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民教育”融入生物课堂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or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德育正在历史性地转型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目标——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已经开始渗透公民教育的内容,但是生物等科学课程却长期被认为是价值中立的,与社会问题无涉。其实美国教育学者Foucault和Senellart早已在其著作《生物政治学》中指出生物课程对于公民意识的启迪同样有着特殊的意义。加拿大Ontario地区的生物课程对此就进行了先期尝试。通过对其的研读,发现该课程充分发挥了生物在公民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
  1 公民教育的内涵
  《美国的公民教育》指出:“公民教育一定要使学生们了解重要的社会和政治趋势;使学生能权衡和透视地方的、州的、国家的以及国际上的问题;同时使学生认识世界各国蕴涵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于一个知情的、有效的和负责任的公民来说,必须能够对一个社会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同时还要参与社会问题的决策和公民生活的实践。
  2 Ontario生物课程对公民教育的融入
  21世纪,环境变化、生物技术扩散等问题都需要社会每个公民的介入和规范,加拿大Ontario的生物课程很好地把公民教育结合到了这些问题中,把抽象的“公民教育”落实到了一个个具体生活的生物事件中。
  2.1 让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公民事务
  课程案例:请你选择以下问题,通过网络等方式搜集资料,汇总为研究报告:(1) 保险和医药等利益团体正在通过资助的方式“塑造”着加拿大的生物学研究,对于商业利益的追求要求让更有“生产力”的生命生存下来,你认为这样的行为可取吗?(2) 基因学研究改变着我们对于遗传疾病的认识,我们是否应该对每个公民都进行基因评估,生成用于身份识别和遗传诊断的的基因身份证?(3) 达尔文的进化论颠覆了“人类神创说”,这说明生物学会如何改变公民对于道德本质和社会伦理的认识?
  课程分析:Ontario课程提供的这些生物课题,既是生物伦理学探讨的热点,同时又是一个”泛哲学”的公民教育主题。它并不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或者直接把理论化的公民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从不同角色出发,思辨地考虑问题。
  2.2 让学生理性地决策公民议题
  课程案例:请你在“模拟听证会”上,扮演国会议员或生物学家讨论以下热点的公民议题:(1) 政府是否应该强制转基因食品贴加显著的标签?(2) 转基因植物具有高产抗病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问题,政府是否应该允许大面积推广种植?(3) 政府是否应该允许异种生物间的器官移植?
  案例分析:Ontario课程提供这些议题,真实地存在于政府的议事日程中。面对生物技术赋予的希望和现实伦理间的冲突,Ontario课程引导学生在充分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理性地决策社会化的生物问题,充分考虑到其中被忽视的社会因素。
  2.3 让学生“实验”性参与公民实践
  课程案例:(1) 请大家组织一个环保社团,亲自制作宣传海报对社区内的公众进行环境教育,并为社区制定绿化或垃圾分类的方案。(2) 社区委员会正在讨论是否应该禁止使用杀虫剂,请你编制一个利弊分析表,并呈交给社区。(3) 你的朋友或社区邻居中是否有减肥或素食主义者,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给他们提供合理的建议。
  案例分析:Ontario课程把生物课堂搬到了真实的公民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环保、公民健康等社区的服务项目中,让学生体验如何实践一种有美德的公民生活。同样的例子还有美国空军学院的一门高级课程,这门课程要求学生为社区内低收入或者残障的公民设计并建造房子。
  3 Ontario生物课程对公民教育的启示
  (1) 课程并不单向地向学生灌输“公民”的概念,而是通过设置了一系列涉及生物的道德问题,让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公民事务,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课程成为了学生“公民品性”矛盾发展的催化剂。
  (2) 课程给学生提供了理性商讨公民议题的机会,以“模拟听证会”的形式让学生对“生物革新”带来的议题作出创见性的决策,学会有礼有节地与他人协商公共议题,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3) 课程使学生可以感性地参与公民生活,培养学生的公民行为习惯。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把生物运用到科研和生产中,更主张学生从身边的社区生活“实验”起这些知识,让学生提前体验未来的公民生活,用实际行动承担起公民的责任。
  Ontario课程通过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公民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在获取生物知识的同时,也成为一个知情的、负责的、人道的社会公民。我国新课程改革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所以每一个生物教师都应该更多地关注公民的教育,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生物课程,以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Bazzul J.Tracing “Ethical Subjectivit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How Biology Textbooks Can Frame Ethico-Political Choices for Students[J].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2014, 45(1):23-40.
  [2] Bazzul J,Sykes H.The secret identity of a biology textbook: straight and naturally sexed[J].Cultural Studies of Science Education,2010,6(2):265-86.
  [3] Foucault M,Senellart M,Ewald F,et al.The birth of biopolitics:lectures at the Collège de France,1978-1979[M].Picador,2010.
  [4] 高峰.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5):55-60.
  [5] 李曼丽.今日美国大学的道德和公民教育——课程与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4(2):99-105.
  [6] 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J].教育研究,2002(10):66-69.
其他文献
在学习“整式的加减”这一章时,小伟根据老师的建议积极准备了错题本,并且在记录错题时,没有写上正解,只记下了分析过程,等过一段时间,再独立完成这些错题的正确解答,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的错题本吧!  1. 识别单项式、多项式出错  例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  0,3,-,,-,,x5 0.2x2 1.  小伟的错解:-,,-,是单项式;0,3,x5 0.2
摘要结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把染色体结构变异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概念与实例相结合,呈现给学生,为突破教学难点,设计相应探究活动让学生竞猜,设计小组合作制作模型,通过学生的充分展示交流,教师引导鼓励,适当评价。整节课体现为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充分动手,充分表达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会学生从身边做起,热爱环境、热爱生命、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
摘要:以佐野(1998)对日语比较性程度副词的分类研究作为基础,将ずっと类中的“ずっと”“はるかに”“よほ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从它们与日语语气表现(モダリティ)关系的视点出发进行一系列的探讨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ずっと”“はるかに”“よほど”作为比较性程度副词,“ずっと”和“よほど”的主观性表现居多,主观性较强,其中“よほど”的主观性又超过了“ずっと”,而“は
摘要:以“人体內废物的排出”为例,阐述了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概念引入、概念建立、概念梳理、概念深化四个方面提出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更好地促成了学生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建构及生命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生命观念,概念教学,教学策略,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B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摘 要 对传统微格教学模式和基于人本主义理论下的微格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后者更具有个性化、规范化、评价及时等特点,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对教师的培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关键词 人本主义 微格教学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1 前言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4年我国推广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为
摘要:对“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实验说课活动”中展示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案例进行分析,以探讨目前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实验教学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实验教学 生物学教学 核心素养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促成学生达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方面。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以关键问题做引导,使学生通过科学史、实验为载体,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  1教学设计背景  笔者在以往教授本节课和听其他教师教授本节课时,大
一、填空题    1. 七(5)班的座位有7排8列,李聪的座位在第3排第4列,为了方便记录,用有序数对(3,4)表示,刘慧君的座位所对应的有序数对为(4,5),那么刘慧君的座位在.  2. 点P(3,-4)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  3. 一只蚂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为A(3,-2),它先从A点沿y轴正方向前行2个单位长度到达B点,再从B点向x轴负方向前行4个单位长度到点C,则C点的坐
开学第一周,便遇到了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一块“硬骨头”——“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这是学生最怕、最难理解的地方。因为这部分内容触及细胞内部有关染色体的形态及数目的变化,涉及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多个概念的学习,学生缺乏相关的感性认知础。笔者先用了2课时和学生先学习了“精子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减数分裂有了整体的认知。接下来,要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摘要:介绍了以现代生活应用中的“急救措施”模块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设计、实施方案及取得的初步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课程设计;急救措施;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1课程及学情分析  校本课程由于其校本、生本特点而符合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教育本质和在此理念下应该具有的课程实施方式。高中生学习现代救护技能和突发事件紧急逃生应急处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开设《生命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