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gu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横店高级中学高一高二男女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探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期对从事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同行能起到拋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 性别差异
  
  男女两性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本文采用CMI量表对45O名男女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男女各自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女性的心身症状高于男性,而男性在心理损害程度上却重于女性。其原因是由于男女双方紧张认知的程度不同、所承受压力的质与量不同、心理防卫方式不同,以及两性的生物基础不同所致。
  
  一、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横点高级中学高一及高二学生,共计男性330人,女性120人,总人数450人。
  方法:研究工具为CMI是表(康奈尔医学指数),由调查对象自填。心理障碍筛查方法采用国内得分评判标准,即:男性全项目>35分、心理项目>15分,女性全项目>40分,心理项目20分被认为有心理障碍存在。
  
  二、结果
  
  (一)男女被试CMI项目总体得分比较:男性全项目均分16.6分,心理项目均分6.9分;女性全项目均分24.4分,心理项目均分9.2分。T检验全项目及心理项目均P<0.01,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女性心身症状的发生频度高于男性。
  (二)男女被试心理障碍筛查比较:高一男性全项目>35分者9.41%,女性全项目>40分者17.14%;男性心理项目>15分者2.35%,女性中没有心理项目高于20分者。高一男性全项目>35分者7.5%,女性全项目>40分者12%;男性心理项目>15分者1.88%,女性中也没有心理项目高于20分者。在心理障碍方面男女两性之间未发现差异存在。
  (三)男女被试CMI量表中紧张项目比较:
  CMl量表紧张项目的内容(R项)
  1.你是否经常发抖和颤抖?
  2.你是否经常紧张焦虑?
  3.你是否会被突然的声音吓一大跳?
  4.你是否不管何时,当别人大声叫你时,你都被吓得发抖和发软?
  5.你对夜间突然的动静是否感到恐惧?
  6.你是否经常因恶梦而惊醒?
  7.你是否头脑中经常反复出现某种恐怖的想法?
  8.你是否常常毫无理由地突然感到畏惧?
  9.你是否经常有突然出冷汗的情况?
  高一被试对紧张项目的肯定回答,男性占13.46%,女性占21.90%;高二被试对紧张项目的肯定回答男性8.06%,女性15.78%。高一高二合起来统计,反映出女性的紧张度明显高于男性。
  
  三、讨论与分析
  
  1.CMI量表分男女性别两种类型。女性的心理障碍评价,全项目及心理项目均比男性标准高出5分,这种分类量表及标准的构成其本身就具有性差。总体得分比较能反映出一般趋势。女性各项目得分均高于男性,心身症状发生频度明显大于男性,有较强的性别差异存在。但是在心理障碍筛查中未见到性差存在,这是否与女性评分标准高于男性,不在一个标准上评判有关。有趣的是,尽管女性的心身症状发生频度较高,但是心理障碍比较中,心理项目得分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二,均低于男性。在笔者进行的CMI量表神经症判断中发现女性准神经症的发生明显高于男性,而神经症的发生又低于男性(另文叙述)。这些情况反映出女性心身症状发生的普遍性大于男性,而其严重程度不如男性,这仍旧反映了男女两住在心理问题转归结果中的性差特征。
  2.女性心理症状中的不适应、愤怒、紧张、敏感项目得分较高,作为这种情绪的躯体化反应便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症状出现,尤以消化系统症状得分最高,因其是最能表现情绪的系统。女性紧张性肯定回答占18.30%,明显高于男性,可见,女性高额度心身症状的发生与其心理紧张有关。因为只有在心理紧张活动时,才伴有肾上腺系统的应激活动,应激反应的症状亦随之出现,形成各种心身症状。紧张普遍存在,而出现心身症状与否,要看个体对它的认知。男女两性紧张认知的程度不同,产生的心身结果也必然不一样。一般说来,女性的认知思想狭窄,缺乏变更能力和自控能力,在处理某些事情时显得偏激或能力不足,容易通事慌乱、紧张。长期的紧张认知形成了慢性的紧张应付习惯和方式,最终导致心身症状的出现。
  当然,男女两性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还有极重要的生理因素,它作为男女两性各方面差异的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也是绝对不可忽视的。男女两性从生物学角度讲就不同,如女性在月经周期受“荷尔蒙的巨大影响”,在心境、症状和行为方面都会有一些被动或变化,引起各种心理浮动。心理学家凯利等人罗列了与月经有关的三十种消极变化,这些变化又影响着身体的各种变化。还有女性生殖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在决定女性心身体验方面,必然也起到一定作用。这些都可以成为“心身相关”的症状表现。
  总之,男女两性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是各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性别发展当中自始至终相互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伟.学校心理学案例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新生的不适应现象,目前在我国各大院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与其说是个人适应能力的问题,不如说中等教育与高等衔接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大学新生的访谈,概括出目前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今后我国改善中学和大学教育衔接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大学新生 主要问题 衔接方式    一、研究背景     “高中太忙,大学课不多,怎么打发时间成了问题”;“上课听了就来不及记笔记,记
摘 要:2004年4月开始实施的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被誉为日本教育史上第三次“划时代”的改革,其成败对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了改革后国立大学的现状,并揭示了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我国高校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国立大学 法人化 现状 启示    2003年7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国立大学法人法》,法人化改革由此步入实施阶
摘 要:建构主义是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全新的学习理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传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本文具体论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学观及以此为基础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旨在帮助教师探寻适合自己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理
摘 要: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位教学法专家。他继承、发扬了前人宝贵的教育和教学研究成果,又总结了自己长期任教所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套培养雄辩术人才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他在这方面所阐述的许多观点,不仅对当时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做出过贡献,而且对后世教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从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以激励原则反对体罚,启发诱导,防止学生过度疲劳,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这六个方面浅析了昆体良的教学法,旨在
摘 要:开发学生发散思维,为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机会,有效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点和关键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开发学生发散思维,探索创设发散活动的情境,给学生铺设提问的阶梯,提供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激励学生用发散思维的科学方法去思考问题,使学生不断开拓思路,摆脱常规性的思维定势,掌握科学的思维问题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激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未知的知识,获取新的
摘 要:本文从教育信息化的六要素入手,在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现状及瓶颈,从而提出了相应对策及部分实际操作方法。  关键词:信息 教育信息化 教学资源     一、教育信息化的定义    尽管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已在我国广泛使用,根据著名学者李克东、祝智庭、南国农对它的定义,我们不妨对教育信息化重新作一界定: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