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妇产科教学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学科组成的一部分,该门学科的独立性、实践性强及其特殊性,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大,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较差。我对教学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作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1.理清学习脉络
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生殖调控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在课程学习中主要是要理清学生的学习脉络,让他们先弄懂他们学习的这门课程到底讲述的是什么。整个妇产科学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是整个妇产科学习的基础部分,对于后面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第二部分为产科学部分,主要讲述与女性妊娠、分娩、产褥相关的各种生理与病理情况,包括了从受精到着床,从胚胎发育到胎儿成熟,从分娩到产褥的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第三部分为妇科学,讲述了女性在非妊娠期的与生殖器官相关的疾病;第四部分为计划生育,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了这些脉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学习。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临床实践少,学习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容易倦怠,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1各种模型及器具。
学生的实践经验少,利用各种模型及器具等直观教具能快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教师在讲解女性生殖系统时可利用骨盆、女性内外生殖系统的模型可帮助学生了解其组织构造;讲解胎儿时可使用胎儿模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讲解分娩机制时可配合使用骨盆与胎儿模型,通过胎儿在骨盆各个平面的转动使学生更快速地理解胎儿的转动动作,简单化许多复杂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板书的合理利用。
板书在课程讲解中极为重要,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板书不宜过多,主要是写明课程流程与标示重点内容。此外,书上的插图多为黑白,图片内容较繁杂,加之插图亦不全面,通过不同颜色的粉笔,凸显出图片的层次,边讲边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如讲解“子宫体的组织构造”时,可用不同颜色分别画出粘膜层、肌层及浆膜层;讲解“受精卵的形成、发育及着床”时,可标示出受精卵着床后胚胎与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的关系;讲解“子宫肌瘤”时,可用不同颜色画出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肌瘤临床表现的异同。所以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问题,板书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2.3电教、多媒体的辅助应用。
现代技术的进步,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多样化、更直观的教学方式。我们通过VCD录像、课件等可以给学生直观展示许多动态的过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如产前检查、产程中的处理可直接通过VCD录像让学生直观了解其步骤及方法;讲解“妇科肿瘤”时,可通过PPT课件给学生直接展示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肿瘤,使学生更容易记住不同肿瘤的特点。这样,书本上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动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临床医学学科有其特殊性,教师在课堂单凭口头讲解,容易使学生觉得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热情,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3.1提高教师素质。
在课堂上,教师是调节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语音、语速与身体姿势都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该具有足够的激情与热情,讲话语速不直太快或太慢,要注意语音及语调的变化,平铺直叙易使学生觉得讲授内容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尽量得面对学生,注视学生,而不是将视线停留在黑板或电脑屏幕,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传达教师教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不能只依教科书直述,让学生觉得教师没有责任心,使学生对老师失去信任,丧失学习兴趣。
3.2注意提问的技巧。
教师一味地讲解易使学生被动地学习,缺少实际的参与感,因此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课堂设计提问,提问可以针对以前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回忆来促进知识点的记忆;也可以针对本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索得出相应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参与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授课内容,教师愉快地授课,学生愉快地学习,既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又可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
4.重视病案讨论与动手操作能力
临床医学的特殊性在于每一个疾病都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同一种疾病针对不同的病人也可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病案讨论与实训操作对于学生对整个妇产科学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般在同类型疾病学习完成后进行一次病案讨论,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和掌握,如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都是妊娠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但发病的原因、时间、临床表现与治疗都有差异,通过病案讨论,学生可掌握不同的出血性疾病的特点。实训操作可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如产科检查、妇科检查的方法,会阴切开缝合,外阴的擦洗,阴道上药,等等,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对以后的临床工作有很大帮助。
5.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
课堂教学的最终环节是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对于教师授课方法的接受程度,学生自有评价,因此只有学生对课堂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及时修正,才能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
关键词: 妇产科教学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学科组成的一部分,该门学科的独立性、实践性强及其特殊性,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大,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较差。我对教学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作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1.理清学习脉络
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生殖调控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在课程学习中主要是要理清学生的学习脉络,让他们先弄懂他们学习的这门课程到底讲述的是什么。整个妇产科学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是整个妇产科学习的基础部分,对于后面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第二部分为产科学部分,主要讲述与女性妊娠、分娩、产褥相关的各种生理与病理情况,包括了从受精到着床,从胚胎发育到胎儿成熟,从分娩到产褥的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第三部分为妇科学,讲述了女性在非妊娠期的与生殖器官相关的疾病;第四部分为计划生育,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有了这些脉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学习。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临床实践少,学习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容易倦怠,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1各种模型及器具。
学生的实践经验少,利用各种模型及器具等直观教具能快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教师在讲解女性生殖系统时可利用骨盆、女性内外生殖系统的模型可帮助学生了解其组织构造;讲解胎儿时可使用胎儿模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讲解分娩机制时可配合使用骨盆与胎儿模型,通过胎儿在骨盆各个平面的转动使学生更快速地理解胎儿的转动动作,简单化许多复杂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板书的合理利用。
板书在课程讲解中极为重要,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板书不宜过多,主要是写明课程流程与标示重点内容。此外,书上的插图多为黑白,图片内容较繁杂,加之插图亦不全面,通过不同颜色的粉笔,凸显出图片的层次,边讲边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如讲解“子宫体的组织构造”时,可用不同颜色分别画出粘膜层、肌层及浆膜层;讲解“受精卵的形成、发育及着床”时,可标示出受精卵着床后胚胎与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的关系;讲解“子宫肌瘤”时,可用不同颜色画出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的肌瘤临床表现的异同。所以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问题,板书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2.3电教、多媒体的辅助应用。
现代技术的进步,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多样化、更直观的教学方式。我们通过VCD录像、课件等可以给学生直观展示许多动态的过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如产前检查、产程中的处理可直接通过VCD录像让学生直观了解其步骤及方法;讲解“妇科肿瘤”时,可通过PPT课件给学生直接展示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肿瘤,使学生更容易记住不同肿瘤的特点。这样,书本上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动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临床医学学科有其特殊性,教师在课堂单凭口头讲解,容易使学生觉得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热情,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3.1提高教师素质。
在课堂上,教师是调节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语音、语速与身体姿势都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该具有足够的激情与热情,讲话语速不直太快或太慢,要注意语音及语调的变化,平铺直叙易使学生觉得讲授内容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尽量得面对学生,注视学生,而不是将视线停留在黑板或电脑屏幕,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传达教师教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不能只依教科书直述,让学生觉得教师没有责任心,使学生对老师失去信任,丧失学习兴趣。
3.2注意提问的技巧。
教师一味地讲解易使学生被动地学习,缺少实际的参与感,因此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在课堂设计提问,提问可以针对以前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回忆来促进知识点的记忆;也可以针对本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索得出相应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参与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授课内容,教师愉快地授课,学生愉快地学习,既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又可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
4.重视病案讨论与动手操作能力
临床医学的特殊性在于每一个疾病都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同一种疾病针对不同的病人也可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病案讨论与实训操作对于学生对整个妇产科学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般在同类型疾病学习完成后进行一次病案讨论,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和掌握,如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都是妊娠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但发病的原因、时间、临床表现与治疗都有差异,通过病案讨论,学生可掌握不同的出血性疾病的特点。实训操作可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如产科检查、妇科检查的方法,会阴切开缝合,外阴的擦洗,阴道上药,等等,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对以后的临床工作有很大帮助。
5.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
课堂教学的最终环节是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对于教师授课方法的接受程度,学生自有评价,因此只有学生对课堂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及时修正,才能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