、高等教育学位授予情况。  报告对2023年前后的高等学历教育情况进行预测的依据是1998年前后到2011年前后的数据变化。报告预测的结论为(说明:括号中为1
將足球的元素与品牌经典的包款结合在一起,那就是LouisVuitton 2018足球世界杯系列单品,设计灵感源自1970年世界杯官方比赛用球。红蓝白相间的KEEPALL旅行袋由Epi皮革制成,是可以背起来的“世界杯”。
【摘 要】  为了更好地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央电大启动了校级课题“开放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包的研究与编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本研究以“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建筑材料”两门课程为例,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及数据分析,研究、分析了两门课程学习资源包建设过程中学习光盘的使用效果,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学习者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包开发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学习资源包;开放教育
都说世界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更加注重质量的时代。而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尤其是科研的强势导致教学的弱化,也成了许多国家大学共同的“纠结”。我国高校“重科研轻教学”似乎已成“顽症”,其代价当然是教学质量下降。有研究者把视线投向厄内斯特·博耶提出的“教学学术”——1990年,时任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的博耶在《学术水平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报告中扩充了“学术”的内涵,把传播知识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学术称为
欧洲数字化学习质量基金会(www.efquel.org)发起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质量项目,从今年5月8日起,不同专家先后就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质量展开讨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代表了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最新阶段,它允许学习者开放访问课程内容,免费学习在线课程。认证机构正在尝试接受学习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免费课程、参与实践所获得的学分,这些学分能用于获得学位。这也将成为一个转折点:学习完全免费的在线课程能从
澳大利亚政府近期关闭了两年制在线学徒项目(该项目的完成率能达到93%),引入的新项目将先前模式中的在线部分移除,要求学习者使用印刷教材,同时大幅减少了在线指导。澳大利亚电气工会对此表示严重抗议。  这一情况不仅出现在澳大利亚。英属哥伦比亚省的行业培训机构(Industry Training Authority,ITA,该机构是省政府拨款的授权机构)在2008年提出要扩张该省贸易行业灵活学习战略,当
有这样一位爸爸,只领养那些年老的动物,尽管知道它们活不了多久,他还依然坚持……  难词探意  1. viral /?va?r?l/ adj. 病毒的;病毒引起的  2. misconception /?m?sk?n?sep?n/ n. 误解;错觉  3. numerous /?nu?m?r?s/ adj. 许多的  When Steve Greig lost his beloved dog Wol
香港公开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UHK)是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第28届年会承办机构。在此次AAOU2014年会期间,本刊记者就所关心的话题采访了香港公开大学校长、AAOU现任主席黄玉山教授和香港公开大学大学研究中心总监、AAOU现任秘书长李锦昌博士,并将采访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以集合之力量因应亚洲远程教育新挑战  记者:黄校长作为A
【摘 要】 为小专业学生提供符合其特点的有效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一直是不断探索的课题。江苏开放大学在建设实践中,对学习支持服务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重构了小专业的学习模式,构建全程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组建课程教学团队进行“组班”教学,以远程视频课搭建“虚拟课堂”,赋予远程接待中心新的功能,并以成人高等教育注册入学试点项目的首批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新的支持服务模式的尝试,以探索更适合远程学习者的支持服
【摘 要】   对远程学习者特征的关注和模型的建立一直是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学习者的特征与需求已发生了悄然的变化。追踪这些变化并随之进行恰当的行动研究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不仅是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更是开放大学建设的需要。本研究对全国7所省级电大的英语专科114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新形势下远程学习者的特征和需求,在教学策略上做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