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数学课程对于人文、艺术设计等专业大学生的必要性正在逐渐成为高教领域的共识,不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多年来一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应该尊重听课对象的专业特点,以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态度来组织教学。
关键词:文科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097-01
为经管等专业的大学生开设高等数学课程,其必要性早已被廣泛接受[1~4],不过在人文、艺术设计、外语等专业领域中开展高等数学教育,外界一直有不少质疑的观点。北京理工大学很早就为人文、艺术、外语等专业设立了大学数学课程,这与学校“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方针有关,同时也是由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的所决定的。目前看来,这对强化这些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过受到传统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所限,国内文科高等数学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1 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三个问题
理想的教育方式是因材施教,比较务实的教育方式是按需施教,即根据听课对象的实际需求来组织教学。但国内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都谈不上是“因材”或者“按需”施教。目前国内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为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与数理统计三部分,这些内容作为面向文科专业学生的唯一一门大学数学课程来讲,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过于讲究理论体系的严密,这种方式很难让数学对文科专业学生产生吸引力,而且多年来不断有研究人员对数学知识的这种传授方式发出置疑[5]。
其次是内容宽度不够,对常见、常用的数学方法、观点覆盖不够全面,而且对数学方法、理论产生的背景、使用的环境也缺乏体现,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最后,与听课对象所学专业几乎没有衔接,这实际上是国内高校数学课程教学的通病,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击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高校和教师认为,学生在学专业课程时自然就会明白此前所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但问题是,如果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学生的数学基础是不是就可以打得更加牢固一些呢?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不够紧密,文科专业学生普遍对学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受到课时数量的限制,教师只能选择主要知识点来讲解,无法在课堂上展开讲解数学知识的背景和重要性,而本应该承担这项任务的教材或辅导材料也存在自身的缺陷。
2 国内外发展情况
对于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的发展,国内有不少学者做过探讨[2~3],普遍认为现有的教材不具有针对性,教学组织上存在简单、粗略等问题,教学方法上也缺乏针对文科学生的研究和探讨。部分教材的编者尝试过增加数学史、数学家的小故事等内容,但还是存在与数学理论部分割裂等问题,思想上不够连贯,而且缺乏对大量现实应用背景的介绍,难以让学生形成客观认识。
根据我们了解,国外曾经做过不少面向不同专业专门设计高等数学教材的探索。比如面向工程专业,教材会大量介绍数学理论的工程背景、应用环境和方法等;面向经管类专业,教材中给出的例子、习题都会完全融入富有专业特色的背景。这种教材设计方法,可以让学生立刻知道这些数学理论在本专业中的用处和重要性,而且由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很容易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
当然,教材的不足也可以依靠教师的课堂发挥来弥补。比如,在讲授高等数学课程的过程中,解释背景、讲解例题,都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这就要求高校数学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多掌握一些数学的实际应用场景。
总的来说,探索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提出适合学生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通过数学类课程扩展大学生知识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3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组织教学
针对近年来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正在尝试做一些努力,通过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取必要的数学知识,以人文、艺术、外语、法学等文科专业大学生更加熟悉的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填充,提出适合学生专业特色的、新颖的教学体系框架,并编辑出版有特色的讲义、教材。
首先是通过与各文科院系教师开展合作和交流,以帮助文科学生塑造科学理性的思想为原则,更好的理解认识学术问题、自然和社会现象为目的;放弃单纯的基础理论知识灌输,以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方式的培养为原则,有选择性的收集、整理不同数学分支的理论、应用案例等,对文科高等数学课程中原有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与数理统计内容进行筛选、补充,再将一些应用较广的数学知识补充进来。
其次,北京理工大学作为理工科院校,一直非常重视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并鼓励大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本专业实际问题相结合,尝试进行探索性研究。但对于文科专业学生,长期以来只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的程度,对于更深一步的利用数学课程推进素质教育,没有太多的思考和行动。我们在近年的授课过程中,尝试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进来,鼓励文科学生将数学与本专业或个人感兴趣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形成边学边用的环境,帮助他们树立用数学的思想认识世界的意识。
最后,改进文科高等数学教学,仅凭高校的支持、教师的主观设想和努力并不够,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及时的通过问卷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形成教学内容和方法修改、完善的良性循环。
长期以来,由于国内教育领域从高中开始就存在文理分科方式,导致人们对高校文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很多偏见,这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成长思路,同时也影响了文科专业学生自然科学素质的培养。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有助于改善国内大学文科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明儒.进一步关注和加强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6(1).
[2] 周明儒.关于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大学数学,2008(3).
[3] 王娟.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探讨[J].高等数学研究,2009(1).
[4] 张伟.浅谈文科高等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5).
[5] 林群.微积分快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
关键词:文科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097-01
为经管等专业的大学生开设高等数学课程,其必要性早已被廣泛接受[1~4],不过在人文、艺术设计、外语等专业领域中开展高等数学教育,外界一直有不少质疑的观点。北京理工大学很早就为人文、艺术、外语等专业设立了大学数学课程,这与学校“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方针有关,同时也是由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的所决定的。目前看来,这对强化这些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过受到传统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所限,国内文科高等数学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1 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三个问题
理想的教育方式是因材施教,比较务实的教育方式是按需施教,即根据听课对象的实际需求来组织教学。但国内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都谈不上是“因材”或者“按需”施教。目前国内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为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与数理统计三部分,这些内容作为面向文科专业学生的唯一一门大学数学课程来讲,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过于讲究理论体系的严密,这种方式很难让数学对文科专业学生产生吸引力,而且多年来不断有研究人员对数学知识的这种传授方式发出置疑[5]。
其次是内容宽度不够,对常见、常用的数学方法、观点覆盖不够全面,而且对数学方法、理论产生的背景、使用的环境也缺乏体现,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最后,与听课对象所学专业几乎没有衔接,这实际上是国内高校数学课程教学的通病,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击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高校和教师认为,学生在学专业课程时自然就会明白此前所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但问题是,如果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学生的数学基础是不是就可以打得更加牢固一些呢?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不够紧密,文科专业学生普遍对学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受到课时数量的限制,教师只能选择主要知识点来讲解,无法在课堂上展开讲解数学知识的背景和重要性,而本应该承担这项任务的教材或辅导材料也存在自身的缺陷。
2 国内外发展情况
对于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的发展,国内有不少学者做过探讨[2~3],普遍认为现有的教材不具有针对性,教学组织上存在简单、粗略等问题,教学方法上也缺乏针对文科学生的研究和探讨。部分教材的编者尝试过增加数学史、数学家的小故事等内容,但还是存在与数学理论部分割裂等问题,思想上不够连贯,而且缺乏对大量现实应用背景的介绍,难以让学生形成客观认识。
根据我们了解,国外曾经做过不少面向不同专业专门设计高等数学教材的探索。比如面向工程专业,教材会大量介绍数学理论的工程背景、应用环境和方法等;面向经管类专业,教材中给出的例子、习题都会完全融入富有专业特色的背景。这种教材设计方法,可以让学生立刻知道这些数学理论在本专业中的用处和重要性,而且由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很容易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
当然,教材的不足也可以依靠教师的课堂发挥来弥补。比如,在讲授高等数学课程的过程中,解释背景、讲解例题,都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这就要求高校数学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多掌握一些数学的实际应用场景。
总的来说,探索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提出适合学生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通过数学类课程扩展大学生知识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3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组织教学
针对近年来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正在尝试做一些努力,通过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取必要的数学知识,以人文、艺术、外语、法学等文科专业大学生更加熟悉的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填充,提出适合学生专业特色的、新颖的教学体系框架,并编辑出版有特色的讲义、教材。
首先是通过与各文科院系教师开展合作和交流,以帮助文科学生塑造科学理性的思想为原则,更好的理解认识学术问题、自然和社会现象为目的;放弃单纯的基础理论知识灌输,以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方式的培养为原则,有选择性的收集、整理不同数学分支的理论、应用案例等,对文科高等数学课程中原有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与数理统计内容进行筛选、补充,再将一些应用较广的数学知识补充进来。
其次,北京理工大学作为理工科院校,一直非常重视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并鼓励大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本专业实际问题相结合,尝试进行探索性研究。但对于文科专业学生,长期以来只停留在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的程度,对于更深一步的利用数学课程推进素质教育,没有太多的思考和行动。我们在近年的授课过程中,尝试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进来,鼓励文科学生将数学与本专业或个人感兴趣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形成边学边用的环境,帮助他们树立用数学的思想认识世界的意识。
最后,改进文科高等数学教学,仅凭高校的支持、教师的主观设想和努力并不够,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及时的通过问卷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形成教学内容和方法修改、完善的良性循环。
长期以来,由于国内教育领域从高中开始就存在文理分科方式,导致人们对高校文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很多偏见,这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成长思路,同时也影响了文科专业学生自然科学素质的培养。如果我们能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有助于改善国内大学文科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明儒.进一步关注和加强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6(1).
[2] 周明儒.关于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大学数学,2008(3).
[3] 王娟.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探讨[J].高等数学研究,2009(1).
[4] 张伟.浅谈文科高等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5).
[5] 林群.微积分快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