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社会成员结构的"异质"性和高度的流动性成为重要的社会特征之一.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理念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目标中,有必要强化"异质"交流中"关心"道德理念和能力的培养,即具备关怀、宽容、尊重、理解等价值认知和行为的能力.高等学校应在道德教育、教学上学习借鉴迪勒的"关心伦理观",确立大学生道德教育教学价值的时代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