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936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西部大开发的时代洪流,人们的观念开始深刻的转变,金钱成为衡量人们成功与否的主要的标准。在这样的一种宏观的背景下,微观的社会组成体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入东部,赚钱、养家、糊口、追寻人生的价值,这无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但是伴随这样一种现象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回避的诞生。大量的年轻劳动力的子女却留在家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新型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
  一、留守儿童的概念和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百份之80是农民工)在户籍以外的地方谋生时把其未成年在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的17岁以下的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在无人或是基本无人照顾和看管条件下成长,这样带来的教育问题不得不令人深思。
  (一)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学生流失率比较高,学习成绩下降。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流失率原本就很高,并且近年有逐步拉大的趋势,一些农村学校的部分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未完成即辍学,在校的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也存在两级分化,其中只有少部分能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能虚心的向老师和同伴求助,从而整体学习成绩优良。但是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好学习进取心不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差,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较为普遍,整体成绩欠佳。留守儿童学习方面出现困难时,往往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这是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监护人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很少造成的。这样的状况造成了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二)性格方面的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性格形成,父母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的状况是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爷爷和奶奶或者外公和外婆照顾。这些临时监护人和孩子之间年龄相差大,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知之甚少,解决方法也不当和不及时。年龄和文化的差异使两代人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很难让孩子们接受,致使大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主要形成两种性格趋向:一种性格趋向为攻击性比较强,自我控制力量比较差,容易出现暴躁、叛逆、易受外物影响等性格缺陷。另一种是趋向封闭性的,主要表现为内向、自卑、孤独、胆小、优柔寡断、害怕交往等性格缺陷。
  (三)心理方面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他们的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表现出比较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长期的家庭缺陷严重影响了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当留守儿童面对烦恼与冲突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会引起留守儿童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抑郁、恐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一旦形成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
  (四)品行方面的问题: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心理,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一种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达爱,这种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只局限于单纯的物资给予,这种形式容易导致孩子的不良價值观念。又由于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由于心理问题导致品行问题,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常有逃学、早恋、抽烟、喝酒、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这就都是形成孩子不良品行的重要因素。
  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不是能够一蹴而就单方面去解决的,需要我们在外务工的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需要我们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需要政府对留守儿童教育政策上的扶持,以及全社会的对留守儿童共同关怀,共同努力来解决。
  (一)改变以往的户籍管理办法,打破城乡二元户籍管理体制。由于户籍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使要学校接受,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是民间新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相比较,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改革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这样农民工的子女可以随父母进城,在城市中就近念书,而不需要离开父母返回原籍成为留守儿童。
  (二)寄宿制。寄宿制在我们国家教育的长期实践中发现是解决留守儿童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果发展得好,其实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
  首先,留守儿童能够拥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留守儿童大部分是住在离学校比较远的偏远山区,很多学生放学以后还要赶几个小时的山路,天黑才能进家门,再加上很多的家庭农活比较多,孩子晚上还要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造成他们每天非常疲累,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到学习中去,无法安然学习。他们的上学就是两头不见天“天没亮就出门,天黑才到家”过着“披星戴月”的生活。还有,青少年处在意志力比较薄弱的年龄,在放学的路上如果路过什么游戏厅和网吧之类的对于青少年有特别吸引力的地方,那么有谁能够保证他们的行动不受外界的诱惑呢。
  其次,学生住在学校能为孩子提供比较好的人身安全保障。很多农村的家庭住址离学校比较远,学生上学和放学都要经过长途爬涉,由于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又没有专人的接送,路途消耗的时间比较长,孩子在路途中人身安全缺乏保障。
  再次,寄宿制在培养留守儿童的集体观念上有明显的优势。留守儿童行为的偏差主要源自于集体观念的缺失,一个学生心中没有集体意识,往往在行动时心中就没有一杆称,就会放任自流,做出一些非正常的举动。另外,留守儿童主要由隔代监护,祖辈往往溺爱孩子再加上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这样就加对孩子的成长无疑起到了反面作用。学校是教育最集中的的地方也是相对比较集中的文化中心,有专业的老师,有专门的学习场所,有相邻的儿童进行交流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的积极的作用的。
其他文献
摘要:在学校管理中,校长的职能是组织教学活动、决策目标、绩效管理和处理日常事务。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校长的职业逐步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在此过程中,校长的角色也随之转化,重新定位和进一步深化校长角色的内涵,更加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所以,校长的职能应定位于管理创新者、信息加工者、关系调适者和伦理倡导者。  关键词:现代学校;校长;角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12  引言  在现代教育发展中,为顺应时
1。引言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屋顶丽人》描述了男性的视角:女人仅仅是展示和占有的对象。莱辛在小说中展现了男性对一个女人在附近的屋顶上晒日光浴的反应,小说中的三个男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会引起不必要的后果,从他们的行动可以看出:这三个男人都渴望得到这个女人的关注。炎热的曝晒下,在一座公寓楼的屋顶上工作,这些人寻求一种压力和热量的释放,他们在附近的屋顶上的对在另一个屋顶上躶体晒日光浴的女人吹口
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教师“依法执教”,然而教师与师范生法律素养的缺失要求师范生提升法律素养,可以从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形成法律信仰三方面来提升师范生法律素养,以增强师范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顺利就业与未来依法执教。  关键词:师范生;法律素养;缺失;提升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教育“依法治教”、教师“依法执教”理所当然。在教师与师范生
摘 要: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相应的人才的要求也有所增加,中职汽车商务实训课是培养汽车服务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完善其教学。文章主要对中职汽车商务实训课的教学组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职 汽车商务 实训课 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G712.4;U471-4  汽车商务专业主要是经过一些专业的课程学习和实训课的学习来掌握汽车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学校应完善
目的:利用重物加载模型,对PLGA-胶原支架上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施加持续静压力,探索复合三维培养的HGFs在不同作用时间点下细胞膜表面整合素α5、β1表达变化情况,初步探讨
目的:研究不同铜含量的钛铜合金对成骨细胞的粘附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找到有利于成骨细胞粘附增殖与迁移的最优含铜质量分数。  研究方法:制备含铜质量分数分别为2wt%、5wt%和10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目前存在被忽略的现象,针对这一弊端,提出三个维度优化,包括:基础环节——增加问题的区分度;助学环节——强化信息搜集整理能力;游戏环节——注重儿童生活体验。  【关键词】教材练习;弊端;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基础环节:增加问题的区分度  现在的语文教材练习,问题的界定含糊不清,与教学实际的需要也不相匹配,比如有些文章重在学习景物描写的手法,习题却以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