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才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enw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教师为培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通过对语文教學如何才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分析,以期为语文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下,人们对语文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为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就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文学世界,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并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一直是十分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在学生课前阅读的基础上,要充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对这些课程自己完成阅读。当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僻字或者一些难题进行处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保证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就要合理进行课前预习,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留足阅读时间,同时还能实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

二、创设合理的情境


  情境教学一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合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爱好与阅读基础的综合了解,只有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也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要通过对多种教学工具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创设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情境,一般情况下校园内或者多媒体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情境营造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法创设合理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在情境学习中能够逐渐融入文章的意境中,并跟着作者提供的线索进行思考与探索,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够丰富学生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阅读质量与效率。在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下,学生能够有效挖掘文章的内涵,并提高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内涵与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出发去认识问题与理解问题,并在阅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提高对文章的感悟。同时,也要让学生在阅读前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历史背景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阅读为的是心灵的完善和内心的丰富,阅读不能止步于固态的积累,必须走向“越读”,即超越,跨越自我的阅读。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有时并不在一个单元,但却有着某种内在联系,可以根据教学的相关需要,进行阅读素材的内容整合,在互为选用的基础上促进互文阅读的开展实施策略。

四、加强积累


  积累是提升阅读的重要手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句话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遇到的优美语句等进行摘录,并且将摘录好的语句等进行经常性翻阅。学生通过积累能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不断丰富自身的文献素养。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些优美或者寓意深刻语句的摘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学生积累到一定层次后,不敢说出口成章,但顺利地完成写作还是能做到的。因此教师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增强学生的语感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要学会交流、懂得交流,也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才能实现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才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从语言入手,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讲述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合理控制课堂时间,适当增加阅读时间,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在刚开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这时教师以领读的方式进行,但教师也不能一味地领读,让学生逐渐自己去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发音等进行纠正,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与阅读能力。同时在朗读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专心,只有专心才能了解文章的内涵,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初衷。

六、教学案例


  教师在进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前,要让学生进行预习,预习的内容是通读全文,并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等进行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节课。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问学生认不认识鲁迅先生?学生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认识”。这时教师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学生们这时就会进行讨论与交流。等学生们交流完之后,教师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帮助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情境为:让学生找到鲁迅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迅先生如果站在我们面前,大家会对他说些什么。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并让学生大声朗读。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七、结语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良好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创设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加强积累与增强学生的语感等多种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筠.解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汉字文化,2018(15).
  [2]孙彩莲.试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汉字文化,2018(17).
  [3]洪柳.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 学周刊,2017(3).
  [4]杨富年.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9(14).
  [5]吴彩焕.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
  [6]张秀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
  [7]艾永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
  作者简介:曹源崇,女,1966年生,甘肃省民乐县,大专,中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语文是最主要的学科之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程。它能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它要求小学生具备充足的词汇量,而作文恰好能够充分体现小学生的学习成果。然而本文所讨论的是语文的课外之课:课外阅读。在平时的课内阅读中,是很难使小学生累计丰富的词汇量的,这就需要学生增加必要的阅读量,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文;重要性  【中图
第一部分: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EGb)对持续性高眼压导致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RGCL)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组,6只为正常用药组(每日EGb200mg/kg),其余48只采烧烙法,烙闭大鼠左眼2条浅层巩膜静脉,制作大鼠持续性高眼压模型,从中选出眼压稳定在实验要求(眼压>26 mmH
【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也给高中生营造了生动的、真实的历史画卷,本应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却由于文言文的用语习惯、创作背景与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区别,导致高中生逐渐失去了阅读兴趣。然而,文言文阅读一直都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文学修养能力的重要资源,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顺应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需求组织阅读教学,不断提升高
【摘要】学生阅读的能力需要教师精心培养,教给他们方法和技巧,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带着问题去读,积极思考,持之以恒,提高阅读效率。只有这样,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阅读能力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在高考改革中,语文占比会越来越大,人们越来
【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鉴赏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问题进行分析,摸索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鉴赏课的教学策略,通过鉴赏的角度、鉴赏的兴趣与鉴赏的方法三方着手,致力指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情操与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鉴赏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目的:收集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肺栓塞并发肺动脉高压(APE-PAH)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符合急性
【摘要】语文的教学活动是对于语言的交流和学习的工作,语文的教学模式与其他的学科有所不同,它不像是理科可以用理性的思维来进行学习,语文的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可以真切地融入教学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可以真正地感受到语文教学情境的魅力,让学生在感悟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思维模式的培养。语文教学主要是对于学生的阅读模式的培养和积累,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阅读和思维能力,逐渐从文章的深处来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