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始农业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相似,也有一个生产结构问题。从采集、渔猎过渡到种植业和饲养业结合,再由种植业和饲养业过渡到传统农业或半农半牧经济或游牧经济,是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渭河上游及毗邻地区原始农业生产结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前仰韶文化至仰韶文化早、中期(6200BC—3500BC),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种植业和家庭畜养业为次;第二阶段在仰韶文化晚期(3500BC—3000BC),以种植业和家庭畜养业为主,采集、狩猎居次要地位;第三阶段在龙山文化时期(2900BC—1900BC),种植业和家庭畜养业进一步发展,畜牧业萌芽;新石器时代结束以后至青铜时代为第四阶段,这一阶段由原始农业向半农半牧经济或畜牧经济转化。此后,随着北方草原游牧经济的南下和中原农业民族的北上及其双方势力的此消彼长,渭河上游及其代表的北方生态过渡带种植业、家庭畜养业和畜牧业的比重不断发生者变化。渭河上游地区原始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仅仅是一个特例,不能囊括全国范围,但有利于澄清学术界关于农业生产发展阶段问题的模糊认识,丰富原始农业生产结构演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