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饴糖的制作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i900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糠饼饴糖
  1 润料 将碾细的米糠掺水16%~18%,和匀,用手捏时刚好成球而不结巴为宜。润料后米糠含水分28%~30%左右。
  2 蒸糠 敞开口蒸40min,到糠粉发黏时,撬动一次盖甑口蒸20min,温度达103℃~104℃时即行起锅,蒸时火越大越好。
  3 掺麦芽浆 每50kg用大麦4kg发芽,约11.5kg左右磨成浆,出甑后的糠粉温度达85℃时,下麦芽浆,拌匀后下缸发酵。下麦芽浆的温度,天热时75℃~85℃,天冷时85℃~90℃。掺过麦芽浆的糠粉温度要下降到55%时下缸发酵。
  4 掺水 下缸发酵4h后,糠面呈现糖色,发亮且带甜味,即掺水200%。放头浆后再掺沸水150%,第三次掺温水80%,并在糠面上洒麦芽浆水2~2.5kg。
  5 放浆 掺水2h后,糟末全部上浮时,即行放浆。如糟末尚未全部上浮,可适当延长时间。
  6 熬糖 开始煮时火力要猛,到撬糖棍上的糖水成大滴时,改用小火熬,熬至糖水能粘住糖棍时即可起锅。
  二、玉米芯饴糖
  1 配料 干玉米芯30kg,大麦6kg,麸皮或谷糠10kg,可制出饴糖15kg。
  2 制法 先将玉米芯碾成豆粒般大小的碎屑,用清水浸泡1h后,上笼屉蒸。在锅内的蒸篦上,先铺满玉米芯屑,顶端盖层麸皮,约蒸20min后,向芯屑和麸皮内拌入凉水5kg,搅和均匀,再继续蒸40min,再一次拌入凉水5kg,以借凉水产生更多的蒸气而使芯屑内的淀粉糊化。共蒸过1h,芯屑就可软化蒸透。停火出锅稍晾一会儿,即拌入浸制淋好的麦芽浆(浸好麦芽后,掺入15kg水磨成白浆),填入淋缸,行火4h,即可发酵转化成糖液。然后淋出糖水,入锅熬成稀糊,即成饴糖。
  三、玉米秸饴糖
  选择新鲜纯绿色的玉米秸,截取下端五节以内的秸秆(含糖较多)。
  1 配料 绿玉米秸55kg,大麦11,5kg(浸制成麦芽),麸皮或谷糠、高粱壳10kg,可制饴糖35kg。
  2 制法 先将玉米秸秆铡成3,33cm长的小段,上碾碾碎后,拌和麸皮或谷糠,放入笼屉中蒸约30min,使秸皮和秆心完全软化,如软化程度还不够,可加入10kg的凉水,以利用蒸汽焖透秸秆,蒸透后稍晾一下,使温度降到60℃~65℃,即均匀地拌入预先浸好的碎麦芽,填入瓮中,注入约75℃的温水25kg,使之发酵。经过一昼夜,糖分就绝大部分溶解于水里。再用滤布过滤后,用锅加热熬煮呈稀糊状,就成为40℃左右的饴糖。
其他文献
给出了故障检测与诊断算法(FDI)的故障检测覆盖率、漏报率及操纵面故障下控制律重构的成功率的定义;提出了建立在FDI和重构基础上的自修复飞控系统的故障监控覆盖率的估计方法。以某型
对联是集装饰美和意境美于一体的文苑奇葩,烹调联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刺激着人们的味蕾,以烹调为主要内容的对联,经人们巧妙构思精心“烹调”之后,别有一番滋味。以下几幅烹调联最有趣味。  烹调五味供甘者;掇拾群芳补太和。  这是一副有名的烹调对联。甘者,指美味佳肴;太和,指人体元气。短短14个字,道及烹调的理论(五味调和)、材料(群芳)和效果(补太和)。言简意赅,可见其表现力之强。  治若烹鲜唯庄子
鲤与孔子  《诗经》(《史记》载为孔子删定):“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可证明周初至春秋中叶,国人识鱼,认鲤为冠。那时,鲁、宋、秦人在黄河边思考,鲤跃龙门的神奇化入他们的精神疆域,鲤辄吉化,身价增值;供以炊爨,则成熬品。有云:“伊洛鲤鲂,贵如牛羊。”即指黄河水脉的伊水和洛水之鲤,价格高昂。食鲤要舍出比买大畜还多的资本,平庶凡黎实难享受。  之后,孔子就在黄河边思鲤,便有了得子要如鲤,能向龙门报到的情
多吃菜少吃饭,主要是医生对糖尿病患者建议的饮食方式。米饭以及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摄入人体后容易被肠道吸收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减退或丧失,这些葡萄糖无法被分解利用,导致血糖升高,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多吃菜少吃饭的饮食理念慢慢被大众接受,但却衍化出两种极端:一是只吃菜,不吃饭;二是吃了油腻食物后不吃饭。   只吃菜不吃饭在爱美人士
人人都知道喝酒过量不好,请做做下面9道问答题,看看醉酒到底有哪些危害。  为啥老往厕所跑  肾:酒精进入人体后,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产生。身体缺乏该激素后,肾脏对水分的重新吸收就会减少,所以饮酒者会老往厕所跑。身体水分大量流失后,体液的电解质平衡被打破,恶心、眩晕、头痛等症状就会相继出现。如果已经患了肾病,并且无限制地大量喝啤酒,会使尿酸沉积,导致肾小管阻塞,造成肾脏衰竭。   男人乳房也能喝大  
镇江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三千多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饮食文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流传数百年的“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这一镇江“三怪”饮食民谚,已成为古城镇江充满神奇和魅力的“城市名片”。肴肉为何不当菜?香醋为何摆不坏7面锅里为何煮锅盖?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究其中原委,现略加叙述,以助雅兴。  一怪:肴肉不当菜  肴肉,是用猪之前蹄入适量盐和硝腌渍烹制而成的菜肴,大江南北许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