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30年来天津市工业化进程迅猛,目前已达到了工业化后期水平。工业化是一个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但天津县域(即市辖三县)的工业化程度明显比域内其它地区要落后,而且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等指标明显带有郊区特征,工业化水平比较低。所以,推进天津县域工业化进程是当务之急。
一、天津县域工业的发展现状
天津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天津工业布局重心东移至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以后,天津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工业的发展重点集中在滨海新区。天津县域经济相比较而言,工业发展缓慢,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数量等指标明显偏低。
1.工业增加值。2006年市辖三县工业增加值为167.05亿元,仅占天津市工业增加值的7.29%。其中静海县工业增加值是市辖三县中最大的,其次是蓟县,规模最小的是宁河县。与国内其他县域比较,2006年全国百强县排名第8位的浙江省绍兴县,工业生产总值为268.85亿元,是静海县工业增加值的3倍,是蓟县的5.11倍,是宁河县的10.77倍。2006年全国百强县排名第35位的福建省惠安县,工业增加值为110.87亿元,是静海县工业增加值的1.24倍,是蓟县的2.11倍,是宁河县的4.44倍。从数据中可以说明市辖三县的工业总体水平比较低、工业生产总规模偏小。
2.产业结构。从产业构成的数量比例关系上看,2006年宁河县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23:44:33,静海县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8:63:29,蓟县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16:48:36。从中可以看出,市辖三县的产业结构均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占据重要地位。但只有静海县工业总值是农业总值的七倍多,其他两县的工业总值与农业总值相差较小,表明工业在市辖三县经济中虽占有主体地位,但支撑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
3.工业分布。市辖三县的工业内部构成以重工业为主,具体的优势部门有冶金产业、能源及环保产业和建材产业。冶金工业以制造石油钢管、优质钢材和高档金属制品为主,主要分布在静海大邱庄(33平方公里)和宁河开发区(1.2平方公里);建材产业主要分布于蓟县开发区,共有2平方公里;市辖三县中静海县子牙环保产业园是占有优势地位的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工业用地为5.5平方公里。
4.工业企业数量。2006年市辖三县共有工业企业675个,工业企业在静海县的分布最多,占天津市工业企业的5.28%,蓟县占天津市的比重为2.78%,宁河县占天津市比重仅为2.65%。2006年天津市平均每家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为13533.88万元,是静海县平均值(10456.16万元)的1.29倍,宁河县平均值(4856.29万元)的2.79倍,是蓟县平均值(4342.29万元)的3.12倍。由此可反映出静海县的工业企业质量效益低于天津市平均水平,宁河县和蓟县工业企业质量效益则远远低于天津市平均水平。
二、天津县域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辖三县工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一样引人注目。市辖三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少工业投资、人力资源稀缺和经济增长模式较传统等。
1.缺少工业投资。工业投资是推动区域工业发展的原动力,是区域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市辖三县工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金额为11467万美元,吸引内资到位额为556055万元。2006年浙江省绍兴县工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金额为26502万美元,蓟县利用外资占绍兴县的12.13%,宁河县利用外资占绍兴县的14.66%,静海县占绍兴县的16.48%。2006年浙江省绍兴县吸引内资到位额为1268240万元,宁河县占绍兴县的24.94%,蓟县占绍兴县的10.64%,静海县仅占绍兴县的8.26%。与浙江省绍兴县比较,充分说明了市辖三县缺乏工业投资,缺少工业资金的投入。
2.人力资源稀缺。人力资源稀缺直接导致从业人员技能基础差、企业内部管理能力较低,它制约着县域工业的发展。从市辖三县人力资源的状况来看,市辖三县专科和本科从业人员的人数占全市比重显著偏小,仅占0.1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全市比重几乎不到0.02%。而且蓟县从业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全市比重几乎为0%,位居全市所有区域的最后一位。这些数据强有力的说明了市辖三县从业人员的素质很低,人力资源非常稀缺。
3.经济增长模式较传统。市辖三县具有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而且多数企业工艺较落后,导致企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产出效益低。例如,2006年静海县钢铁工业耗能近45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2.3(吨标准煤/万元),是天津市万元GDP能耗(1.11吨标煤)的2.07倍,是全国平均水平(1.22吨标煤)的1.89倍。在国家规定下降能耗硬指标的要求下,对市辖三县工业高耗能的现实提出了严峻挑战。
不仅如此,长期以来由于市辖三县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及环境污染缺乏治理,使得周边水体污染较重,空气污染持续存在。工业污染恶化了生态环境,引起县域群众的关注和不满。目前,县域治理污染的形势相当严峻。
4.工业化水平仍处于中期。迄今多数工业化理论的研究所参照的指标是产值结构指标。2006年市辖三县第一产业的比重为13.97%,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比重21.37%。市内六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为0.00%,环城六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为5.29%,滨海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为5.29%。按照库兹涅茨的结论,市辖三县工业仍停留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域内其它地区已经基本进入了工业化后期水平。市辖三县的工业化水平从总体来看是最低的。
三、推进天津县域工业化进程的建议
1.吸引外资的投入。市辖三县应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壮大工业的资本实力和产业规模,为提升县域工业水平提供不竭的动力。当前,投资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决定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按照“建设、招商、管理”三位一体的思路,加大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与工业发展配套的硬件设施,提高外资的承接能力。市辖三县还可以利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宁河县“小三峡”风景区、静海县的团泊风景区、蓟县北部独特的山地等名胜古迹,挖掘县域文化内涵,提高县域的知名度,进行文化搭桥,大力吸引外商投资。
2.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推进市辖三县工业化进程的核心问题是改变人力资源稀缺的现实。一方面,要加强对市辖三县从业人员的培训,从总体上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素质。与此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从制度上规定:凡不参加培训和培训不合格者,不得继续担任工业企业的厂长、经理。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工业企业经营者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善选人用人机制。结合国家的优惠和倾斜政策,以优厚的待遇鼓励大学生和专业人才回乡就业建设家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工业企业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
3.发展循环经济。对于高消耗和高污染工业,市辖三县应鼓励支持以资源回收利用为主的工业发展,不断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体而言,从突出宏观调控、加强监管和完善支撑体系入手,遵循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原则,构建企业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工业模式。在微观企业层面上,市辖三县应坚决关闭严重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工业企业,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重点开发和推广一批节能、降耗、减污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对于已经成形的工业园区,要真正落实“效益、资源、环保”的方案,并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最终实现原材料的合理分配使用,能量的梯级利用、再生使用和循环利用,水和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等目标。
4.促进企业信息化。世界工业现代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表明,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工业发展的龙头技术,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市辖三县工业企业应该以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口,以工业化培育并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能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创新和升级创造条件,进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产品设计和制造信息化,全面推广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提升产品设计开发效率和工艺制造水平,做到设计、制造一体化,缩短生产周期,同时提升传统产品的品质和功能。通过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在企业中广泛运用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改造提升连续加工工业的过程控制水平和生产效率及质量,同时提高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的技術含量。通过营销管理和采购管理信息化,推动企业采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供应系统和销售系统,以提高物流效率。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促进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加强预算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
总之,工业企业信息化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具体实际选好切入点,把企业的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用先进的管理软件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最终促进传统工业的升级和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一、天津县域工业的发展现状
天津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天津工业布局重心东移至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以后,天津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工业的发展重点集中在滨海新区。天津县域经济相比较而言,工业发展缓慢,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数量等指标明显偏低。
1.工业增加值。2006年市辖三县工业增加值为167.05亿元,仅占天津市工业增加值的7.29%。其中静海县工业增加值是市辖三县中最大的,其次是蓟县,规模最小的是宁河县。与国内其他县域比较,2006年全国百强县排名第8位的浙江省绍兴县,工业生产总值为268.85亿元,是静海县工业增加值的3倍,是蓟县的5.11倍,是宁河县的10.77倍。2006年全国百强县排名第35位的福建省惠安县,工业增加值为110.87亿元,是静海县工业增加值的1.24倍,是蓟县的2.11倍,是宁河县的4.44倍。从数据中可以说明市辖三县的工业总体水平比较低、工业生产总规模偏小。
2.产业结构。从产业构成的数量比例关系上看,2006年宁河县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23:44:33,静海县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8:63:29,蓟县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16:48:36。从中可以看出,市辖三县的产业结构均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占据重要地位。但只有静海县工业总值是农业总值的七倍多,其他两县的工业总值与农业总值相差较小,表明工业在市辖三县经济中虽占有主体地位,但支撑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
3.工业分布。市辖三县的工业内部构成以重工业为主,具体的优势部门有冶金产业、能源及环保产业和建材产业。冶金工业以制造石油钢管、优质钢材和高档金属制品为主,主要分布在静海大邱庄(33平方公里)和宁河开发区(1.2平方公里);建材产业主要分布于蓟县开发区,共有2平方公里;市辖三县中静海县子牙环保产业园是占有优势地位的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工业用地为5.5平方公里。
4.工业企业数量。2006年市辖三县共有工业企业675个,工业企业在静海县的分布最多,占天津市工业企业的5.28%,蓟县占天津市的比重为2.78%,宁河县占天津市比重仅为2.65%。2006年天津市平均每家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为13533.88万元,是静海县平均值(10456.16万元)的1.29倍,宁河县平均值(4856.29万元)的2.79倍,是蓟县平均值(4342.29万元)的3.12倍。由此可反映出静海县的工业企业质量效益低于天津市平均水平,宁河县和蓟县工业企业质量效益则远远低于天津市平均水平。
二、天津县域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辖三县工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一样引人注目。市辖三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少工业投资、人力资源稀缺和经济增长模式较传统等。
1.缺少工业投资。工业投资是推动区域工业发展的原动力,是区域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市辖三县工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金额为11467万美元,吸引内资到位额为556055万元。2006年浙江省绍兴县工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金额为26502万美元,蓟县利用外资占绍兴县的12.13%,宁河县利用外资占绍兴县的14.66%,静海县占绍兴县的16.48%。2006年浙江省绍兴县吸引内资到位额为1268240万元,宁河县占绍兴县的24.94%,蓟县占绍兴县的10.64%,静海县仅占绍兴县的8.26%。与浙江省绍兴县比较,充分说明了市辖三县缺乏工业投资,缺少工业资金的投入。
2.人力资源稀缺。人力资源稀缺直接导致从业人员技能基础差、企业内部管理能力较低,它制约着县域工业的发展。从市辖三县人力资源的状况来看,市辖三县专科和本科从业人员的人数占全市比重显著偏小,仅占0.1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全市比重几乎不到0.02%。而且蓟县从业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全市比重几乎为0%,位居全市所有区域的最后一位。这些数据强有力的说明了市辖三县从业人员的素质很低,人力资源非常稀缺。
3.经济增长模式较传统。市辖三县具有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而且多数企业工艺较落后,导致企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产出效益低。例如,2006年静海县钢铁工业耗能近45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2.3(吨标准煤/万元),是天津市万元GDP能耗(1.11吨标煤)的2.07倍,是全国平均水平(1.22吨标煤)的1.89倍。在国家规定下降能耗硬指标的要求下,对市辖三县工业高耗能的现实提出了严峻挑战。
不仅如此,长期以来由于市辖三县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及环境污染缺乏治理,使得周边水体污染较重,空气污染持续存在。工业污染恶化了生态环境,引起县域群众的关注和不满。目前,县域治理污染的形势相当严峻。
4.工业化水平仍处于中期。迄今多数工业化理论的研究所参照的指标是产值结构指标。2006年市辖三县第一产业的比重为13.97%,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比重21.37%。市内六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为0.00%,环城六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为5.29%,滨海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为5.29%。按照库兹涅茨的结论,市辖三县工业仍停留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域内其它地区已经基本进入了工业化后期水平。市辖三县的工业化水平从总体来看是最低的。
三、推进天津县域工业化进程的建议
1.吸引外资的投入。市辖三县应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壮大工业的资本实力和产业规模,为提升县域工业水平提供不竭的动力。当前,投资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决定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按照“建设、招商、管理”三位一体的思路,加大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与工业发展配套的硬件设施,提高外资的承接能力。市辖三县还可以利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宁河县“小三峡”风景区、静海县的团泊风景区、蓟县北部独特的山地等名胜古迹,挖掘县域文化内涵,提高县域的知名度,进行文化搭桥,大力吸引外商投资。
2.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推进市辖三县工业化进程的核心问题是改变人力资源稀缺的现实。一方面,要加强对市辖三县从业人员的培训,从总体上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素质。与此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从制度上规定:凡不参加培训和培训不合格者,不得继续担任工业企业的厂长、经理。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工业企业经营者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善选人用人机制。结合国家的优惠和倾斜政策,以优厚的待遇鼓励大学生和专业人才回乡就业建设家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工业企业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
3.发展循环经济。对于高消耗和高污染工业,市辖三县应鼓励支持以资源回收利用为主的工业发展,不断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体而言,从突出宏观调控、加强监管和完善支撑体系入手,遵循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原则,构建企业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工业模式。在微观企业层面上,市辖三县应坚决关闭严重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工业企业,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重点开发和推广一批节能、降耗、减污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对于已经成形的工业园区,要真正落实“效益、资源、环保”的方案,并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最终实现原材料的合理分配使用,能量的梯级利用、再生使用和循环利用,水和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等目标。
4.促进企业信息化。世界工业现代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表明,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工业发展的龙头技术,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市辖三县工业企业应该以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口,以工业化培育并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能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创新和升级创造条件,进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产品设计和制造信息化,全面推广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提升产品设计开发效率和工艺制造水平,做到设计、制造一体化,缩短生产周期,同时提升传统产品的品质和功能。通过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在企业中广泛运用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改造提升连续加工工业的过程控制水平和生产效率及质量,同时提高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的技術含量。通过营销管理和采购管理信息化,推动企业采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供应系统和销售系统,以提高物流效率。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促进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加强预算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
总之,工业企业信息化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具体实际选好切入点,把企业的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用先进的管理软件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最终促进传统工业的升级和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