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对接 奥迪Q3 vs. 宝马X1

来源 :汽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_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席卷全球的SUV风潮是阶段性的,上世纪90年代的SUV都是实用主义的,大约从十年前开始流行的豪华SUV代表的是奢侈主义,从美国市场辐射至全世界,即便是屡遭金融危机的打击也能在新兴市场找到增长点。说到新兴市场就不能不着重说说中国,最近这几年的中国市场竟成为了SUV的狂欢节,外国品牌和自主品牌各显神通,大大小小的各类SUV铺天盖地。哪个厂家的产品线里要是没有一两款SUV是不是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呢?
  德国豪华品牌做SUV的路线也不尽相同,其中奔驰比较特殊,它拥有雄厚的卡车制造基础,所以越野车的底子非常扎实,进入到SUV时代也是驾轻就熟。我们发现奔驰的SUV产品线从紧凑型、中型到全尺寸,只有尺寸的差别,却没有那些天马行空的跨界,这算是一种老牌子的坚守与矜持吧。
  奥迪和宝马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它们过去几十年一直专注于豪华轿车和运动车,投身SUV领域完全就是市场导向。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就提供什么产品。于是我们看到奥迪和宝马最近几乎前后脚地推出了Q3和X1,而且X1已经率先上市并导入华晨宝马国产,Q3即将上市,国产计划也已有时间表。这是英雄所见略同也好,是亦步亦趋针锋相对也罢,反正在我看来,所有细分市场都该出现这样的精确对接,吃独食的行为是可耻的。
  尺寸接近,定位却有细微差别
  这两款车看上去差不多大,只是宝马X1显得稍微瘦长一点,对照实际的尺寸参数也验证了视觉印象:奥迪Q3的长宽高分别是4385/1831/1608mm,比起宝马X1的4469/1798/1583mm来确实要粗壮一些。这也正好说明了它们虽同属紧凑型SUV,而产品定位却有着细微的差别。
  先说已经上市的宝马X1吧,看外形它有点像1系的跨界版,看内饰它又更像老款3系,甚至于它的轴距和老款3系一模一样都是2760mm。若是拿X1和X3比,后者的长宽高及轴距都要大了一小圈,但X3要算到中型SUV的阵营也比较勉强,所以为了避免“同门相残”,也是为了找到最贴近市场需求的对接点, X1的产品特性与多数紧凑型SUV相比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由略显瘦长的外廓尺寸及较长的轴距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X1的后排腿部空间和行李箱空间都非常宽裕,坐姿很低,带来更充足的头部空间——我开着它的感觉就像旅行车。
  奥迪Q3几乎就是小一号的Q5,而Q5呢,小一号的Q7?奥迪的产品策略既简单又实惠,消费者也不用费脑子选了,根据尺寸和价格各取所需即可。和同级别对手相比,Q3的尺寸有点过于娇小,其轴距只有2603mm。不过这样才好主动和Q5拉开距离,因为奥迪面对和宝马一样的问题,当产品线过于密集时,在考虑如何与对手竞争之前首先要避免和自己竞争。Q3的产品定位很直白:基本可以视为换了一副模样的大众Tiguan(不是国产的途观)。
  从内部空间来看,Q3明显没有X1宽敞,但它的坐姿和视野更符合SUV的标准,虽然尺寸紧凑,但车内的舒适度、内饰的精致度却依旧秉承豪华SUV的一贯品质。所以我们可以给Q3贴上“小而精”的标签,在紧凑型SUV里也是独树一帜。
  性能出色,更加偏向轿车感觉
  光凭看可不够,这两辆车摆在面前都让人忍不住有了亲自开一开的欲望。虽说Q3没有了奥迪赖以扬名立万的托森差速器,继续顶着quattro的名头有点底气不足,但即便是Tiguan的底子也依然可以算作一部有真材实料的SUV。这次试车我们没有安排越野的项目,但国产的和进口的Tiguan我都领教过,相信Q3的表现也不会令人失望。
  在公路上Q3更不是等闲之辈,它的底盘和动力系统的搭配让人感觉很惬意,没有什么突出的棱角,就是一种轻松自在的舒服。奥迪的SUV 都是这种感觉,Q3确实是同尺寸车型中鹤立鸡群的精品。它的尾标是奥迪最新的样式:40TFSI,看不出来它的发动机是2.0升排量,却能看出它155kW和300Nm的实力。据说用一个比较高智商的算法可以知道它能用7秒多加速破百——厂家提供的数据是6.9秒,而我们在公路上实测的成绩是7.84秒,四百米冲刺的成绩是16.05秒,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性能表现。
  奥迪还有个法宝就是玩高科技,像驾驶模式选择系统就属于比较有意思的一项装备。这套系统包括了动态、高效、舒适和自动四种模式,可以让驾驶者更充分地享受到驾驶的乐趣,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只考虑如何省油。这些高科技的玩意不见得经常去摆弄,但确实可以提升档次,至少心理的满足是有了。
  坐进宝马X1的驾驶座会立刻忘掉它的SUV身份,前面已经说过了,这样的坐姿就像开着一辆旅行车。那么就把它当做旅行车吧,反正它就是宝马,一上手就是那种干脆利落的感觉。多了个四驱系统,估计它也不打算去玩什么越野,这项武器更乐意发挥的舞台是湿滑路面。早就知道宝马的SUV都不是真正的SUV,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在市场法则面前,谁又会在乎什么是真正的SUV。
  已经国产的X1有三个动力级别:装备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18i、装备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的20i和28i。其中28i的动力调校达到了180kW和350Nm,它要出场的话奥迪的什么40TFSI就成浮云了,所以这次X1很有风度地派出了低调校版本20i,它的最大功率和扭矩输出分别是135kW/5000-6250rpm和270Nm/1250-4500rpm。
  说谦虚也只是相对的,这款20i的破百成绩也只要8.23秒,配合8速自动变速器,无论是提速时的挡位衔接还是中途深踩油门后的降挡反应都无可挑剔。得益于此,其0-400米加速测试的成绩只比Q3落后了0.1秒,很有后劲。除了动力性能之外,X1还坚守着宝马最根本的操控风格,不管它算作什么车型,追求的都是相同的感觉。
  总结:竞争在继续
  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奥迪和宝马都在不断突破下限,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已经诞生,相信消费者一定会买账。据说奔驰很快也会拍马杀到,名字叫GLA?
  从目前的态势看,宝马X1的对接更为稳准狠,率先投入国产的价格很有诱惑力,入门的18i只有28.2万元。进口的奥迪Q3产品过于单一,它真正的攻势还要等到国产之后。
  虽然从字面上看Q3之后奥迪还有下探的余地,但我不相信将来还会有Q2、Q1,豪华SUV的消费者终归还是需要一定的车内空间,如果没有了实用性还怎么叫SUV呢?当然,Q3本身确实还可以降低门槛:装上一台1.4T就可以杀入30万以内兴风作浪。
其他文献
一套米其林的轮胎装在赛纳上,法国车原来也可以是讲究舒适性的,尽管是一套入门级的舒适性轮胎,但在试用的这段时间里感受仍然颇多。    依依不舍地换下了已经使用了五年的固特异EAGLE F1轮胎,在装上米其林ENERGY XM2测试轮胎时,我甚至还心怀忐忑地对它的性能提出了质疑。换胎那天,好朋友一个劲地给我说米其林轮胎的优势,胎软、安静、舒适性好、刹车距离短……不一而足。直到换好轮胎,让赛纳下地“走两
从香格里拉沿滇藏线北上,到达芒康与川藏线会合,再沿川藏南线一路向西直奔拉萨,这就是我参加路虎“发现无止镜,中国最美24小时”车队的行车路线。  香格里拉、梅里雪山、上下盐井,滇藏线承载着茶马古道遗留的丰富想象;东达山、然乌湖、通麦天险、林芝,则是走过川藏线的人们刻在心里的永久地标。  滇藏川藏,承载着众多修路者甚至生命的代价,却依然被大自然不时拿来玩耍一番。每年都在修的路,大部分路况甚至可以测试法
[荷蘭]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
苏联的血脉  “苏联”二字,已如悠悠流水一去不返,但它的影响依旧还在,笼统如我国的制造工艺与标准,具体如各种飞机坦克步枪大炮。武器的暴力令人骤感冰冷,对付这种冰冷就要用更冰冷的家伙,至少外表是这样。同样来自前苏联的一款车能给你安全,只是近千万人民币的售价可能带给你的惊吓不亚于那些武器。  这款车说起来也有一定的历史了,甚至还可以和列宁联系起来。俄国当时规模最大的罗索(RUSSO)汽车厂制造的Rus
上市时间:2012年秋季(欧洲)  基本售价:2.4万英镑(约合24万人民币)  我妈不懂车,她不认识宝马,但她认得奔驰,可我带她到现款A级跟前,她却说:“这不是你同学那车吗?”事实上我那个同学开飞度。  奔驰在业界一直引领风尚,可在A级车上,却走错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奔驰曾带着一款概念车来到中国,希望这款车能在中国打开市场,那款概念车应该与A级车的研发密切相关。奔驰的设计师以为把车设计成实用
编者按:北京车展已经过去有一阵了,但是中国大大小小的各种车展仍然一直在此起彼伏地举办着,车展的内容和服务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单就北京车展本身,举办这么多年来也是不停地在变化,这些变化从一个外国人眼中表现得或许更为客观  我到中国举办的车展进行采访已经有14年了。北京车展、上海车展、广州车展我都参加,因为我认为中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造就了不同特色的汽车市场。中国政府在汽车产业重组时,将任务分
本人虽然没有文化,或者说不怎么有文化,但我起码知道这个意大利语的基本读音(Bolgheri),它的确应该音译成“宝格利”,当然,也许是怕和某知名珠宝品牌重名吧!  Bolgheri确实是个“小”镇,被包围在托斯卡纳南部的大葡萄园中,小镇里的很多建筑的历史都要追溯到几百年前,风格多为巴洛克式。不过这地方吸引我的还是葡萄酒,意大利目前单瓶零售过万元人民币的红酒并不算多,这里酒庄出产的酒算一个。  言归
跨界车,现在已经司空见惯,市场上主流的20万元级别SUV无不在经营跨界的概念,而较早提出跨界理念的确是三菱。2001年推出的第一代欧蓝德(Outlander)是三菱汽车第一款采用轿车底盘形式生产的SUV,沿用了Lancer(蓝瑟)轿车的平台,吸引了既钟爱户外活动,同时又追求轿车般舒适性能的汽车爱好者们的眼球,在2004年北京吉普还国产了改进后的第一代欧蓝德,后因为种种原因停产。2005年第二代欧蓝
最近受某个好吃但不懒做朋友的影响,比较关注厨艺。又忌惮于最近的发福趋势,所以想做到只做,不吃。很多事我们都可以群策群力,比如做菜这个事儿,做之前大家可以出主意,提建议,但到了真正执行的时候必须是一个人掌勺,主料、辅料,时间、火候要的风格要统一。而不能你过来加把盐,我过去放勺糖,爱吃辣的人不容分说就往锅里倒灯笼椒酱,这样做出来的菜就真得用“五味杂陈”来形容了。  跑题了吧?此次东风邀请我们试驾的是一
25年,恍惚如弹指一挥间。四分之一个世纪,对于一个人来说,记忆中留下最多的恐怕是唏嘘和感慨。当一项技术拥有了25年的生命,它是不是也想说些什么呢?    也就在大约25年前的时候,当我还拿着积木努力地摆出一个汽车造型的时候,BMW推出了它的首款全轮驱动车型。我想说的重点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自己当时作为一个无知孩子的一些纯真想法。  那个时候能见到轿车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我还是个乡下孩子。对汽车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