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席卷全球的SUV风潮是阶段性的,上世纪90年代的SUV都是实用主义的,大约从十年前开始流行的豪华SUV代表的是奢侈主义,从美国市场辐射至全世界,即便是屡遭金融危机的打击也能在新兴市场找到增长点。说到新兴市场就不能不着重说说中国,最近这几年的中国市场竟成为了SUV的狂欢节,外国品牌和自主品牌各显神通,大大小小的各类SUV铺天盖地。哪个厂家的产品线里要是没有一两款SUV是不是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呢?
德国豪华品牌做SUV的路线也不尽相同,其中奔驰比较特殊,它拥有雄厚的卡车制造基础,所以越野车的底子非常扎实,进入到SUV时代也是驾轻就熟。我们发现奔驰的SUV产品线从紧凑型、中型到全尺寸,只有尺寸的差别,却没有那些天马行空的跨界,这算是一种老牌子的坚守与矜持吧。
奥迪和宝马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它们过去几十年一直专注于豪华轿车和运动车,投身SUV领域完全就是市场导向。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就提供什么产品。于是我们看到奥迪和宝马最近几乎前后脚地推出了Q3和X1,而且X1已经率先上市并导入华晨宝马国产,Q3即将上市,国产计划也已有时间表。这是英雄所见略同也好,是亦步亦趋针锋相对也罢,反正在我看来,所有细分市场都该出现这样的精确对接,吃独食的行为是可耻的。
尺寸接近,定位却有细微差别
这两款车看上去差不多大,只是宝马X1显得稍微瘦长一点,对照实际的尺寸参数也验证了视觉印象:奥迪Q3的长宽高分别是4385/1831/1608mm,比起宝马X1的4469/1798/1583mm来确实要粗壮一些。这也正好说明了它们虽同属紧凑型SUV,而产品定位却有着细微的差别。
先说已经上市的宝马X1吧,看外形它有点像1系的跨界版,看内饰它又更像老款3系,甚至于它的轴距和老款3系一模一样都是2760mm。若是拿X1和X3比,后者的长宽高及轴距都要大了一小圈,但X3要算到中型SUV的阵营也比较勉强,所以为了避免“同门相残”,也是为了找到最贴近市场需求的对接点, X1的产品特性与多数紧凑型SUV相比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由略显瘦长的外廓尺寸及较长的轴距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X1的后排腿部空间和行李箱空间都非常宽裕,坐姿很低,带来更充足的头部空间——我开着它的感觉就像旅行车。
奥迪Q3几乎就是小一号的Q5,而Q5呢,小一号的Q7?奥迪的产品策略既简单又实惠,消费者也不用费脑子选了,根据尺寸和价格各取所需即可。和同级别对手相比,Q3的尺寸有点过于娇小,其轴距只有2603mm。不过这样才好主动和Q5拉开距离,因为奥迪面对和宝马一样的问题,当产品线过于密集时,在考虑如何与对手竞争之前首先要避免和自己竞争。Q3的产品定位很直白:基本可以视为换了一副模样的大众Tiguan(不是国产的途观)。
从内部空间来看,Q3明显没有X1宽敞,但它的坐姿和视野更符合SUV的标准,虽然尺寸紧凑,但车内的舒适度、内饰的精致度却依旧秉承豪华SUV的一贯品质。所以我们可以给Q3贴上“小而精”的标签,在紧凑型SUV里也是独树一帜。
性能出色,更加偏向轿车感觉
光凭看可不够,这两辆车摆在面前都让人忍不住有了亲自开一开的欲望。虽说Q3没有了奥迪赖以扬名立万的托森差速器,继续顶着quattro的名头有点底气不足,但即便是Tiguan的底子也依然可以算作一部有真材实料的SUV。这次试车我们没有安排越野的项目,但国产的和进口的Tiguan我都领教过,相信Q3的表现也不会令人失望。
在公路上Q3更不是等闲之辈,它的底盘和动力系统的搭配让人感觉很惬意,没有什么突出的棱角,就是一种轻松自在的舒服。奥迪的SUV 都是这种感觉,Q3确实是同尺寸车型中鹤立鸡群的精品。它的尾标是奥迪最新的样式:40TFSI,看不出来它的发动机是2.0升排量,却能看出它155kW和300Nm的实力。据说用一个比较高智商的算法可以知道它能用7秒多加速破百——厂家提供的数据是6.9秒,而我们在公路上实测的成绩是7.84秒,四百米冲刺的成绩是16.05秒,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性能表现。
奥迪还有个法宝就是玩高科技,像驾驶模式选择系统就属于比较有意思的一项装备。这套系统包括了动态、高效、舒适和自动四种模式,可以让驾驶者更充分地享受到驾驶的乐趣,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只考虑如何省油。这些高科技的玩意不见得经常去摆弄,但确实可以提升档次,至少心理的满足是有了。
坐进宝马X1的驾驶座会立刻忘掉它的SUV身份,前面已经说过了,这样的坐姿就像开着一辆旅行车。那么就把它当做旅行车吧,反正它就是宝马,一上手就是那种干脆利落的感觉。多了个四驱系统,估计它也不打算去玩什么越野,这项武器更乐意发挥的舞台是湿滑路面。早就知道宝马的SUV都不是真正的SUV,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在市场法则面前,谁又会在乎什么是真正的SUV。
已经国产的X1有三个动力级别:装备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18i、装备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的20i和28i。其中28i的动力调校达到了180kW和350Nm,它要出场的话奥迪的什么40TFSI就成浮云了,所以这次X1很有风度地派出了低调校版本20i,它的最大功率和扭矩输出分别是135kW/5000-6250rpm和270Nm/1250-4500rpm。
说谦虚也只是相对的,这款20i的破百成绩也只要8.23秒,配合8速自动变速器,无论是提速时的挡位衔接还是中途深踩油门后的降挡反应都无可挑剔。得益于此,其0-400米加速测试的成绩只比Q3落后了0.1秒,很有后劲。除了动力性能之外,X1还坚守着宝马最根本的操控风格,不管它算作什么车型,追求的都是相同的感觉。
总结:竞争在继续
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奥迪和宝马都在不断突破下限,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已经诞生,相信消费者一定会买账。据说奔驰很快也会拍马杀到,名字叫GLA?
从目前的态势看,宝马X1的对接更为稳准狠,率先投入国产的价格很有诱惑力,入门的18i只有28.2万元。进口的奥迪Q3产品过于单一,它真正的攻势还要等到国产之后。
虽然从字面上看Q3之后奥迪还有下探的余地,但我不相信将来还会有Q2、Q1,豪华SUV的消费者终归还是需要一定的车内空间,如果没有了实用性还怎么叫SUV呢?当然,Q3本身确实还可以降低门槛:装上一台1.4T就可以杀入30万以内兴风作浪。
德国豪华品牌做SUV的路线也不尽相同,其中奔驰比较特殊,它拥有雄厚的卡车制造基础,所以越野车的底子非常扎实,进入到SUV时代也是驾轻就熟。我们发现奔驰的SUV产品线从紧凑型、中型到全尺寸,只有尺寸的差别,却没有那些天马行空的跨界,这算是一种老牌子的坚守与矜持吧。
奥迪和宝马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它们过去几十年一直专注于豪华轿车和运动车,投身SUV领域完全就是市场导向。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就提供什么产品。于是我们看到奥迪和宝马最近几乎前后脚地推出了Q3和X1,而且X1已经率先上市并导入华晨宝马国产,Q3即将上市,国产计划也已有时间表。这是英雄所见略同也好,是亦步亦趋针锋相对也罢,反正在我看来,所有细分市场都该出现这样的精确对接,吃独食的行为是可耻的。
尺寸接近,定位却有细微差别
这两款车看上去差不多大,只是宝马X1显得稍微瘦长一点,对照实际的尺寸参数也验证了视觉印象:奥迪Q3的长宽高分别是4385/1831/1608mm,比起宝马X1的4469/1798/1583mm来确实要粗壮一些。这也正好说明了它们虽同属紧凑型SUV,而产品定位却有着细微的差别。
先说已经上市的宝马X1吧,看外形它有点像1系的跨界版,看内饰它又更像老款3系,甚至于它的轴距和老款3系一模一样都是2760mm。若是拿X1和X3比,后者的长宽高及轴距都要大了一小圈,但X3要算到中型SUV的阵营也比较勉强,所以为了避免“同门相残”,也是为了找到最贴近市场需求的对接点, X1的产品特性与多数紧凑型SUV相比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由略显瘦长的外廓尺寸及较长的轴距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X1的后排腿部空间和行李箱空间都非常宽裕,坐姿很低,带来更充足的头部空间——我开着它的感觉就像旅行车。
奥迪Q3几乎就是小一号的Q5,而Q5呢,小一号的Q7?奥迪的产品策略既简单又实惠,消费者也不用费脑子选了,根据尺寸和价格各取所需即可。和同级别对手相比,Q3的尺寸有点过于娇小,其轴距只有2603mm。不过这样才好主动和Q5拉开距离,因为奥迪面对和宝马一样的问题,当产品线过于密集时,在考虑如何与对手竞争之前首先要避免和自己竞争。Q3的产品定位很直白:基本可以视为换了一副模样的大众Tiguan(不是国产的途观)。
从内部空间来看,Q3明显没有X1宽敞,但它的坐姿和视野更符合SUV的标准,虽然尺寸紧凑,但车内的舒适度、内饰的精致度却依旧秉承豪华SUV的一贯品质。所以我们可以给Q3贴上“小而精”的标签,在紧凑型SUV里也是独树一帜。
性能出色,更加偏向轿车感觉
光凭看可不够,这两辆车摆在面前都让人忍不住有了亲自开一开的欲望。虽说Q3没有了奥迪赖以扬名立万的托森差速器,继续顶着quattro的名头有点底气不足,但即便是Tiguan的底子也依然可以算作一部有真材实料的SUV。这次试车我们没有安排越野的项目,但国产的和进口的Tiguan我都领教过,相信Q3的表现也不会令人失望。
在公路上Q3更不是等闲之辈,它的底盘和动力系统的搭配让人感觉很惬意,没有什么突出的棱角,就是一种轻松自在的舒服。奥迪的SUV 都是这种感觉,Q3确实是同尺寸车型中鹤立鸡群的精品。它的尾标是奥迪最新的样式:40TFSI,看不出来它的发动机是2.0升排量,却能看出它155kW和300Nm的实力。据说用一个比较高智商的算法可以知道它能用7秒多加速破百——厂家提供的数据是6.9秒,而我们在公路上实测的成绩是7.84秒,四百米冲刺的成绩是16.05秒,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性能表现。
奥迪还有个法宝就是玩高科技,像驾驶模式选择系统就属于比较有意思的一项装备。这套系统包括了动态、高效、舒适和自动四种模式,可以让驾驶者更充分地享受到驾驶的乐趣,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只考虑如何省油。这些高科技的玩意不见得经常去摆弄,但确实可以提升档次,至少心理的满足是有了。
坐进宝马X1的驾驶座会立刻忘掉它的SUV身份,前面已经说过了,这样的坐姿就像开着一辆旅行车。那么就把它当做旅行车吧,反正它就是宝马,一上手就是那种干脆利落的感觉。多了个四驱系统,估计它也不打算去玩什么越野,这项武器更乐意发挥的舞台是湿滑路面。早就知道宝马的SUV都不是真正的SUV,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在市场法则面前,谁又会在乎什么是真正的SUV。
已经国产的X1有三个动力级别:装备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18i、装备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的20i和28i。其中28i的动力调校达到了180kW和350Nm,它要出场的话奥迪的什么40TFSI就成浮云了,所以这次X1很有风度地派出了低调校版本20i,它的最大功率和扭矩输出分别是135kW/5000-6250rpm和270Nm/1250-4500rpm。
说谦虚也只是相对的,这款20i的破百成绩也只要8.23秒,配合8速自动变速器,无论是提速时的挡位衔接还是中途深踩油门后的降挡反应都无可挑剔。得益于此,其0-400米加速测试的成绩只比Q3落后了0.1秒,很有后劲。除了动力性能之外,X1还坚守着宝马最根本的操控风格,不管它算作什么车型,追求的都是相同的感觉。
总结:竞争在继续
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奥迪和宝马都在不断突破下限,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已经诞生,相信消费者一定会买账。据说奔驰很快也会拍马杀到,名字叫GLA?
从目前的态势看,宝马X1的对接更为稳准狠,率先投入国产的价格很有诱惑力,入门的18i只有28.2万元。进口的奥迪Q3产品过于单一,它真正的攻势还要等到国产之后。
虽然从字面上看Q3之后奥迪还有下探的余地,但我不相信将来还会有Q2、Q1,豪华SUV的消费者终归还是需要一定的车内空间,如果没有了实用性还怎么叫SUV呢?当然,Q3本身确实还可以降低门槛:装上一台1.4T就可以杀入30万以内兴风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