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含苞欲绽放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some_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曲艺艺术接近一辈子了,这个行界许多人来过我家。退休多年,原在任上时虽无多大权力,但参与评定职称、奖项之类的事情比较多,则家里不乏登门求“鱼”吃的。退休后我专心写作了,除了个别“念旧情”的来家之外,客人渐渐稀少,日子趋向平静、真实。由此,孙铭泽则成为非同寻常的“另类”,他是安徽合肥市曲艺团的青年演员,住在与我居住的山东并不搭界的合肥,来济南即使乘高铁也有数小时的行程。记忆中,近两年他似乎特意来我家三次,而三次目的皆与“吃鱼”毫无关系,他是为学习、讨教、交流“打渔法”而来。他把我视为当下曲坛有些创作经验与见识的“老渔公”,这让我在满足受宠若惊的得意过后,不得不对这位姓孙名铭泽的曲坛新人刮目相看。
  不久前,曾参加过一个关于相声发展问题的座谈,我提出“新相声呼唤新相声人”的观点。本来我在论文里曾专门解释,“新相声人”是为了在论述中,与那些持“相声历史上本来就是逗乐”观点的人区分,而不得已采用的“说法”。因篇幅受限,这段话在编发过程中被删除。于是“新相声人”成了某些专家批评我“概念模糊”的凭据。其实已经很多年了,我一直坚守“做新时代之新曲艺人”的观点。自打结识了孙铭泽,愈发觉得“新曲艺人”并非是我与一些曲艺前辈追寻的虚无缥缈之梦想,即使当今曲艺界为数不多,但诸如孙铭泽这样具备“新曲艺人”潜质者的存在仍是一种客观事实。庆幸在孙铭泽这样的年轻曲艺人身上,闪烁着我们期盼、追求很多年的“希望之光”。
  热爱不是叶公好龙。在从事曲艺的40余载的经历中,业内许多人都以“热爱”“痴迷”自称,实话实说,给我的最终印象大多皆是“叶公好龙”。为什么?多数人经不住时间的历练。“没有20年,出不来一个曲艺好演员”,这是中国曲协老主席陶钝先生活着时发自心底的一句感慨。所谓20年,并非是“久等”,而是指曲艺演员需要长时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尤其与它的观众耳鬓厮磨地交流、沟通。当急功近利、一夜爆红成为当下年轻艺人们的普遍向往、追求的时候,什么才是检验其热爱及其真假虚实的试金石?我的理解或许极端:只有耐得住寂寞、矢志不渝坚持的时间长度。当孙铭泽第三次按响我家门铃,见到他的我反而有些愕然与紧张,因为此前与他的两次交流,我有限的“曲艺常识”已经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那天,他依然面对我坐在沙发前,毕恭毕敬、非常虔诚而略有些腼腆地聆听我“胡侃”一通。对了,其间他说已在网上自订了距离我家不远处适宜、舒服的连锁酒店,似乎是在暗示我要沉下心、沉住气、慢慢道来。天哪,那一瞬间,忽然意识到人到啥时候都不能有“踌躇满志”“生不逢时”的念头;否则真遇到“孙铭泽”,会觉得一肚子的“故事”其实根本说不到俩钟头。那晚送走孙铭泽过后第一时间,我就翻阅扬州评话王少堂的《宋江》,真不晓得曲艺前辈是如何将《水浒》中一个人物,繁衍成引人入胜的一部长篇大书的。由孙铭泽的三次到家来访,我不仅对教学相长有了愈发深刻的体验,亦对后生可畏有了更加清醒的理解。孙铭泽可畏亦可爱。他用行动“纠正”了我对行界年轻人的“偏见”,亦充实了我对“新曲艺人”的“判断”:他们把民族曲艺及其优秀传统视同于信仰。因为只有如此才具备三击我家房门的胸襟,而我顶多就是一个热爱、关注曲艺发展,略有些思考的退休老头而已。
  素养应靠综合体现。若按《辞典》解释,素养大概就是指人的素质及其修养。但在我认知并积极推广、传播的“新曲艺人”概念中,它的内涵更加宽泛,即不仅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也要对中国国情有所了解,在熟悉艺术的共性规律的前提下,能够比较好地把握、体现曲艺艺术的独有特征,用科学、先进的曲艺理论丰富头脑和指导舞台实践,不仅台上能演,台下也会创作作品。记得那天我说到此处时,孙铭泽立即应和我说:“李润杰先生生前说过,曲艺演员不会创作如同短了一条腿。”记忆中,孙铭泽与其搭档周玉峰合作的数来宝《第三者》,曾经荣获过中国曲艺牡丹奖的文学奖,可见他们俩皆是“两条腿”一般长的曲艺人。我当年在现场看过他们哥俩的演出,《第三者》是一段剧场效果强烈、时代特点鲜明,反映“人与手机”之间博弈、争斗而最终“难以自拔”的精彩故事。当时看过后,它给予我很多联想:曲艺这种最接地气、最受大众百姓喜爱的艺术形式,其作品故事内容也不可缺失或缺少锅碗瓢盆、家长里短的人间烟火,否则必定日渐式微。《第三者》之所以受到欢迎,在于它紧随时代,且用一则最贴近百姓的“手机故事”,非常巧妙、独特、适时反映了当今时代高科技与大众生活之间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当然不敢断言,孙铭泽便是我所呼唤、期待的“新曲艺人”,但是通过看他与搭档周玉峰自创自演的《第三者》,却让我看到了“新曲艺人”所应该具备的一些品质。显然,他们的自创自演,让他哥俩才艺的“独有性”得到最大可能的展示。曲艺艺谚有“演谁像谁不是谁”之说,难得孙铭泽、周玉峰用自己的表演与作品非常形象、生动地阐释了它。
  审美决定才艺高度。新曲艺人之素养的最终呈现,当然是其审美的高度。我觉得具体到每个演员演绎的每一个作品,是在充分展示形式美感的同时,塑造、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言至于此,必须澄清或者说强调,“新曲艺人”绝不是要与优秀的曲艺传统割裂,而恰恰是要更好地继承与弘扬它。巧妙、独特地“塑造人物”,是马三立、侯宝林、苏文茂、李润杰、高英培、马季、姜昆、侯耀文、刘俊杰等一大批曲艺名家之所以“深得众心”的重要理由,也是绵延数百年的优秀曲艺文化传统。刘俊杰老师曾对我说,很多传统相声作品如《夸住宅》等,仅看文字似乎没有典型的“小人物”,但是马三立等老先生却通过表演,把一个轻浮的“小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现在的很多年轻演员都满足于“唱段子”,而很少在“塑造人物”上下功夫。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倘若忽略“塑造形象”这一重要的曲艺美学特征,很多表演自然走入“就事说事”的平淡与乏味。多年之前,在马街书会看过孙铭泽表演的一段快板书《杨志卖刀》,当时留下的印象极深。之后曾扫听过许多快板书演员,这位孙铭泽出自哪方?诸位众口一词回答,“他是李少杰先生的弟子,《杨志卖刀》是其‘看家活’,在圈内有‘活牛二’之称。”我当时便感叹:“此人不可小觑,难得他年龄不大便有塑造、刻画人物形象的意识。”后来,在许多中国曲协主办的活动报道中,见到孙铭泽便倍感亲切,甚至说过:“‘眼高手低’本是一个相对概念,从本质上说,‘眼多高、手便多高’,眼界决定其追求的境界。孙铭泽的表演印证了我的这种人才鉴定观。”
  求知理当陪伴终生。学无止境、艺无止境这话人人会说,但真正认识到“非学无以广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的道理,尤其将它们付诸于生活与实践中的年轻人着实不多。一切事业起于人止于人,曲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理想中的“新曲艺人”,与年龄大小并无本质性的联系与关系,因为离开“侯宝林、马三立、高元钧、李润杰、马季、苏文茂、高英培”等这些过世老先生的名字及其代表作,“新曲艺人”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曲艺名家赵连甲先生在马季老师过世后,曾嘱咐其子马东说:千方百计一定要寻找到你父亲的那些小本子,因为他走到哪,听到哪,学到哪,用它记到哪呀。在思考“新曲艺人”话题的时候,孙铭泽之所以很自然地闪现在眼前,说到家并非他取得了多大成就,无非是他三次来访的过程令我有所感慨与感动。因为从事曲艺,过程对成就作品极其重要。马季先生倘若没有“小本子”及其记录的過程,或许其一生休想创作出300余段受人欢迎、尊敬的相声作品。今天“新曲艺人”的条件得到改善,手机、电脑、照相机、录像机等先进设备已不是什么稀缺之物,但是比较马季的“小本子”,我们的心灵、情感却距离时代、生活、大众百姓“疏远”“落伍”了许多。马季生前一直用“新作”证明着自己的成长,所以“孙铭泽们”惟有用新时代的新作品为“新曲艺人”的名分验明正身。倘若没有《第三者》与《杨志卖刀》,我只能感叹孙铭泽是一个富有学习力的曲坛年轻人,而有了它们我的表达便有了一些的底气、活力与自信。但愿他能用新作品、好作品证明到我家三次的“不虚此行”。
  文字写到这儿,家里的门铃响起来了。我莫名其妙地对老伴儿说:快开门儿,或许是“孙铭泽”来了……
其他文献
单弦艺术发轫于清朝乾隆以来的岔曲和八角鼓牌子曲,几百年来单弦艺人倾注大量心血创制、改造、丰富了很多曲牌,形成了很多流派,留下了很多经典曲目。其中阚泽良演唱的《武松杀嫂》堪称是单弦叙事艺术的经典之作,文本精良、唱腔精美,在观众中口碑极佳。  阚泽良(1929-2017),原名阚恩城,天津人,14岁从艺演唱单弦,先后师从刘增祥、华连仲和荣剑尘,曾在沈阳曲艺团、吉林省曲艺团、吉林省戏校任职,1986年调
期刊
长治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曲艺之乡,向来与曲艺有着不解之缘。长治曲艺孕育于两晋,产生于盛唐,成熟于明清。从“梨园始祖”唐明皇李隆基在潞州初创“梨园教坊”始,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繁衍至今,生生不息。曾任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前身)主席的赵树理,就是从长治走向全国的。2015年,长治市被中国曲协命名为全国首家“中国曲艺名城”;2017年4月,长治市委宣传部被中国曲协授予“
期刊
我今年74岁了,不免有了些“神龟虽寿,犹有尽时”的念头。虽然弟子们常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老话安慰我,可对着镜子看看自己斑白的两鬓,再想想走长路还气喘的身体,就觉着稀罕可能没有,再过两年可能就真的“稀软”了。也许人老了就爱琢磨些过去的事情,每每环顾四壁,就觉得家中最珍贵的物件就是快板了。而恩师王凤山先生留给我的那一副,已经陪伴我走过60多年岁月,更是“贵中之贵”。  一、巧拜师乐生活  我1946
期刊
7月14日,任笑海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享年86岁。任笑海1934年生于北京,原名任义海。经赵霭如引荐拜师马三立,所学《富贵图》《戏迷药方》《拴娃娃》《羊上树》等颇得真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先后参加北城游艺社、正阳游艺社、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北京市曲艺三团、新艺曲艺团等组织,随常宝霆、赵霭如、谭伯儒、高德明、高德亮、佟浩如、赵英颇等京津前辈艺人深造,后在各地辗转作艺。深谙传统技巧而不循旧,《二
期刊
8月1日晚,福建大剧院音乐厅灯火辉煌,第三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大赛圆满落幕,至此,福建曲艺“丹桂奖”已经走过6个年头。  福建是拥有20多个地方曲种的曲艺大省,为更好地传承曲艺艺术、使之在新时代有新发展,福建省曲协于2013年开始筑巢引凤,着手搭建一个福建全省曲艺大赛的框架,以期在培植新人的同时为有志于曲艺传承发展的从业者搭建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切实为新时代曲艺的传承发展打好基础。  20
期刊
1927年的4月间,  蒋介石背叛革命搞政变。  他心狠手辣来清党,  疯狂屠杀共产党员。  就在7月4号这天傍晚,  乌云笼罩着上海滩。  阴风萧萧飘细雨,  草木低垂天地暗。  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开杀戒,  刑场就设在龙华塔下枫桥边。  看这刑场,  杀气腾腾一派白色恐怖,  里里外外都是戒备森严。  这一边,  一排排宪兵穷凶极恶荷枪又实弹,  那一边,  一队队军警全副武装吆五喝六,  把围
期刊
曲艺小品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已经过去的数十年的“昨天”里,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造就了一批家喻户晓和深受大家喜爱的演员,甚至出现了在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文艺晚会上小品必不可少的局面。曲艺小品短小精悍,题材广泛,善于捕捉社会热点,以“草根”生活为素材,反映平民生活,通过小人物看出大境界,小故事表达大情怀,小视角反映大时代。以小见大、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寓教于乐的
期刊
深冬的寒风带来了春意,萧瑟的枝干孕育着新生。在2020年庚子春节到来之际,《曲艺》杂志社全体同仁祝愿全国曲艺工作者写得敞亮、说得响亮、唱得清亮、演得漂亮,时刻传播正能量;祝愿全国人民生活舒心、工作顺心、家人安心、朋友贴心,携手奋进有初心!  2020年庚子鼠年,既是新一轮生肖年的起始,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新纪元的开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1
期刊
2019年10月24日正是农历霜降时节,我的恩师陈希安带着对苏州评弹的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遵照他的遗愿,他的后事不设灵堂,一切从简。这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朴素优良作风,也体现了老人家质朴谦逊的情怀。  记忆是海边的沙石,有的会随水而去,有的则会被打磨得愈加光滑清晰。他的“要用功、要大度、要谦和、要多想着别人”的教导永远是我前行的重要遵循,他为评弹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也将永留中华曲艺史册。一、
期刊
2019年7月,文旅部发布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的政策,对曲艺的传承发展进行了专项部署。2019年9月6日至10日,由文旅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及山东省文旅厅等主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济南举办,让济南这个曾经的曲艺大码头一时间仿佛再现当年“书山曲海”的盛景。曲艺周这样的文化活动,既是《计划》中提到的“组织演出活动”措施的一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以此为契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