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前行相关检查对视功能评估及视网膜疾病检出的有效性探索

来源 :国际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popo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或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眼底照相、眼部B超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应用于白内障术前对视功能的评估及对视网膜疾病检出的有效性观察。方法:对148例196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应用眼科电生理仪、眼底照相、眼部B超和OCT,根据FVEP和FERG(或PERG)、眼底照相、OCT、眼部B超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148例196眼中,B超检查显示玻璃体混浊165眼(84.2%),无法获取B超图像31眼(15.8%);成功获取眼底照相图像161眼(80.6%),无法获取图像35眼(19.4%);获得有价值VEP、ERG 58眼(29.6%),VEP、ERG未见明显异常138眼(70.4%);成功获取OCT图像167眼(85.2%),无法获取OCT图像29眼(14.8%)。结论:视觉电生理检查、眼底照相、眼部B超和光学相干断层图像结果可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的视功能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多种检查方法相互配合,可进一步提高白内障手术前对视网膜疾病以及其他眼科疾病的检出率。
其他文献
"研习型"教育教学模式强调"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通过研究探索的过程来实现学习目标或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师范生学习素质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较强的"教导性、互动性、开放性和学生
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它能帮助教师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在知识掌握及能力形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调整教学内容及进度;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收获,帮助学生巩固及灵活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进一步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现根据近年来关于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研究成
探究式教学是目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极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中教学中已被许多教师所应用,但从了解的情况看,在某些环节还是流于形式,还没有使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得到真正的体现.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为了使探究式教学实现其有效性,结合一些探究式教学理论的学习、标准的制定及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实施以下教学策略.  一、精心备课,创设良好的探究式问题情境  备课是教学中一个十分
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但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存在以下缺点:(1)SO2易溶于水,在停止加热时,很有可能产生倒吸现象,致使反应的试管炸裂,而且反应物为浓硫酸,泄露会对师生产生威胁,具有安全隐患。(2)用铜片和浓硫酸反应,加热时反应进程较难控制。(3)实验装置过于复杂,不利于操作。(4)拆卸装置时仍会有部分SO2泄露,不能实现实验的绿色化。所以我们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写出批语,学生却常常连看都不看。  为何造成这种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学生自己没有参与,不容易引起关注。  二是评语的平淡或概念化。语文教师的负担重,对学生的每篇文章,无法精琢细磨,一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写出高质量、论文式的评语,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寥寥数语。我们不妨变换作文批改的角色,把权力放下,“还政于民”,组织学生互相交换批改作文。青少年
“Great,now,我们一起来show一下各自的作文”、“Let’s go to下一课”、“这个问题,Who来回答”……听课中,发现多位年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掺杂着英语,不伦不类,让人听来别扭。语言之间本有相通之处,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想方设法,在需要用英语时灵活引入(如在引导学生欣赏英文佳作或比较一些中英文表达方面的差异时),笔者是赞赏的。但如果不顾语文教学目的,率性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