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3496828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重大使命,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实际性与开放性。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高职工科类一个适应性极其广泛的专业,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十分迫切。而如何培养该专业学生使其具备相应的能力,便成了当前高职校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作者通过对近几年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岗位的分析,从校园实践基地的建设,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的构成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实践与改革入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 机电一体化 教学改革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40-01
  1 关于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与就职岗位
  机电一体化也叫做机械电子工程,最开始是日本用来表达电子工程与机械工程相互结合的术语。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不管是职业学校亦或是大学,都已然发现,未来的工业尤其是机电方面的设计运行与维护创造,只能由那些精通电子系统与机械系统的人去完成。故而,高职学院培养出的人才除了懂得机械领域与电子领域的相关知识外,精通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也是必要的。在机电一体化方面,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本科,它们的主要内容都是教学生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除了深浅程度外大致是相差不大的。但有待改善的是,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机电一体化专业地方教育只是在借鉴早已发展成熟的机械专业与电子专业的教学方法与内容,但对于怎么让学生讲两者很好的结合却缺少经验,很显然,这才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精髓。由于其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一般大学的普通本科教育希望学生完成相关的培训之后具有机电领域的创造与分析能力,相对应的,高职院校是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生打造为拥有某些典型系统的维修与分析的能力。笔者所任职的高职学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了能够使学生经过三到四年的培训后拥有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相应能力,既进行了为期数周的社会调研又邀请了众多相关行业的专家与由其他学校组成的教师组以及从本校毕业的毕业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后一致确定了毕业生适合的相应职务。其中包括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维修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调试与安装以及机电一体化生产线的维修与维护。为了能够让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相应的就是岗位,那么相应的职业能力毋庸置疑是不可或缺的。显然,职业能力是相应职业以及其他几门相近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其可以大致归分为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以及专业能力。故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既要拥有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专业能力又要有一定的方法、社会、专业能力。
  2 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服务于工作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应用为目的的教育,故机电一体化专业就是以工作岗位为目标而设立的,对工作岗位的流程进行分析,一一列出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其专业课程的内容是以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主要目的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此确定课程的种类以及相应的要求,选择以及整合课程的内容,而最关键的是紧握行业的发展脉搏并对此增设相应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该方面的能力。显而易见,工作岗位上的流程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需要不同的技能与知识。综合大量的资料与分析,笔者以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设置关于机箱结构的控制系统。这一部分所需要的机械技能与知识为,从业人员需要具有电路的安装与维修,所需材料的硬度与刚性,系统的散热性能、防辐射性能以及减震性能等方面的机械知识与能力。而高职学校也就此开设了机械制造学、机械基础课程、技术测量等学科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第二部分是电气的掌控。在就业后的工作流水线上,关于此的主要问题是继电器的控制与维修以及可控编程电路的控制与维修,而学校对此开设了电气控制这门学科来教学生解决上述所遇到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毫无疑问,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是开发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在工厂流水线上所运用的技能与原理为单片机的运用原理与信号的处理、采集以及传感器的应用。为此,高职学校开设了电子仿真技术与电子技术以及单片机工作原理等科目来培养学生相关方面的能力。此外,为了确保电气与控制系统电路的正确连接,即电路板的设计与制造。对此,毕业学生最少要了解国际上通用的电路板的辅助设计软件,并且,至少要掌握其中一种,相应的,学校开设了最广泛最流行的Protel组织教学。
  3 创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
  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实际与理论的相互联系。这方面,应采用系统方法论的观点,所谓系统方法论就是将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与实际教育相互紧密的结合,从本质上改变专业的思想与方法,避免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独立的局面,让学生通过几门不同的课程从各个方面了解同一个实验案例或者知识点,以此加深学生对课程和专业以及各个零散的知识点与整个整体之间的联系。因此笔者以为,如果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由一个老师教授,那么则可以相对较容易的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交融的目的。因为,在理论教学里,老师能够通过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和学生对理论的了解程度方便的进行实践教育,从而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相关知识并可以灵活的在生活中运用。对此,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实训室以够学生使用。比如,实训室应该有一小部分作为教学区,该区应该装备相应的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以供老师教学使用,而实训室的其他部分应该有一些实训器材,方便学生在学习上完理论知识后直接上机实践,从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这对以后的工作时至关重要的。在学校装备了精良的硬件设施后,老师在课程的讲授中应该运用现场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明白的绝不一味地在课堂上讲解,尽最大的努力将理论延伸到实训产地实验室等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地方。而显然,只有有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高效率的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的相应的知识。而作为老师,很显然需要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兼备,而如何提高老师的素养可以通过让老师参加培训班或者让老师到工厂向一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学习,让他们在生产流水线上训练实际与理论互相结合的技巧。以此,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便牢牢把握住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重点,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以及创新与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朝阳.浅述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16-118.
  [2]冯宁,胡晓岳.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7(11):59-60.
  [3]张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23):100-101.
其他文献
3月24日,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发布"关于做好2004年农机跨区作业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发扬成绩,积极做好农机跨区作业管理工作.通知的主要内容如下:
摘 要:在插花实践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实践操作机会、改善教学保障条件等三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及日常行为自我约束力等,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之目的。  关键词:插花 实践教学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a)-0141-01  插花就是将有生命有观赏价值植物体的枝、叶、花
调度管理在企业生产运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企业安全、生产、效率、经济效益起到直接作用。文中从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总调度室在生产组织管理中的作用着手,详细阐
在烧结配矿过程当中,往往需要对产品质量、原料成本等多个目标同时进行寻优处理。面对这种约束条件复杂,变量较多,各目标分布情况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多
《汽车机械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学好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概念较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把商用化较好的三
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使用,课堂上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是由于不同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语言、课堂驾驭、情绪调控等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中无处不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山东省的杜郎口中学脱颖而出,成为课程改革的佼佼者。因为他们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即: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那么“10+35”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何启示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