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采用动员剂和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粒细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于本血站行无偿献血的52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动员献血者外周血粒细胞,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粒细胞,分析动员剂的动员效果及影响采集效量的因素.、结果 采用动员剂动员后,献血者外周血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分别提高了4和7倍,动员
【机 构】
:
214021江苏无锡,无锡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动员剂和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粒细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于本血站行无偿献血的52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动员献血者外周血粒细胞,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粒细胞,分析动员剂的动员效果及影响采集效量的因素.、结果 采用动员剂动员后,献血者外周血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分别提高了4和7倍,动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52份粒细胞平均采集耗时为(201±83)min,处理抗凝全血为(4209±806)mL,抗凝剂枸橼酸枸橼酸钠-葡萄糖A方用量为(394±83)mL,粒细胞制品体积为(283±46)mL,制品粒细胞含量为(2.18±0.81)×1010.女性献血者粒细胞制品含量为(1.77±0.82)×1010,男性为(2.48±0.67)×1010,男性献血者粒细胞采集量高于女性献血者(t=3.331,P=0.002),单因素线形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献血者采集前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含量(Hb)、WBC计数和NEUT水平与粒细胞采集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线形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粒细胞采集量与献血者采集前Hb(P=0.030)和NEUT(P=0.037)相关.结论 重组人G-CSF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能有效动员献血者外周血粒细胞,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可采集足够剂量的粒细胞用于临床输注。
其他文献
膀胱癌干细胞的存在可能是膀胱癌治疗后容易复发、转移的根本原因,而膀胱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7介导的抑制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可能是膀胱癌细胞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如何成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移植治疗,其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versus-leukemia,GVL)效应对恶性疾病的治疗及防止移植后疾病复发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随之而发生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
教材与课标、教学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三者在相互作用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共同推动课程改革,最终实现教育的更大进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立足课标、基于学情,探索灵活高效使用教
上皮-间质转化不仅参与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器官和组织的生成,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癌细胞的侵袭及转移.当上皮-间质转化受到刺激时,细胞和细胞之间黏附及极性由于黏附分子如E-钙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高龄患者采用CAG[阿糖胞苷(Ara-C)+阿克那霉素(Acl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诱导缓解化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AML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CAG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者纳入CAG组(n=40),接受FA[氟达拉滨(Flud)+ Ara-C]方案治疗者纳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的管理模式与效果评估.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本血站在册的献血服务志愿者93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2011年9月本血站实施加强中期管理的措施前后分为2组,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8).由专人负责联络及管理,收集来自献血者、志愿者与从业人员反馈的问题与意见,结合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运行情况与采供血情况,分析比较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加强中期管理
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对患者生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术后镇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使用药物、给药技术和其他非侵袭性方法止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是麻醉镇痛泵的临床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病人术后疼痛的问题,由此带动了术后疼痛的护理工作,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文就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术(PCA)的使用及护理进行了综述。
白血病的治疗仍为人类一大难题.目前,针对靶向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而靶向治疗已取得了较为肯定的治疗成果.Aurora激酶属于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研究表明,Aurora激酶在多种血液肿瘤中高表达,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现已发现多种Aurora激酶抑制剂,研究表明其在白血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成熟,Aurora激酶抑制剂在白血病治疗方面将存在较大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