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政治课堂举例的现状调查
为了解我校思想政治课课堂举例的现状,笔者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本校11位专职政治教师和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100名学生,问卷内容涉及教学诸多方面。通过综合分析全部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政治课课堂举例存在以下主要现象和问题:个别教师和部分学生轻视、忽视甚至无视课堂举例的重要性,对举例认识不够、准备不足;部分教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都不甚了解,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数不少的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之甚少,课堂举例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知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所举事例;教材中的部分事例不能与时俱进,在准确性、权威性方面受到影响。
二、政治课堂举例的问题分析
对于课堂举例中出现的上述现象和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方面:
1.教师方面。部分教师既没有针对具体的知识点精挑细选典型事例,也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的水平举出事例,而是在课堂上临时起意地乱举例。部分教师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分析事例、启发学生理解、得出基本观点,而是就事例本身大谈特谈,缺乏对事例的抽丝剥茧、层层深入。
2.学生方面。许多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把握学习主动权,对教材和课堂上所举的事例费解、不解甚至误解。部分学生上课全凭个人心情,态度极其不端正;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教材方面。新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浓缩甚至删除了对许多知识点的阐述和详解,把许多结论性知识的获取过程留给学生自己探究,从而使这些知识点大多数都比较抽象。但是由于教材本身的稳定性、滞后性,一部分事例已经显得较为陈旧落后,失去了时效性、新颖性,因而也就对学生失去了魅力和吸引力。
三、政治课堂举例的主要对策
政治课堂举例是指政治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提出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主要应做好以下五点:
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提出的事例要与教材中的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问题相一致。随着科技的进步、国际形势的变化,有些教学内容更新快,不可能及时地写进教材,这就要求所举的事例能更准确地反映教材观点、切合当前实际,体现出思想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紧握时代脉搏的特点。
2.针对性。针对性是指提出的事例要有明确的指向,或指向教材的特定内容或指向学生的不同实际。一般来说,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要多层次、多角度举例;对于比较容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则应当少举例甚至不举例。高中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仍然有限,不同年级、班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举例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3.简洁性。简洁性是指提出的事例要言简意赅、精简得当,也指事例要正反面相结合、主次分明。事例不能太复杂,否则会模糊重点,不利于集中说明某一知识点。事例不能太多太泛,否则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而对事例分析得不够透彻,从而冲淡对该知识点的讲解。事例要以正面引导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反面教育。
4.新颖性。新颖性是指提出的事例要新鲜,在时间与空间上向学生靠近。历史名人的事例要举,但新时期的人物更要举;国外的事例要举,但国内的、本地的甚至本校的事例更要举。政治教师只有博览群书、不断积累,才能提出高举時代旗帜、展示时代风采、构建时代精神的新颖事例。
5.趣味性。趣味性是指提出的事例要生动、幽默、风趣,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激起学生听课的兴趣,趣味性是搞好课堂举例的重要条件。趣味性强的事例能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政治教师再适时地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的听课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以上五点具体要求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政治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才能不断地领悟、融会、贯通,从而真正提高思想政治课举例的艺术水平。
为了解我校思想政治课课堂举例的现状,笔者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本校11位专职政治教师和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100名学生,问卷内容涉及教学诸多方面。通过综合分析全部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政治课课堂举例存在以下主要现象和问题:个别教师和部分学生轻视、忽视甚至无视课堂举例的重要性,对举例认识不够、准备不足;部分教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都不甚了解,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数不少的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之甚少,课堂举例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知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所举事例;教材中的部分事例不能与时俱进,在准确性、权威性方面受到影响。
二、政治课堂举例的问题分析
对于课堂举例中出现的上述现象和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方面:
1.教师方面。部分教师既没有针对具体的知识点精挑细选典型事例,也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的水平举出事例,而是在课堂上临时起意地乱举例。部分教师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分析事例、启发学生理解、得出基本观点,而是就事例本身大谈特谈,缺乏对事例的抽丝剥茧、层层深入。
2.学生方面。许多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把握学习主动权,对教材和课堂上所举的事例费解、不解甚至误解。部分学生上课全凭个人心情,态度极其不端正;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教材方面。新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浓缩甚至删除了对许多知识点的阐述和详解,把许多结论性知识的获取过程留给学生自己探究,从而使这些知识点大多数都比较抽象。但是由于教材本身的稳定性、滞后性,一部分事例已经显得较为陈旧落后,失去了时效性、新颖性,因而也就对学生失去了魅力和吸引力。
三、政治课堂举例的主要对策
政治课堂举例是指政治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提出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主要应做好以下五点:
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提出的事例要与教材中的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问题相一致。随着科技的进步、国际形势的变化,有些教学内容更新快,不可能及时地写进教材,这就要求所举的事例能更准确地反映教材观点、切合当前实际,体现出思想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紧握时代脉搏的特点。
2.针对性。针对性是指提出的事例要有明确的指向,或指向教材的特定内容或指向学生的不同实际。一般来说,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要多层次、多角度举例;对于比较容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则应当少举例甚至不举例。高中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仍然有限,不同年级、班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举例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3.简洁性。简洁性是指提出的事例要言简意赅、精简得当,也指事例要正反面相结合、主次分明。事例不能太复杂,否则会模糊重点,不利于集中说明某一知识点。事例不能太多太泛,否则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而对事例分析得不够透彻,从而冲淡对该知识点的讲解。事例要以正面引导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反面教育。
4.新颖性。新颖性是指提出的事例要新鲜,在时间与空间上向学生靠近。历史名人的事例要举,但新时期的人物更要举;国外的事例要举,但国内的、本地的甚至本校的事例更要举。政治教师只有博览群书、不断积累,才能提出高举時代旗帜、展示时代风采、构建时代精神的新颖事例。
5.趣味性。趣味性是指提出的事例要生动、幽默、风趣,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激起学生听课的兴趣,趣味性是搞好课堂举例的重要条件。趣味性强的事例能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政治教师再适时地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的听课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以上五点具体要求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政治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才能不断地领悟、融会、贯通,从而真正提高思想政治课举例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