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gao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专业特点及社会对园艺人才的需求,传统的实践教学严重制约了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教学效果。为此,对本实践教学从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与效果,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289-0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alent demand for gardening specialty,tradit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seriously restricted teaching effect.Then,practical teaching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was reformed and explored from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and examination mode,etc..The way would improve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 and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plant tissue culture;practical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也是应用型人才自身优势的集中体现[1]。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一直是任课教師所面临的难题[2]。植物组织培养以实验技术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3],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实践课程;同时是现代植物生产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快速繁殖和脱毒苗培育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经济效益,增产增收。
  1 地方院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西部地区虽然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和人才匮乏等方面的原因,制约了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地方院校,存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建设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仪器设备较为落后,制约学生操作的准确性;②实验教学大纲以机械验证性实验为主要内容,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大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尤显不足;③在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④经费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本实验课程的正常教学,降低了教学质量,影响学生成才。
  鉴于此,对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内容连续性、自主设计试验等环节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符合地方需求的人才。
  2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改革
  2.1 一课多师制、小班教学
  通过不同老师对实践教学的差别教学,保持学生在学习中的新鲜感,同时取长补短。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做过组培实验)进行实验示范,其他同学观看、讨论,同时让学生思考操作过程中的要点和技巧,如外植体处理、高效快速接种等,要求“做、学、教”合一。实现16人一组(2人一小组)的小班教学,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的时效性,使学生得到较长时间的操作锻炼,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2 连续性实验与自主创新设计
  结合当地资源和气候特征,选用地方特色植物,如太子参、蓝莓、百合、铁皮石斛等,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体系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实验开展前,要求学生理清实验思路,熟悉实验内容,头脑里形成操作流程图,对有疑问的地方在课堂上讨论并解答疑问;实验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促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2]。不同学生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逐一进行指导,教会学生操作技巧,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并分析结果,完成完整的实验报告撰写工作。
  通过基础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培养基配制、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条件等技术环节上受到良好的训练,掌握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研究。此外,摒弃部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添加一些自主创新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综合实验设计题目内任选一题,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在课余时间开展相关实验。独立完成综合实验设计和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并完成实验总结报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和升华,这也是本课程教学的另一重要特色[4]。
  2.3 考核办法改革
  调整以往缺少过程考核的弊端,以实验操作考核为主导因素,占60%,平时实验报告及考勤、纪律表现等占40%。这种考核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改革的目的,是更加适应应用型本科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掌握前沿科学发展动态,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增加经费的投入,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4 参考文献
  [1] 海燕,孙红梅,王广慧.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1):72-73.
  [2] 周玉丽,李慧敏,陆晓民,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98-99.
  [3] 许远.植物组织培养全实验教学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2):137-139.
  [4] 胡尚连,孙霞,曹颖.植物细胞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2):136-137.
其他文献
共产党人、社会主义者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为此目标而建党。不过在共同目标下,对达到目标的方法、道路以至执政期间的具体政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出现分歧。对出现的分歧如何正确处理,以消除分歧、达成一致,在苏共历史上存在不同的做法和方针。大体说来,在列宁时期是出现分歧,展开争论,达成一致,继续和衷共济地工作;在斯大林时期,是出现分歧,展开争论,上纲上线,捣乱起哄,撤职降级,公开悔过,
介绍宿州市埇桥区秸秆禁烧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为该项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借鉴。
硫酸阳极氧化用铝阴极替代铅阴极可以减少压降损失1—2V,铅电导率仅为铝的10%-15%。使用铝阴极可减少氧化槽热量的产生,节能30%。6063T6铝阴极在硫酸中(180g/L)因溶解的损失率仅1mm/a,
本文从历史、政治和商业三个方面分析社会文化对历届奥运场馆总体布局的影响,并以北京奥运场馆总体布局为例作具体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