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爆裂性骨折眼球内陷手术时机与效果的观察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shar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眼眶爆裂性骨折眼球内陷手术时机与效果的关系.方法 眼眶爆裂性骨折引起眼球内陷的13例(16眼)进行手术治疗.采用下睑皮肤入路开眶,或结膜-口腔联合入路开眶术,并采用不同的填充物,对外伤期2周以内和外伤后2月以上者两组进行手术,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 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不同的填充物对于外伤后2周者手术效果明显;而外伤期后2月以上者手术效果欠佳.结论 对于眼眶爆裂性骨折引起的眼球内陷可考虑早期手术,其效果优于晚期手术者。

其他文献
通过对日照分析软件功能的介绍 ,论述了采用软件法在规划管理审批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观察直肌可调整缝线在其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1例间歇性外斜视施行联合直肌可调整缝线的直肌后徙术.结果 随访3~12个月,48例达正常眼位,3例欠矫者经集合训练后得到改善.结论 联合直肌可调整缝线的直肌后徙术是矫正间歇性外斜视简便而有效的手术方式,减少再次手术。
为加强短波装备远距离通信和电子对抗的干扰能力,须提高近地架设的宽带短波相控阵天线的性能,该文首先利用矩量法建立分析天线阵列的基本框架,然后再结合空域格林函数将天线剖分子模的辐射场分解成自由空间部分和含索末菲积分的部分,前者可以直接得到闭式表达,后者采用二级离散复镜像方法得到近似解,经过处理,阻抗矩阵填充速度极大提高。然后基于阻抗矩阵,结合网络理论并利用量子粒子群优化方法(QPSO)对阵列的激励相位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43眼)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眼内异物摘出,或联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及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术,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皮质类同醇药物治疗.随访4月~4年.结果 41眼(95.35%)眼内炎控制,保存了眼球;35眼(81.40%)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无变化者3眼(6.98
该文针对直觉模糊聚类算法不考虑空间邻域信息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核空间和加权邻域约束的直觉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在直觉模糊C均值(Intuitionistic Fuzzy C-Means,IFCM)算法的基础上加入空间邻域约束关系,且赋予邻域内每个点不同的权重;接着采用核诱导函数代替欧氏距离计算各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然后创建包含邻域信息的新的目标函数,最优化该目标函数得到新的隶属度及聚类中心
制动系统是高速列车关键技术之一。随着列车运行时速的提高,采用组合制动方式来保证高速列车紧急制动时达到规定的制动距离成为常见的做法。近年来,传统机械制动方式日趋成熟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角膜损伤愈合过程中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表达规律来探讨其在大鼠角膜损伤愈合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动物模型组均取右眼制造角膜针刺损伤模型.于损伤后各时间点(6h、1d、3d、5d、7d、14d)取角膜标本,HE染色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MP-2
目的 探讨眼科显微内镜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32例(32眼)人工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在眼科显微内镜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裂孔检出、视力、并发症.平均随诊时间14.6月.结果 首次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29眼(90.63%),最终视网膜完全复位30眼(93.75%);术后6个月时矫正视力0.1以上者21眼,0.5以上者4眼.术前6眼未发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