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对垒:七大名人话职业生涯规划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at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实让曾经的天之骄子茫然不知所措,众多莘莘学子及家长期望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实现成功择业已经不再现实。
  
  2007 年4 月14 日,由中国生涯网等机构主办、职业杂志社等机构协办的首届中国职业生涯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担任此次论坛的名誉主席并在开幕式上致词。首届中国职业生涯高峰论坛的召开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理念从而少走弯路。
  首届中国职业生涯高峰论坛专门就 “职业生涯规划怎么帮助大学生就业” 这一热点问题设置了精彩的嘉宾对话环节。
  对话嘉宾: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 曾海波博士
  对话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侯志瑾
   联想集团招聘总监 卫 弘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军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创始人 周其洪
  武汉理工大学心理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雷五明
  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CEO 闻 霄
  
  生涯规划帮你打造主动求职的能力
  
  曾海波:我跟大家分享几个数字,从2002 年起高校的毕业生有200 多万人,然后以每年将近100 万人的速度增长,到2006 年达到了410 多万人。市场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不到200 万个,也就是说有200 万名毕业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这必然给高校的毕业生造成非常大的压力。谁来帮助大学生就业呢?就业指导中心?企业?我想能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只有大学生自己!了解自我,了解职场需求,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尽早进行准备也许是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最好办法。
  卫弘:8 年以前,我和很多同学一样也是一个毕业生,也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在大学里,我们基本没有受过职业生涯教育,毕业的时候也不知道要找什么工作,就是在学校里等。有公司来招人我们就去应试、面试。
  现在,我在企业从事招聘工作,面试过很多毕业生,感觉近10 年来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很多同学依然采取比较被动的求职方式——在毕业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岗位适合自己,什么样的岗位不太适合自己,所以在求职过程当中,很难把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来。
  在我接触的应届毕业生里,可以分成三类:有一类非常的优秀,对自己要做什么非常清楚。但是这类同学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企业招聘当中所关注的对象。因为他们可能天生有一种创业的才能,不太适合在一个企业里从基础的工作做起。
  另外一类同学,你会感觉他对自己并不是特别了解。比如说当时我在一个学校里面去做校园招聘推广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带着他的女朋友,挤到前面问我:看看我的女朋友适不适合去你们公司工作?他的女朋友很腼腆,一言不发地看着我们。这样的人被录用的机会基本是0.1%。你会感觉到,她还没有准备,就来到我们的职场。从35 岁、45 岁到55 岁,人在不同的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职业生涯问题。毕业求职的第一份工作,常常是你职业生涯的起点。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和我当年毕业一样,并没有充分地理解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
  还有一类同学,很明显就是对自己的职业未来有了充分的认识。他们的目的明确,准备较为充分,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擅长什么,初步了解企业相应岗位的要求。这样的学员是企业比较喜欢的。
  就整体而言,你会发现对自己不了解,对职业不了解,是正在择业的大学生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的招聘的最大压力就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我认为今天举办的职业生涯发展论坛很有意义,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基本技能的培养,对于他们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是非常有意义的。
  
  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李军凯: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造成高中生们在高中阶段基本围绕一个目标转——考上大学,至于将来怎么样,或者对社会上的行业、职业甚至大学里面的专业,了解得相当有限。大学四年时间非常长,如果你能很好地利用这四年时间尽早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会比较有帮助。作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我们首先是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让他们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定位。在这种目标定位下,他会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大学的四年时间,会参加社团实习,也会按照职业目标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塑造。
  北大的学生总体来说,素质比较高,无论是自身还是周围人、社会,对他们的期待都是比较高的。所以职业规划教育对这部分精英学生,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定位以后,就能合理地调节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我们学校在职业指导教育方面,首先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课程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兴趣、价值观、能力的探索,同时了解职场需求。对非毕业班同学,开展职业测评,一对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包括日常的实习指导、服务,包括职业规划的训练营、素质拓展,还有教学、培训;为毕业班的同学开展就业指导专家系列讲座、教育网络学堂,包括各种求职技巧等等分析宣讲等。目的主要还是希望所有的大学生能够尽早开展职业规划,能够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塑造。
  我们现在做的一个项目叫做“北京大学职业规划训练营”,我们每期会锁定一个行业,并选择这个行业的典型企业来结合这个行业和职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最后还可以通过对企业实习生的选拔,对学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和职业的要求。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要与学生现实互动
  
  侯志瑾:我在北师大负责研究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工作,我们从四个方面开展生涯规划工作。第一个方面,提高学生对生涯的关注,以及培养学生的生涯发展和生涯规划的意识。我们所说的生涯发展和生涯规划不是仅仅是职业,也包括了学业方面的,以及怎样更好地度过你的非工作时间,也就是你的闲暇的时间。因为社会发展变化很快,倘若想从工作里面得到心理上的全部满足,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我们的理想是想找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工作,但是社会上不太可能提供那么多工作,能够使人人都能找到最喜欢的那个职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们可以在业余时间通过满足我们的兴趣来提升心理满足感,所以不一定你做的工作非得是你特别喜欢的。也有老师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是我们做的一个方面工作——生涯关注。我们用了很多办法,比如有电影会、午餐会、讲座,还有一些生涯小活动、小游戏等。第二个方面,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活动,让大家提高对自己生涯发展的控制感。所谓控制感是你觉得在自己的生涯发展当中,你是有选择的,是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的,而不是说听天由命,由别人来决定的。有的人认为对如何就业自己无能为力,只能听天由命,其实这也是一种选择,你已经做出了一个选择,你选择了把选择权交给别人、交给社会、交给父母,交
  给他人。我不能说100% 的人有控制力,但是一定程度上每一个人都是有控制力的,同时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第三个方面,生涯好奇。你要有进行职业探索的动力,这样你才能够更好地去生活。其实现在看大学生的生活,你会发觉我们用了很多词,比如“没劲”、“无聊”这样的词汇,现在上大学、考研,某种程度上本应该是一种手段,而我们都把它们变成了目标。
  第四个方面,生涯信心。通过很多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自我的信心,包括求职方面的信心,社会交往方面的信心,发展自己更多能力的信心。在美国,从中小学就开始普及生涯发展的概念。我们的起点太晚,现在是在补课。但是我个人认为,应该往下延伸,无论老师和家长,都可以让自己选择及早接受生涯规划教育。我现在做的是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研究生跟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比大学生现实,另外他们会遇到生活、工作平衡的问题,比如女研究生会马上遇到结婚要不要生孩子的问题,要不要继续读博士,如果继续读博士跟男朋友发生矛盾怎么解决等问题。
  
  就业问题不能在就业时才去解决
  
  雷五明:人的生涯不光是职业生涯,还包括其他角色的生涯。我们学校开了三门课程,在一年级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把握人生方向和目标。光有目标不行,还要去实现。因此,我们会给大三、大四的学生讲一些就业技巧,并且要学会不要过分依赖政府、学校、家庭。还有一部分是针对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创业。作为一个老师,我认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确实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我在30 岁的时候才发觉自己适合干什么。我以前做过行政、心理辅导,最后才觉得搞职业生涯规划很有意思。我的个人目标是成为职业发展生涯规划中的教授或者专家。从我个人的经验看,我也是职业生涯理论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如果能更早地接触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也许对我的生活的帮助会更大!
  侯志瑾:以前在大学里其实做的都是就业指导,关心的只是生涯发展当中很具体的一个部分。现在我们希望可以关注更多一点,教育部开始非常重视就业,重视就业之后也发现就业的问题。前几天有一个学生跟我讲一个故事,他说,一只鸭子小的时候放在一个花瓶里,然后你喂这只鸭子,鸭子长大了,脑袋出来了,但是身体仍旧在花瓶里。现在有一个问题是,你该如何把鸭子完整地弄出来,并且不要把花瓶打碎。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就业问题,这是没有解题答案的。
  现在在我们学院特批了一个课程,是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专业的一个硕士课程,单独招生、单独考试,有学历、有学位,面向高校的教师招生,有政策性的优惠,目的就是能够从师资上为高校的老师做一些准备,希望可以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个工作,目前我们也制定了高校大学生职业咨询师的认证标准。有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人士,就能为需要职业规划咨询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也能促进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职业生涯推广任重而道远
  
  周其洪:我建立了一个公益论坛,开设了简历、面试、心理健康、劳动权益、职场等栏目,现在已经接近70万人次的点击率,学生的反映非常好,其中还有一个咨询中心是专门免费回答大学生困惑问题的。
  我觉得普及职业生涯发展理念非常重要。求职需要有目标,写简历也要有目标,要从需求的角度进行思考。明确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素质,要围绕职业目标打造能力和素质,该有的资格要具备,要用行动去做,要用行动去写,该参加的社会实践工作要参加。这是职业生涯规划中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
  闻霄:全国普通高校有2069 所,还不包括民办的学院以及其他的高校。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这种意识,都有这种需要,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需要职业生涯规划。
  谁来推广职业生涯规划?谁能够长期坚持下去?谁能够从里面找到自己收获的结果?作为联想公司,我们的企业要用人,我希望这个人才规划好了到我企业来。非常感谢中国生涯网发起的此次首届中国职业生涯高峰论坛,也衷心祝愿论坛长期办下去,为职业生涯发展理念的普及摇旗呐喊,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事业中来。
  海波:首届中国职业生涯高峰论坛汇集了学界专家、企业高管、行业专业人士,大家就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这一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研讨。如何进行自我探索,如何进行职场探索,如何为自己的就业做好准备……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解决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发达国家已经是一个系统的专业,也有从小学到大学并贯穿职业始终的系统教育体系和支持体系。而职业生涯发展在中国的普及依然刚刚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已经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而显得特别旺盛。
  最后送给即将进行择业的大学生朋友一句话:了解职业生涯对你而言已经成为必需,因为你的职业生涯的成功就掌握在你的手中!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