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本科院校“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同频共振路径探索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万计划”的提出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新机遇,是“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的基本遵循.在此背景下,地方性本科院校应明确“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同频共振价值和目标,通过做好统筹规划、发挥学科引领、建设校际联盟、构建一流师资等路径,明确地方性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实现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的调整与优化,促进专业和课程对接产业和行业,培育学生较强社会适应能力.
其他文献
通过对互文性与不可通约性在发展历程和内涵意义的对比,揭示了二者作为超越各自学科领域的理论范式,在本源意义上的相似性,即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联系,而不可通约性强调新旧范式间的断裂,不连续性,但它们本身也内在地预设着一种辩证的思考.同时,作为认知范式,二者从不同的层面对逻各斯中心主义提出了挑战.库恩对于亚里士多德经典物理学理论的重新理解过程则表明互文性与不可通约性的特征在共时与历时的维度上都存在于文本之间,而对于认知主体而言,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实现伽达默尔所设想的“视域融合”.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当在深度挖掘外语专业课程内在跨学科性的同时,结合校本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外语课程与应用型专业课程的外在跨学科性,建立跨学科课程群.文章提出的地方应用型高校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把提高学生语言基本功和跨文化能力的工具性目标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素养等人文性目标有机融合,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是投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性需求,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能的实用性需求,是加快教师自我革新的内生性需求,统筹推进大中小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凭借多核心发展模式、全链条发展模式、建立交互网络关系,以期培养出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促使思政教育工作向纵深开展,思政课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在创新培育新动能,转型发展新经济的背景下,高校学生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高职院校作为离社会生产一线最近的高等教育单位,其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社会经济的需求,必须以创新创造为导向,以会计教学体系的重新设计为起点,以资源整合为杠杆,以双创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以组织、财务、信息为保障,培养高素质、懂创新、敢创业的会计人才.基于此,文章在分析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建议.
当前,不少大学生在道德观念、文化自信、政治信仰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思想短板.因此,在逻辑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更应该注重价值引领.开展课程思政,既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又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在开展逻辑教育的课程思政时,教师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操作理念和角色分工.在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上,教师应该依托智慧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的融入.此外,通过搜集学生的即时反馈和结课问卷调查等方式,教师还可以进行课程思政的反思和改进.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成熟发展的历程中.马克思以人类本质与人的社会本质为两个着力点,正确分析和回答了人的本质问题,创造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活动,这一活动基本理念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不谋而合.系统分析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把牢“以人为中心”的基本理念、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策略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启示.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在遵循“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的基本前提下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共同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必须精准把握其内在逻辑,做到优化教师结构,助力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培养;搭建“大手牵小手”平台,完善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激发协同创新合力,建构思政课教师一体化资源共享机制.
高职院校在三教改革中,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团队建设不足、教材与实践脱节、传统教法扔占据课堂等痛点,笔者首先分析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诉求与利益联接点,为校企融合发展赋能“三教”改革寻求深化校企合作的意愿和动力,进而又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探讨校企融合发展中,1+X证书制度、产业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载体在“三教”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一带一路”倡议是顺应历史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成功实施和顺利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知识能力的国际化人才,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国际营销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文章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入手,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国际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