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更为有效的调整与优化,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成了一个具体目标。联系文献综述法与观察法的应用可以发现,实验教学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并不简单,在多种难点性因素影响下,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状况较差,甚至存在着很多不足。本文将具体分析实验教学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状况,并提出更为有效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科学素养
  得益于系列创新教学法的应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性有了一定程度提升,教学理念的成熟与发展也促进了实验教学地位的提升。很多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尝试,但实际状况并不理想,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依然有很大的调整、提升空间。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很大难度,大部分教师在这一进程中也十分被动。鉴于此,探寻出实验教学中生物科学素养更好培养的策略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概述
  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具体包含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1]。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予以培养是教学中的基本目标,实验教学具有的特点、优势使其可以成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中十分有效的载体。实验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意义十分显著,其不仅可以提升实验教学的方向性与目的性,同时也可以较好驱动实验教学形式的创新、内容的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后,其对生物知识能够形成更为深刻的了解,这对于其后续的知识学习与应用也具有很大帮助。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教师“教”,还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动态的实验教学过程都将成为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不断培养和提升的过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里,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紧迫感会不断提升,教师自然要对实验教学如何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优化等进行更多思考。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1.生物实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这导致具体教学往往会受到教学硬件水平的影响,站在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角度看,实验教学形式单一也是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2]。在实验室内结合相应实验操作进行教学是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但在一些实验室建设状况并不良好的高中学校内,生物实验教学形式更是十分固化。虽然实验教学极为看重具体操作,但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在实验中得到有效培养。由于生物实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很多学生无法对生物实验相关现象进行直观观察,机械性地进行实验教学也导致实验教学成了简单、机械性的重复形式流程。这一不足长时间存在且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时,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便会处于较低水平。这也表明,实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的情形下,教师很难借助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生物实验教学中缺乏有效互动
  很多高中的生物實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明显不足,缺乏有效互动也成了现阶段实验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不足[3]。从实验教学的基本流程上看,教师结合具体实验讲解基本流程与科学知识,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基本的流程。这一进程中,学生虽然可以对生物实验,以及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基本了解,但实验教学中的互动性明显不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相对较低时,实验教学氛围便相对较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相对较差时,教师很难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状况,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与应用状况予以精准掌握。言语层面的互动、交流相对较少时,一些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内容很难有效渗透下去。因此,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固化,相应的互动交流较少也导致教师很难在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中取得突破。
  3.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效果差
  在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中,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最为关键,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状况会直接决定其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状况。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均十分关注考试成绩的提升,教师并未有意识地进行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状况也相对较差。虽然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成了实验教学中的指导性理念,但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这一情形下,即便学生进行了较多的实验操作,但在实验操作中并不会进行过多的思考。此外,很多教师并未结合生物实验内容创设相应的实验任务,学生自然也缺乏相应的思考、探究“空间”。探究意识处于较低水平,固化的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也无法借助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予以有效培养。
  4.生物实验教学资源相对固化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实验教学资源相对固化,这与一直以来整体教学中对教材具有较高的依赖性有直接关联。在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中,单纯结合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内容讲解的教学方式并不可取,当实验教学中无法渗透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时,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实验教学互动相对较少,部分学生已经对书本上实验相关知识、内容形成了较多了解,一旦无法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内容,大部分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的兴趣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之所以将实验教学作为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载体,与实验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开放性高的特点有直接关联。但教师并未有意识引入,所以在应用新的教学资源时,教师也无法联系相应知识、内容对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予以具体培养。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1.借助信息技术多元生物实验教学形式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应当采用多元实验教学形式。例如,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这一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电子实验室系统,将数字化实验作为一种有效的实验教学形式。特别是部分高中学校内的生物实验室条件相对简陋时,依托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数字实验教学更加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实验中,教师可以结合细胞的分裂、再生等讲解生命的形成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更为直观的实验观察中对细胞与生命的关系形成较好认识。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实验教学形式的多元能够大幅度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数字实验室中的很多实验相关短视频也能对实验原理予以更为详细的解读。因此,在互联网 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实验教学,通过更为新颖的实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对学生生命观念这一生物科学素养予以较好培养。   2.多维互动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与应用需要理性思维作为一种指导性思维,在固化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理性思维并未得到较好培养,相应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状况也相对较差[4]。因此,教师需要创设多维互动的实验教学模式,将教学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理性思维,以及生物科学素养不断培养的动态过程。例如,《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機制》这一实验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借助相应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要引导学生对细胞代谢进程中酸性与碱性物质形成的机理予以分析、思考,帮助学生站在一个理性、科学的角度分析人体pH值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实验现象对实验原理,以及深层次生物知识进行剖析,能够为学生的理性思维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提供很大帮助。联系一些理性思维培养相关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基础上进行生物实验验证后,实验教学互动性的提升也可以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提供很大帮助与支持。
  3.结合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验任务的创设,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将这一做法作为学生科学素养不断培养和提升的动态过程。例如,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这一实验中,教师可以创设“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随着琼脂块的增加而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等实验任务的创设,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结合相应实验器具进行实验操作,并在实验操作中进行数据的记录与任务的解答。在不同小组进行对应的实验探究时,教师应当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进行具体观察,提供一些实验操作层面,以及任务解答层面的指导。创设难度适中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探究,结合反馈结果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与帮助后,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常态化的创设相应实验任务,引导学生养成实验中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后,实验教学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也会变得更为简单。
  4.基于科学素养培养需要丰富教学资源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实际需要丰富教学资源,通过一些新教学资源与内容的引入,为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提供更为多样的切入点。例如,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这一实验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验中“淀粉遇碘后会形成蓝色化合物”这一实验现象,引申讲解一些酶的活性是什么,酶的活性会随着哪些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等知识,让学生可以对酶这种物质,以及酶的活性具体是什么等知识形成较为深刻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麦芽糖、葡萄糖遇碘后不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深入解读不会形成蓝色化合物的原因,结合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实验现象引入一些解读性教学资源。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被较好引入和应用下,教师也可以结合新的教学资源与内容,从更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结语
  高中生物教师在思想意识层面要给予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足够关注,并积极进行相应的科学素养培养尝试。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本身需要一定时间周期,这要求教师将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作为常态化的教学工作坚持下去。由于必然会出现一些难点和问题产生制约性影响,教师也要定期进行实验教学状况的评价,发现并解决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中的不足,积累更为丰富的经验,这也可以确保后续的实验教学调整、优化使其具有更高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唐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科普童话,2020(3):15.
  [2]陈瑶.重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20(1):162-163.
  [3]姚凤娟.重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读天下(综合),2019(16):216.
  [4]周志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J].文理导航,2018(35):72-73.
  (作者单位:宁夏育才中学)
其他文献
1    每当夕阳西下,操场边的员工宿舍楼的三楼阳台上,总有一个如烟花般寂寞的漂亮女子站在那里独自抽着烟,眺望着远方。袅袅地缠绕着她的烟雾中,她的那份沉寂优雅总无端的让我的心为之一颤。  她的美丽就这样嵌入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每天看这靓丽的风景,成了我的必修课。日子久了,我终于明白,扯着我眼球的是爱情的感觉。  我很轻易地了解到,她叫魏小美,名字和她一样美丽,教英语的。虽然我从没听过她的课,而英语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推进,教育领域中兴起了众多新型教学手段,不断尝试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关于概念性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课本照本宣科,不能采用科学方法正确引导,容易使学生感到心力疲惫,导致学习兴趣不足、状态不佳。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部门将重点关注人地关系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
错误人人会犯,但关键的是如何对待已发生的错误、预防未发生的错误。时于时下越来越在乎形象的男人们来说,研究一下失败典型也许比树立成动标杆更有价值。在时尚课程上,哪些是易犯又绝对不能犯的错误?如何未雨绸缪?怎样把自己打理得得体又时尚?看准这10个时尚陷阱,可别一不留神,跳了。    NO.1超经典衣橱  曾经,无数慈祥的妈妈都这样教育未来的男人说。又不是女孩子,打扮得那么花哨干吗?一套西服、几件衬衫够
编辑同志:  在丈夫华某的朋友眼中,他是一个非常讲义气的哥们儿,谁有事找他都会尽力帮忙。但有时却帮过了头,让我也跟着吃了不少亏。去年冬,他大学时的一个同学来到我们家中,说是做生意被人骗了,现在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当时家里也没有钱,而且这个同学和我丈夫多年没有来往,所以我不同意丈夫给他借钱。但是,华某却不听我的劝阻,向邻居借了1600元钱并明确说是资助他。最近,我与华某因为感情不和,双方同意离婚,
我的温柔老婆:  你现在一定睡得很香吧?因为我在门外听到你轻微的鼾声仿佛听到敌台一样让我挚埸倍儿增,精神倍儿好,胃口倍儿棒。  昨天我一个朋友说你野蛮,我坚决地同他作斗争,我借给他30元钱让他去花天酒地,然后给他老婆打了电话告密。以后我会和一切说你野蛮的人进行彻底战斗。  还记得我们的第一次约会吗?那时我就喜欢上了温柔的你。在青青的湖边,你乌黑的长发如瀑布一样飞流直下,你淑女的白色长裙让我仿佛梦回
周末,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老公从电脑前忙碌下来,伸伸懒腰说,没事儿了,去修修伞。我故作不以为然,还修什么呀,都用了四年啦,买把新的呗。  老公欲言又止。取来那把伞恋恋不舍地端详半晌,作迂腐状叹道:“舍乎哉?不舍也!”末了冲我颇富深情地笑笑,径自出门去了。  我的心掠过一缕暖意。那是一把普通的折叠伞,墨绿色,虽饱经风霜仍未褪色,只是在昨天下班时,嚓一声撑开时断了一根骨儿。  那把伞归老公专用。
【内容摘要】在教学一体化的在框架之中,如何充分利用模式新颖多样的微课课件作为教学的内嵌式资源,探究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步骤,最终总结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模式。通过一系列研究,可以得知把微课作为组件嵌入到不同教学活动之中,基于教学环节、设计思路、实施环节、教学效果等几个角度入手,摸索出嵌入式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策略。  【关键词】嵌入式微课 初中数学教学 探索实践  我国教育部门设置了中长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面,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高中生物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具体的生物实验教学中,融入生活素材,不仅提升了生物实验教学的趣味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显著提升了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基于此,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要立足于“生物与生活学科之间”的联系,融入生活化的素材,真正实现高中生物实验的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生活素材 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创新  
主要国际日    世界水日(3月22日)  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世界卫生日(4月7日)  世界电信日(5月17日)  世界无烟日(5月31日)  世界环境日(6月5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  国际青年日(8月12日)  国际扫盲日(9月8日)  国际和平日(9月21日)  世界老年人日(10月1日)  世界人居日(10月3日~10月第一个星期
【内容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时代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促使着新型生态教育方式的建立与优化。研究以“研学 实践”为载体的生态教育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生态素养,建设生态文明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人地相依、和谐共生”为主题,开展了生态教育活动:感官体验湿地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和谐共生;观摩实践水质治理方式,探索自然与社会协同发展;模拟创建绿色校园,建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