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恩江第二小学创办于2005年,是欧阳修故里一所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校。十年来,学校努力实践着“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能享受学习的收获与成长的快乐,让教师的每一天工作都能体验职场的幸福与专业的尊严”的办学理念。
我既是学校校长、省级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又是吉安市第一届名师,带动引领学校向更高更强发展,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于是,2012年秋季我创建了名师工作室:“花儿遇到春天——刘慧珍小学语文工作室”,带领我的团队,将工作室打造成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学校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素养的指导与培训基地。
一、万紫千红总是春——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发展,成就学生的发展;有了学生的发展,才能成就学校的发展。
1.读书设坛丰富精神世界
我以工作室为纽带,设立了“醉美书香”项目,积极引导全体教师读书,学校每学期都给每个备课组专项经费用于自主购书,教师们的阅读不仅仅限于专业,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书籍。从被动读书到自我阅读,虽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在工作室成员的带领下,“醉美书香”由开始只是工作室成员互动到现在的全员互动学习与交流,已经形成了气候。
2.专业培训引来源头活水
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由工作室成员承担,从培养骨干,形成核心,到中心辐射,由点带面,再过渡到阶梯推进,持续发展,做到了全员化、经常化、长期化。整个团队任务分明:定任务、定专题、定时间、定目标,专题讲座、教改提案、课题研究,感悟汇报……一对一培训,分组学习,走出去,请进来,形式多样的培训凸显了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更新了理念,教研氛围日益浓厚。
我们以工作室为载体,以“开放互动型说写训练”为专题,建立了工作坊,并连续三年成为承担全省国培任务的工作室之一,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3.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我们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有:(1)常规性教研,备课组以“课例”为载体:备课、上课、听课(跨学科、跨年级)、全员全学科赛课、现场评课,每个备课组由工作室成员蹲点,组织研讨;(2)专题性教研,以“某一主题”为载体:围绕一个教学专题展开,各级各类赛课、磨课,工作室成员是参与磨课的主力军;(3)提高性教研,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读书活动、教学随笔、教学竞赛,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芬芳才灿烂。”我们以工作室为平台,推名师、出示范,树典型,以点带面,让教师在团队活动中逐步成长,目前我校大部分教师正由被动发展向自我发展进步,教师专业发展已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勃勃生机。
二、平芜尽处是春山——我们的课改之路
在大课改的环境下,每一个人从观念的转变、策略的运用到方法的借鉴创新都必须经历别人无法代替的过程,感悟、体验、纠结、挣扎,所以学校的课改以名师工作室为核心,分层实施,逐步推进,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三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1.课前备课讲实效
要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备课是关键。针对我校班额大,学生基础不一、个性差异大的实际情况,两年来我们使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二是“情境教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以高效课堂的理念指导合作备课,不但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重要的是以研究的心态设计教学,不但研读教材,更研读学生,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差异,并针对教学对象进行目标分层,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2.课堂教学求高效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课堂这个主阵地。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实现多维有效的课堂互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效率提高的前提。为了真正做到优化课堂教学,我校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依托活动促进提升:示范课骨干引领、移植课博采众长、汇报课新老互研、开放课家校共研、互听课同伴互助。“五课”活动,从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面向全体、分层施教、个别辅导”的教学模式。全校教师跨年级、跨学科听课,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形成一种百舸争流的教研之风。
3.课后反思看成效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是否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是否体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否和谐?是否开展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学校要求老师进行课后反思,并将教学反思记录下来,以随笔的形式发到工作室平台,供大家互相交流评论,提高教师的课改意识和课堂教学质量。
在全校性的公开课上,听课教师现场评课,就学生兴趣激发情况、教师施教覆盖情况、教学行为互动情况、教学整体综合情况、教学技术运用情况、教学资源运用情况、教学特色、教学思想等进行点评,通常是一人上课和说课,多人评课,而作课教师又与台下听课教师对话互动,使所有听课教师全过程参与,这就使学校教师群体能快速提高,形成人人参与的可喜局面。
在工作室成员的有效推动下,我们的课改之路越行越宽,新进教师上好“亮相课”;青年教师上好“过关课”;课改教师上好“研讨课”;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赛课、说课、评课、写教学反思、教学心得交流等活动,教师们踊跃参加,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个个都有展示的平台,新秀头角崭露,老将跃马阵前,整个学校人才辈出,形成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学生素养提升
我们的一切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才是学校的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素养,我们行动起来了。
1.“校训、校徽”,聚养德之理想
“文雅、阳光、乐学、善思”的校训和富含寓意的校徽,让学生懂得读书、做人的要求和理想,也成为引导师生读书养德的目标与理想。
我既是学校校长、省级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又是吉安市第一届名师,带动引领学校向更高更强发展,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于是,2012年秋季我创建了名师工作室:“花儿遇到春天——刘慧珍小学语文工作室”,带领我的团队,将工作室打造成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学校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素养的指导与培训基地。
一、万紫千红总是春——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发展,成就学生的发展;有了学生的发展,才能成就学校的发展。
1.读书设坛丰富精神世界
我以工作室为纽带,设立了“醉美书香”项目,积极引导全体教师读书,学校每学期都给每个备课组专项经费用于自主购书,教师们的阅读不仅仅限于专业,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书籍。从被动读书到自我阅读,虽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在工作室成员的带领下,“醉美书香”由开始只是工作室成员互动到现在的全员互动学习与交流,已经形成了气候。
2.专业培训引来源头活水
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由工作室成员承担,从培养骨干,形成核心,到中心辐射,由点带面,再过渡到阶梯推进,持续发展,做到了全员化、经常化、长期化。整个团队任务分明:定任务、定专题、定时间、定目标,专题讲座、教改提案、课题研究,感悟汇报……一对一培训,分组学习,走出去,请进来,形式多样的培训凸显了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更新了理念,教研氛围日益浓厚。
我们以工作室为载体,以“开放互动型说写训练”为专题,建立了工作坊,并连续三年成为承担全省国培任务的工作室之一,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3.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我们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有:(1)常规性教研,备课组以“课例”为载体:备课、上课、听课(跨学科、跨年级)、全员全学科赛课、现场评课,每个备课组由工作室成员蹲点,组织研讨;(2)专题性教研,以“某一主题”为载体:围绕一个教学专题展开,各级各类赛课、磨课,工作室成员是参与磨课的主力军;(3)提高性教研,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读书活动、教学随笔、教学竞赛,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芬芳才灿烂。”我们以工作室为平台,推名师、出示范,树典型,以点带面,让教师在团队活动中逐步成长,目前我校大部分教师正由被动发展向自我发展进步,教师专业发展已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勃勃生机。
二、平芜尽处是春山——我们的课改之路
在大课改的环境下,每一个人从观念的转变、策略的运用到方法的借鉴创新都必须经历别人无法代替的过程,感悟、体验、纠结、挣扎,所以学校的课改以名师工作室为核心,分层实施,逐步推进,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三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1.课前备课讲实效
要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备课是关键。针对我校班额大,学生基础不一、个性差异大的实际情况,两年来我们使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二是“情境教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以高效课堂的理念指导合作备课,不但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重要的是以研究的心态设计教学,不但研读教材,更研读学生,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差异,并针对教学对象进行目标分层,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2.课堂教学求高效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课堂这个主阵地。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实现多维有效的课堂互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效率提高的前提。为了真正做到优化课堂教学,我校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依托活动促进提升:示范课骨干引领、移植课博采众长、汇报课新老互研、开放课家校共研、互听课同伴互助。“五课”活动,从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环境、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面向全体、分层施教、个别辅导”的教学模式。全校教师跨年级、跨学科听课,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形成一种百舸争流的教研之风。
3.课后反思看成效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是否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是否体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否和谐?是否开展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学校要求老师进行课后反思,并将教学反思记录下来,以随笔的形式发到工作室平台,供大家互相交流评论,提高教师的课改意识和课堂教学质量。
在全校性的公开课上,听课教师现场评课,就学生兴趣激发情况、教师施教覆盖情况、教学行为互动情况、教学整体综合情况、教学技术运用情况、教学资源运用情况、教学特色、教学思想等进行点评,通常是一人上课和说课,多人评课,而作课教师又与台下听课教师对话互动,使所有听课教师全过程参与,这就使学校教师群体能快速提高,形成人人参与的可喜局面。
在工作室成员的有效推动下,我们的课改之路越行越宽,新进教师上好“亮相课”;青年教师上好“过关课”;课改教师上好“研讨课”;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赛课、说课、评课、写教学反思、教学心得交流等活动,教师们踊跃参加,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个个都有展示的平台,新秀头角崭露,老将跃马阵前,整个学校人才辈出,形成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学生素养提升
我们的一切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才是学校的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素养,我们行动起来了。
1.“校训、校徽”,聚养德之理想
“文雅、阳光、乐学、善思”的校训和富含寓意的校徽,让学生懂得读书、做人的要求和理想,也成为引导师生读书养德的目标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