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损伤患者的时间知觉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小脑损伤患者时间知觉的研究,了解小脑参与时间感知加工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时距复制任务,对26例小脑损伤患者和在年龄、利手及受教育程度上相匹配的26名健康对照者的时间知觉能力进行研究.试验包括持续呈现的视觉目标形式的3段标准时间(600ms、3和5 s),呈现结束后,延迟1或5 s进行复制.结果 小脑损伤组与健康对照组均对600 ms有高估,而对3和5 s有低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小脑损伤患者对600 ms时距复制[延迟时间为1和5 s的复制结果(s)分别为1.37±0.24、1.26±0.29]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247、-4.230,均P0.05).结论 小脑损伤患者对瞬时时间的感知明显受损,而对长时间的感知无损伤,提示小脑可能特异性地参与了毫秒时间感知的认知加工.
其他文献
道德挫折是利他行为者遭到受助者消极或恶意回应而产生的心理挫折形式,其不仅是一种个人挫折,更是一种社会挫折,即造成了社会资本的损失。对于道德挫折,应从其心理发生机制来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对任何事物的讨论都要上升到存在论的高度,并从时间的规定性中获取其根据。海德格尔在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自然也是从时间
作为现代性产物的美学本身就蕴涵了重要的政治意识:对美好人性与健全社会的追求。透过现实政治与政治理想双重维度的互动考察,共和国60年美学在表层历史特征上呈现出泛政治化
当代中国伦理学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它们主要表现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出发点和目的以及道德原则等方面。这需要从现代伦理学的发展趋势、唯物史
心灵体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在素质教育中有自己重要的价值取向和独特的融通作用.它可以提高素质教育教学手段的情景性和生动性,突破传统教育教学内容的时空性和文本性,恢
文章重点阐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发掘体育教学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共同特征,巧妙设计"职场仿真"教学,通过"职场仿真"教学,在发挥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职
康德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四个“二律背反”所揭示的自然与自由的因果性问题。通过这两种因果性,康德鲜明地揭示了自然因果性的
康德认为,美德就是按照道德法则来决定行为动机的意志的力量,这与通常把美德看作优秀的情感欲望品质的美德观有着较大的距离。康德指出,再优秀的、令人羡慕的情感、欲望品质
人们把一般形式语义学的起源追溯到弗雷格、塔尔斯基、蒙塔古和戴维森等哲学家。但是人们忽略了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一种特定的关于语
继承百家争鸣的成果并与统一王朝的时代要求相结合,汉代的盛世伦理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人类道德与伦理精神的理解,浸润、滋养并融会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董仲舒的伦理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