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联合围手术期生物反馈治疗排粪障碍综合征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改良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联合围手术期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排粪障碍综合征(O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对30例诊断为排粪障碍综合征的女性患者进行了改良STARR手术,即只使用一把吻合器对直肠前突部位进行缝合切除;同时联合围手术期生物反馈治疗。全组患者均在术前先进行1个疗程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治疗时间20 min/次、2次/d、10次为1个疗程)后行改良STARR手术,出院后于门诊继续行2个疗程的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疗效评估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观感受分级(极好:无任何不适症状;好:每月1~2次应用缓泻剂且不需手指或灌肠等辅助排粪;良:每月3次及以上应用缓泻剂;差:没有改善;前3种视为有效)、Longo ODS评分(分值范围为0~40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胃肠生活质量评分(GIQLI,分值范围为0~144分,分值越低,症状越严重)、直肠肛管测压和排粪造影检查情况。随访时间截至术后12月。

结果

30例患者平均年龄57(46~72)岁,平均病程3.9(2~20)年,术前Longo ODS评分均≥9分。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5(18~34)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4~9)d。术后出现局部疼痛的比例为20.0%(6/30),尿潴留16.7%(5/30),肛门坠胀感6.7%(2/30)、排粪急促感26.7%(8/30)。其中肛门坠胀感、排粪急促感均于术后1~3月内消失。无术后出血、感染、直肠阴道瘘、吻合口裂开和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月,患者主观感受总有效率为93.3%(28/30)。全组患者治疗开始前及手术前、盆底生物反馈治疗1个疗程后的Longo ODS评分相近(治疗前:32.95 ± 3.22,生物反馈治疗后手术前:32.85 ± 3.62,t= 1.472,P= 0.163),行改良STARR手术后1周患者ODS评分下降明显(15.00 ± 7.17,t= 4.306,P= 0.000),术后1月较术后1周继续下降(13.05±7.49,t= 7.322,P= 0.000),术后1、3、6和12月ODS评分稳定(F= 2.111,P= 0.107)。全组患者治疗开始前及术前GIQLI评分相近(治疗前:79.39±17.14;生物反馈治疗后手术前:76.65±17.56;t= 1.735,P= 0.096);行改良STARR手术后患者GIQLI评分上升(91.31 ± 21.35,t= 4.714,P= 0.000),术后1月较术后1周继续升高(102.26 ± 19.24,t= 5.628,P= 0.000);术后1、3、6和12月GIQLI评分稳定(F= 1.211,P= 0.313)。与治疗前相比,术后12月排粪造影检查显示,直肠前突及直肠内套叠程度明显改善,其中直肠前突从(34.1 ± 0.4)mm下降至(3.1 ± 0.3)mm(t= 6.847,P= 0.000),力排相肛直角从(123.8±6.7)°上升到(134.7 ± 8.5)°,力排时肛直角开大角度从(29.1 ± 3.5)°上升到(37.1 ± 5.3)°,但会阴下降程度、静息相肛直角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前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排粪压、直肠排粪感觉阈及直肠最大耐受量等直肠肛管测压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改良STARR联合围手术期盆底生物反馈治疗ODS是安全、有效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RNA干扰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基因的表达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EZH2 siRNA转染人食管癌细胞KYSE150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ZH2、Caspase-3、STAT3和p-STAT3等蛋白表达情况及Act-H3(乙酰化)、H3K27 me2(二甲基化)和H3K27 m
期刊
目的研究CIP2A及c-myc在结直肠管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腺癌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中CIP2A及c-myc的表达水平;观察它们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的表达差异。结果CIP2A和c-myc基因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 < 0.05
期刊
期刊
胃癌腹膜转移是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胃癌腹膜转移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是胃癌腹膜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其准确率较低,故目前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腹腔镜或腹腔冲洗细胞学检查。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全身性加腹腔内区域性联合化疗是合理给药方式。细胞减灭术加腹腔内温热化疗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转化治疗以其较好的疗效及较高的生存率正逐步取代传统化疗,被越
目的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行机器人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30例患者的术中及术后随访资料(机器人组),并选取同期行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两组患者均为距肛缘10 cm以内的中下段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且经术前肠镜病理活检确诊。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机器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通过术前宣教、口服碳水化合物、硬膜外或局部麻醉、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术后早期活动及多模式镇痛等一系列优化措施为基础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ERAS的核心内容是降低或逆转手术应激反应,以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目的。机器人胃癌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也应遵循ERAS的基本原则和临床路径,将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优势放大,从而降低外科应激、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其机制与ERAS方案减轻炎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FN)对胃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TT实验检测SFN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对SFN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侧群比例、肿瘤球形成实验和蛋白印迹法等检测并比较SFN处理前后SGC-7901和BGC-823细胞侧群比率、肿瘤球形成能力及干性相关基因Oct4和Sox-2表达水平等改变,比较SFN和miR-200c抑制物处理对干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肠瘘患者行确定性手术后出现腹腔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肠瘘治疗中心连续收治的行肠瘘确定性手术的患者,排除急诊手术、术前有临床感染、术前有慢性肾功能或肝功能不全以及年龄<18岁的患者,共356例肠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后有无腹腔感染将患者分为腹腔感染组(26例,其中21例为吻合口瘘,5例为腹腔脓肿)和非腹腔感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